新能源行業觀察(ID:XNYHYGC)原創
文 丨 和 暢
編 丨 秋 水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減少碳排放已成為發展共識。我國在2020年9月明確提出“雙碳”目標,就是以大國姿態積極推進減碳行動,擁抱綠色發展。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窗口期,今年則是“十四五”的關鍵年,企業都在為綠色轉型全力出擊。作為動力電池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將自己的零碳工廠數量擴大到了4家,在綠色生產之路上,遙遙領先。
所謂“零碳工廠”,就是指通過采用清潔能源、節能技術、低碳工藝等措施,實現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或抵消的工廠。
來源/視覺中國
毫無疑問,打造零碳工廠對企業來說難度不小。貝恩公司全球商品戰略顧問總監潘俊等業內專家就對新能源行業觀察表示,打造零碳工廠主要面臨著技術、資金和供應鏈合作等方面的難點。
也正因為“難”,零碳工廠才能成為生產廠商參與未來競爭的籌碼,讓無限風光以它為分界線。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等專家就認為,零碳工廠是未來能源環保的趨勢。尤其對于動力電池廠商來說,零碳工廠不僅可以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價值,滿足市場對于環保產品的需求,更能提升國際競爭力。
隨著歐盟《新電池法》正式生效,中國電池生產廠商迎來出海的最大挑戰,而有了4家零碳工廠的加持,寧德時代自然也會贏得世界更廣泛的關注和認可。
正如潘俊等業內專家所言,打造零碳工廠面臨著諸多難點。
在技術上,生產廠商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包括節能、清潔能源的應用,以及碳捕集與儲存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在資金上,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包括設備更新、能源轉型等方面的成本等。
另外,零碳工廠也對企業的全面管理能力有較高要求,比如能源消耗、碳排放,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當然還需要整個供應鏈協同努力,上下游各環節的配合與轉型。
簡而言之,建造零碳工廠不僅需要企業具備專業的技術和管理能力,還要有對零碳工廠建設的長期承諾和投入。
顯然,在建設零碳工廠這件事上,寧德時代引領著動力電池產業發展,也成為了其他企業的榜樣。
目前,寧德時代已擁有4家零碳工廠,除了10月初剛剛晉升為零碳工廠的新津時代,還有去年3月拿到碳中和認證證書的四川時代、去年6月拿到碳中和證書的時代吉利和2023年8月獲得碳中和證書的瑞慶時代。
這也意味著,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寧德時代就喜提4家零碳工廠,科技實力和綠色決心可見一斑。
根據麥肯錫的一份行業報告數據,每生產1kWh的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排放的二氧化碳高達100kg。不止如此,在電池的生產過程中,還面臨著能源消耗大、廢棄物處理、供應鏈碳足跡等難題。
按照每輛新能源汽車50kWh的電池容量算,僅動力電池這塊的碳排放就為5000kg,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821萬輛,“減碳”的難度和重要性可想而知。
事實上,寧德時代從2019年起就開展了全方位碳管理,更是在2023上海車展期間,宣布了零碳戰略目標,即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
如何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呢?顯然,零碳工廠就是寧德時代的一柄利劍。
為了讓工廠通過嚴苛的碳中和認證,寧德時代因地制宜,不斷投入資金,創新科技。
比如寧德時代宜賓工廠,其80%以上能源來自于水電,每年可減少40萬噸碳排放。另據四川時代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能源利用,四川時代在交通和物流、生產制造等環節不斷創新和改造,再加上采買碳信用抵消的方式,合力算明白了“零碳賬”。
新津時代在打造零碳工廠的核心舉措之一則是,將數字化技術廣泛深入地應用在工廠碳減排全鏈路。為此,新津時代打造了CFMS智慧廠房管理系統,為綠色能源系統提供智慧大腦,實時守護能源安全和穩定。
來源/寧德時代官方網站 新能源行業觀察截圖
而寧德時代首個儲能電池為主的零碳工廠瑞慶時代則通過切換能源結構、分布式光伏發電、使用綠色能源、碳抵消等方式主動降碳,當然,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融入節能技改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僅如此,寧德時代堅持高水平的研發投入,也是零碳工廠拔地而起的重要因素。僅2022年,寧德時代研發費用投入就超過15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4.72%。
也正是有了常年巨量資金投入、技術創新和管理迭代,寧德時代在2022年推進節能減排項目超400項,累計減碳44.72萬噸;綠色電力使用比例上升至26.60%;每kWh電池產品排放量下降24.89%,單位營收排放量下降40.25%。
顯然,“零碳”已經成為寧德時代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就告訴新能源行業觀察,零碳工廠有利于提升企業在供應鏈中的競爭力和地位,有利于提升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對接雙碳相關激勵政策,爭取獲得資金支持。
毫無疑問,對于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廠商來說,打造零碳工廠的意義尤為重要。
袁帥也表示,“采用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可以降低動力電池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而建設零碳工廠可以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企業的品牌影響力,還可以促進動力電池廠商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研發新的技術和產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這對于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及生態可持續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源/寧德時代官方網站 新能源行業觀察截圖
另外,全球范圍內碳排放法規日趨嚴苛,“零碳”已成為動力電池企業參與全球化市場競爭中繞不開的問題,是挑戰更是機遇。
從“碳關稅”到《新電池法》,歐洲已成為全球在推進碳中和方面最為激進的國家,這也對中國企業的零碳化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電池法》中,歐盟對電池的碳足跡披露要求非常詳細,其中包括電池的碳足跡總值、獲取支持碳足跡聲明的網絡鏈接以及與電池生產相關的其他信息。而核算碳足跡數值必須包括全生命周期的原材料獲取及前處理階段、產品生產階段、分銷運輸階段、收集和回收階段。
作為動力電池的領頭羊,寧德時代認為“合規”只能算是入場的門票,并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參與碳相關的標準規則的制定。顯然,寧德時代的過往表現也證明了,它擁有這樣的實力。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認為,加快技術與工藝創新升級,掌握零碳轉型主動權,是動力電池廠商持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在零碳轉型中,跑得快而穩的企業,肯定能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推動行業競爭格局的重塑。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就表示,目前寧德時代已擁有四家零碳工廠,發布了首個鋰電池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審核工具,研發設計了電池護照,加入全球電池聯盟董事會。
2023年,寧德時代還將發布首份碳中和報告,為行業提供有益思考和借鑒。
未來,寧德時代也會不斷創新技術,并通過實踐積累的經驗,推進零碳工廠建設,陸續實現全球十四大基地碳中和,夯實領先的碳競爭力。
而用“零碳”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拓展更廣闊的全球市場,并以“零碳”的名義,改善全球氣候和環境問題,這也是寧德時代長期以來的行動指引。
毋庸置疑,零碳工廠作為重要載體,既是寧德時代綠色轉型的決心和行動,也為動力電池行業樹立標桿,帶動其他廠商積極跟進,共同為綠色轉型奉獻自己的力量。
當然,對于廣大制造廠商來說,打造零碳工廠并非易事。除了資金、技術和管理等因素外,楊海平還認為,國家級權威標準的缺乏容易導致企業在布局零碳工廠時,難以開展相應的頂層設計并進行技術路線的選擇。
零碳工廠,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值得“上下而求索”。
畢竟減排降碳即意味著降成本,意味著競爭力,當然也是支撐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廠商繼續擴大全球市場份額“野心”的籌碼。
反之,缺少了零碳工廠的“綠色”背書,則意味著動力電池廠商逐漸失去國際競爭力,終將被時代淘汰。
參考資料:
《零碳革命,動力電池行業的生機與變局》,來源:新能源汽車新聞ev。
*題圖及文內部分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行業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318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