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文 丨 和 暢
編 丨 馬 路
從2023年8月至今,神行超充電池占據了電池行業的絕對C位,助力寧德時代簽約簽到手軟,拿獎拿到手軟。
這幾個月,哪吒、奇瑞、北汽新能源、集度、嵐圖和廣汽等車企,先后和寧德時代簽署了包括神行超充電池在內的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奇瑞旗下新能源品牌星途星紀元成為神行超充電池首發落地車型。
為什么神行超充電池如此搶手呢?AUTOBEST最佳技術(TECHNOBEST)獎或許就是最好的解答。
2023年12月15日,神行超充電池成為全球動力電池行業首個獲得AUTOBEST最佳技術(TECHNOBEST)獎的產品,寧德時代也成為首個且唯一獲得最佳技術獎的中國企業。
據新能源前瞻了解,AUTOBEST評選出的獎項,被譽為歐洲汽車界的“奧斯卡”,代表著歐洲汽車市場的風向標,也會影響歐洲7.5億消費者的購車選擇。因為要經過來自31個國家的專業評委的嚴格評測,必須符合13項復雜的標準,獲獎難度可想而知。而上一次頒出的“最佳技術獎”還是在2020年。
AUTOBEST創始人兼主席Dan Vardie先生認為:“這是實至名歸。在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毓群的領導下,寧德時代研發了很多突破性技術,是電池行業的現象級企業。”
也基于此,在2023年,寧德時代再一次擴大了自己的朋友圈。包括理想、阿維塔、廣汽、長安、奇瑞、哪吒、北汽新能源、奇瑞、集度、深藍、蔚來、Stellantis集團、賽力斯等車企,宣布和寧德時代開展動力電池的深入合作。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作為一項高科技產品,需要涉及電化學、材料科學、儲能技術、熱管理等多個領域,且投資成本巨大,動輒數十億元。
所以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自研”并非新能源車企節約成本的最優解,而與電池廠商聯合開發更符合產業分工。
事實上,創新一直是寧德時代的核心競爭力。麒麟電池、凝聚態電池、神行超充電池等等,無疑是其科技創新的結晶之作。讓更優質的動力電池助推汽車產業全面電動化,與全球合作伙伴共創綠色低碳的可持續新時代,是寧德時代孜孜追求的事業。
寧德時代的成績不僅被時代所記錄,也被更多的企業負責人看在眼里。
圖/雷軍致敬寧德時代
來源/微博 新能源前瞻截圖
近期頻上熱搜的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就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的前一天(2023年12月27日),專門發微博向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先行者致敬。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汽車首款車型SU7 Max 采用了三元鋰電池,電芯單體和總成由寧德時代提供,電池為101kWh,最高續航達800km。
作為雷軍“志在必得”的汽車項目,而電池又是電動汽車的“心臟”和最重要的零件,選擇什么樣的動力電池自然是很關鍵的問題。小米汽車牽手寧德時代,無疑也是對寧德時代的肯定和品牌背書。
事實上,除了小米汽車,理想、阿維塔、問界、特斯拉、極氪、寶馬、奔馳、蔚來、哪吒等數十家車企都選擇了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
根據界面新聞報道,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在2023年有望蟬聯全球和中國市場雙冠。數據顯示,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在2023年1-10月裝車量為203.8 GWh,超過2022年全年的191.6GWh,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份額提升至36.9%。
這就意味著,全球每賣出3輛電動汽車,就有1輛搭載著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
說到寧德時代的電池,“高安全”“高比能”“自控溫”“超快充”“長壽命”“智管理”是被提及最多的標簽。
安全一定是消費者最為關注和關心的。在確保安全方面,寧德時代總部展示了產品測試的6項內容,分別為高壓沖水、沖擊測試、擠壓測試、火燒測試、浸水測試和振動測試。
據工作人員介紹,每一項測試都是高于國際標準的。比如在火燒測試中,國際標準是間接和直接燃燒130秒不發生爆炸,而寧德時代最長的一個記錄可以做到5分鐘。
據悉,一些車企和電池廠商的電池產品失效率通常用百萬分之一(ppm)為單位來衡量,而寧德時代做到了十億分之一(ppb)。用1GWh的儲能項目來說,它一般會有100-150萬顆電芯,意味著如果是ppm級失效率的話,項目就有起火或爆炸的風險,而ppb則將安全性提高了1000倍。
關注極氪和問界的消費者一定知道,它們經常用“0自燃”來說明產品的安全性,而電池正是來自寧德時代。
就在近期,寧德時代投資者互動平臺有投資者提問:寧德時代給其他車企提供的電池,是和問界一樣的高性能電池嗎?寧德時代生產的電池有沒有等級之分?
寧德時代的回復為:“公司會結合不同客戶的需求,持續為客戶提供最具競爭力的產品解決方案”。
事實上,只要能滿足客戶的需求,聯合開發、“私人訂制”等,對寧德時代來說,都不是問題。
新能源前瞻也注意到,在2023年宣布和寧德時代開展動力電池的深入合作的車企,包括了理想、阿維塔、廣汽、長安、奇瑞、哪吒、北汽新能源、奇瑞、集度、深藍、蔚來、Stellantis集團、賽力斯等。
針對近期個別車企宣布自研電池一事,就有汽車分析師認為,全棧自研、自產電芯,且能做到上游原材料全布局的車企少之又少。畢竟電池制造是重資產投入,研發、產能投資、產線折舊和升級換代等費用,對于車企來說,都是不小的支出。
近期蔚來調整了無法在三年內改善公司毛利率的項目,首當其沖的就是電池業務。
所以在上述分析師看來,寧德時代與車企的合作更符合產業化分工。寧德時代可以把精力集中在高質量電芯上,而車企也有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提升整車產品的研發設計和制造,共同推動汽車行業雙碳目標的實現。
在2023廣州車展上大放異彩的理想MEGA,就是寧德時代和車企“聯合開發”的典范。
來源/新能源前瞻拍攝
作為理想的第一款純電車型,理想MEGA為了做到“一鳴驚人”,就搭載了“私人訂制”版的寧德時代5C麒麟電池就。
根據公開資料,5C麒麟電池不僅支撐起了超長續航,更是實現了“充電12分鐘續航500公里”的超快充電速度。顯然,搭載了5C麒麟電池的理想MEGA,將更加接近傳統燃油車的補能體驗,而在智能化和舒適性方面,自然會超越燃油車幾個身位。
為了實現這樣的“理想”,從2020年開始,理想和寧德時代聯合工程開發,投入了超過1000名的研發人員,其中博士就有70名。經過近3年的時間,他們打造出了5C電芯、5C電池熱管理和5C電池安全架構,將一塊性能“邊界”電池產品帶到了現實世界,并實現量產。
2024年2月,消費者就可以購買到搭載5C麒麟電池的理想MEGA了。
新能源前瞻在2023年廣州車展還了解到,阿維塔的動力電池也屬于“定制款”。
阿維塔科技副總裁雍軍對新能源前瞻表示,動力電池的厚度一般為130-150毫米,所以電動汽車和燃油車相比,后排空間會被壓縮,乘客就如同坐在小板凳一樣,“沒有尊嚴”。
為了滿足阿維塔11對產品體驗的提升,也為了打造出極致電池產品,寧德時代改進了生產線,“定制”了適配阿維塔11所需的續航和快充能力的動力電池。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懂車帝冬測的零下40度極寒續航測試中,阿維塔11以58.96%的續航達成率獲得第一名。
“雖然增加了成本,但這樣的電池包,將來會成為運動型轎車電池包的標準,也是一種雙贏?!庇很娙缡钦f。
另外,在2023廣州車展上,寧德時代和廣汽集團共同表示,針對當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在低溫充電、電池壽命等方面的焦慮,雙方將聯合開發神行超充電池“低溫版”和“長壽命版”。
通過寧德時代和車企聯合發布的合作協議不難發現,除了神行超充電池等供應外,雙方合作的內容還包含新技術研發、商業模式探索和市場協同開發等。而“海外業務拓展”被多次提及,比如寧德時代和哪吒、賽力斯和奇瑞等車企的合作。
來源/新能源前瞻拍攝
隨著歐盟《新電池法》的正式實施,就有業內專家表示,它不僅給我國動力電池出海帶來一定挑戰,對于我國電動汽車的出口也增加了難度。結合當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卷”,出海無疑是新能源車企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選擇。
那么,搭載一塊綠色電池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畢竟動力電池的碳排量占據了新能源汽車生產階段碳排放的50%。
寧德時代在2023年4月就發布了零碳戰略,即“到 2025 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到2035 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而該碳中和規劃也是當前全球鋰電產業最大規模的碳中和行動。
寧德時代的底氣來自于3座燈塔工廠和4座零碳工廠。需要強調的是,世界上鋰電池行業僅有的3座燈塔工廠均為“寧德時代制造”。
除了寧德基地和宜賓基地,新晉加入燈塔工廠的為寧德時代溧陽基地。
作為燈塔工廠的遴選機構之一,世界經濟論壇認為,溧陽基地利用深度學習優化過程控制和能源管理等技術,使產能提升了320%,制造成本降低了33%,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7.4%。
而在零碳工廠的減碳實踐方面,僅寧德時代宜賓工廠每年就可減少40萬噸碳排放。
根據寧德時代“ESG報告2022”數據,寧德時代2022年全年推進節能減排項目超400項,累計減碳44.723萬噸。綠色電力使用比例上升至26.60%,每KWh電池產品排放量下降24.89%,單位營收排放量下降40.25%。
在電池回收上,寧德時代也做到了“遙遙領先”。在2022年,寧德時代回收了10.12萬噸電池實物廢料,用其制造了1.36萬噸的碳酸鋰。
也基于此,就有寧德時代合作的車企認為,寧德時代的電池實現低碳甚至零碳的路徑是可量化且可信賴的,也對寧德時代按時交付合規產品的能力有信心。
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張勇也表示,哪吒和寧德時代構建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深化戰略合作,將有助于雙方攜手向前,一起出海,在海外市場取得更大突破。
顯然,寧德時代不僅能為哪吒等新能源車企提供綠色電池,包括海外市場生產、物流和維護方面,寧德時代也是其堅實后盾。
而寧德時代自然也需要我國的新能源車企將綠色電池帶進更多的家庭,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貢獻。這一層面上,寧德時代和立志進軍全球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是相輔相成的。
*題圖及文內部分配圖來源于新能源前瞻拍攝。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行業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1526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