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電動星球News
作者:思為
5 月 13 日,彭博社與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將在本周二宣布,對包括中國電動車、半導體、太陽能設施等關鍵性行業加征關稅,其中,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將達 102.5%。
彭博社采 訪了多名知情人士,他們表示,拜登政府花費數周時間敲定關稅措施,盡管具體措施仍處于未知階段,但在知情人士口中,有兩點是肯定的:中國電動車關稅從 27.5% 加至 102.5%;只會存在關稅提升措施,不會宣布降低關稅。
針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提升,是相關爆料中唯一一個有明確數字的項目,或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其他可能涉及關稅提升的行業,還包括電池、太陽能電池、鋼鐵和鋁等,其關稅可能增加一倍或三倍。上個月,拜登曾表示擬調高中國進口的鋼鐵和鋁制品的關稅,從 7.5% 提升至 25%。
2024 美國大選臨近,對華強硬態度多年來都是總統候選人的拉票關鍵。作為拜登的競爭對手,特朗普不甘落后。
上周相關消息一出,特朗普就在周六的競選集會上嘲笑拜登「應該在四年前就這樣做」。
特朗普提到,中國電動車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在墨西哥造車,再通過特朗普在位期間簽署同意的《美墨加協議》條款,將電動車運往美國,以達到避免關稅的目的。
這讓特朗普感到不滿,他表示,如果他能夠當選下一任總統,他將對在墨西哥制造的中國電動車征收 200% 的關稅,與此同時,他還承諾會對所有中國商品征收 60% 的全面關稅。
雙方的各自具體理由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大致都指向一個方向,即預防中國相關行業的進口增長,避免中國產品在關鍵性領域壟斷市場。
拜登上個月曾表示,美國要正面迎戰中國「不公平的經濟措施及過度生產」,他要的不是與中國對抗,而是公平競爭;特朗普政府的警告更為直接,其稱中國正在推動相關商品在關鍵領域壟斷市場,以此來破壞競爭對手的穩定并幫助自身復蘇。
可以說,拜登與特朗普、民主黨與共和黨就中國電動車將會對美國構成威脅這一點,達成了共識。
盡管媒體評價拜登的關稅計劃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因為中國電動車被排除于美國市場之外,不依賴美國消費者,而太陽能相關企業大多從海外出口到美國,避免類似限制,但對于正在尋求出海建立更穩固市場的中國電動車行業而言,進入美國市場的曙光無疑又減小了。
安本資產管理投資經理黃新耀稱,寧德時代等綠能產業大廠已經紛紛減少美國出口,「大家都知道有風險」。
針對這一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 者會時表示,「美國上屆政府對華加征 301 關稅,嚴重干擾了中美正常的經貿往來,已被世貿組織裁定違反世貿規則。美方不但不糾正錯誤做法,反而繼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所謂的 301 關稅復審程序,要進一步增加關稅,這是錯上加錯。」
對此,「我們敦促美方切實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取消全部對華加征關稅,更不得增加關稅。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歐美國家對中國電動車行業的警惕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
2023 年,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車發起反補貼調查,若調查結果是中國純電車確實受到了補貼并對歐盟汽車產業造成威脅與損害,中國純電車出口到歐盟的關稅,可能會從 10% 上升至 27.5%。
按照此前路透社透露的計劃,今年 1 月下旬歐委會已經派調查組前往比亞迪、吉利、上汽等車企進行實地探訪,并于 4 月中旬完成全部核查工作。值得關注的是,今年 6 月 4 日,是歐委會作出初裁的最晚日期,也就是說,最晚在那一天,歐盟的所謂「審判」將會降下。
盡管不少大眾、奔馳等與中國市場聯系緊密的車企曾公開反對這一調查,但歐盟始終保持沉默,未就相關結果進行透露。
無獨有偶,大西洋彼端的美國,也于去年年末公布的《
根據最新的規定,美國 1 月份公布的能夠享受稅收抵免優惠的車型,從 43 個降至 19 個。
不僅如此,在加緊對中國電動車的限制政策的同時,歐美國家也在輿論上試圖發揮它們的影響力。自去年以來,歐美部分媒體先是造勢新能源汽車不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正確道路,隨后是政客陸續發表「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言論,造勢中國電動車傾銷話題。
從歐美一貫對中國電動車進口的態度,再到彭博社一向的「大漏勺」特性,拜登欲提升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的消息,擁有較高的可信度。
歐美對中國電動車行業的強硬態度恐怕一時半會兒都難以轉變,但中國車企向外拓展市場的步伐也不能停下,一家擁有長久生命力的公司多坐擁全球市場,更何況是歐美這種具有高消費力的區域。
只是,在如今歐美官方的態度之下,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出海難題要如何破局?是選擇「農村包圍城市」,還是以合作方式巧妙加入?
這是一道宏大的、長期性的試題。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3054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