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專欄作家 丁華杰)5月5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清華大學舉辦成立大會暨2014年重點工作研討會。該會由80多位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產業界的官員、學者、企業家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等參與其中,是國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第三方智庫。(參見:電動汽車百人會成立 最高級別智庫護航戰略行業 )
百人會的成立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利好消息。根據此前的“慣例”,每當特斯拉汽車有什么動靜的時候,新能源汽車股會出現升幅。不過當天,筆者查詢了比亞迪等的股票,只發現了小幅震蕩,且震蕩之后出現了微跌。看來投資領域對于百人會成立并不激動,至少與市場上特斯拉引發的效應相比較,后者更引人注目。為什么特斯拉的影響力強于這些院士、部長?因為特斯拉更關注消費者,一舉一動直接影響市場。由此,我也表明對百人會的期待:做好頂層設計,減少部門間的摩擦掣肘,監督政策規范的出臺。而百人會工作成果的評判標準是:是否關注消費者的需求。
電動車百人會合影
協調各部門 完成頂層設計
百人會提到2014年要研究九大課題,分別是“充電基礎設施”、“動力電池”、“純電動汽車示范推廣與商業模式”、“增程/插電式乘用車技術路徑及節能減排分析”、“微型電動汽車有序發展與規范管理”、“中國電動交通一體化和智能化系統研究”、“國內外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調研和分析”、“全球電動汽車的政策梳理和創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不同技術路線的分析”,每個議題都是新能源汽車當下的熱點。
作為協同創新性質的組織,需要根據上述內容有所偏重,比如說基礎設施應該政府參與應該毫不含糊,商業模式等市場方面的則需要交給市場,這需要有所分工、有所倚重,才不至于走偏,協調各部門的權責是關鍵。
百人會的成立,至少從潛力上來講,有可能承擔這一任務:包括科技部部長、工信部部長、交通部部長等在內的政府決策人士,成為百人會的顧問團,應該去完成電動汽車政策的頂層設計。現在這個組合,包括各主管部門的最高級別的官員,以及經濟界、學術界的大家,不借此完成頂層設計,更待何時?
監督科學決策 嚴格施政
頂層設計離不開政策、法規等制定,這里面能否有所成效,關鍵在于決策是否科學、施政是否嚴格,這幾年相關的政策出現漏洞的并不少。
新能源汽車重要的政策是《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被車企視為監管部門促使車企進軍新能源汽車的綱領性政策,提到眾所周知的“實現2015年和2020年我國乘用車產品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100公里和5.0升/100公里的目標”。配套辦法《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提到:“對企業生產或進口的純電動乘用車、燃料電池乘用車、純電動驅動模式綜合工況續駛里程達到50公里及以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綜合工況燃料消耗量實際值按零計算,并按5倍數量計入核算基數之和”。
這個政策出發點就是讓車企配套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來拉低平均油耗數據。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特別是在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并沒有我們預想的發展速度。
北京車展的展出車型可以讓我們看到端倪:共1132輛A級車,普遍推出削減排量的動力總成。這讓我們看到,只要你有足夠多的小排量車型銷售出去,基本上可取代此前設置的新能源汽車門檻,也是我們看到新能源汽車進展不如預期速度的原因之一。因此,想要發展新能源汽車,何必借道燃油效率,為什么不能要求更加明確一些,讓汽車制造商沒有逃避的余地?
類似的政策還有蠻多,比如大家談到的地方政府新能源補貼壁壘,還有現有出租車有燃油補貼、電動車出租車相比補貼更少。所以,既然我們要發展新能源汽車,給出更為科學的政策,才能減少自相矛盾或者相互推諉的現象。
再就是施政嚴格,前段時間,我們看到央視曝光了一家汽車制造商關于工信部燃油消耗試驗過程中造假的情況,很難理解的是這件事情竟然沒有官方的處理結果,不了了之了。如果報道屬實,則意味著我們借以發展新能源汽車“乘用車平均燃油消耗標準”未必有相應的威力。
同時,我們在制定這些政策的時候,沒有明確出來如果達不到上述的標準怎么辦?政府可能也在等待,這恰恰讓汽車制造商誤解了政府的意圖,他們需要一個清晰的發展路線和戰略,然后才能跟著走下去。
關注消費者需求 放開市場
百人會有人談到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失靈”現象。事實上,包括百人會成員在內,誰購買了新能源汽車?如果意欲購買的話,他們又會選擇什么樣的車型?如果把這個問題布置給百人會成員,新能源汽車在未來一段時間會獲得突破性的發展。相關的充電樁基礎設施、商業模式、智能交通等會議上談到的九個問題,就會得到切身的解決辦法,否則就像在岸上談論游泳,意義不大。
新能源汽車市場只有關注了消費者的切身需求,我們才能夠知道增加一臺電機、一塊電池對于消費者意味著什么,每增加的一千元成本消費者想要什么樣的回報,這樣才能認清消費者心目中衡量的東西,才有可能賣出去產品。
談到放開市場,微型電動車的市場發展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當然我們也看到百人會提到了如何規范管理這些電動車。事實上,監管者需要做的便是制定相關的門檻,然后讓有能力者去競爭,這符合市場規律,也符合消費者胃口。
作者丁華杰為北美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常務理事,第一電動網專欄作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丁華杰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3120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