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專欄 作家天驕)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毛偉明近日在深圳出席16屆高交會“新能源汽車及車聯網產業發展論壇”時表示,中國政府將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不變,并將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和車聯網支持力度。
國家扶持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不變,也期待新能源汽車能實現彎道超車的趕超,提升整個中國汽車工業。但這個彎道的車如何來超呢?
一、其他行業超車是如何超的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了,各個行業彎道超車的例子并不鮮見。從服裝、玩具到機電產品,從日常生活小商品到家電,從PC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從重工機械到高鐵,從通訊到互聯網,中國企業都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最后讓中國制造占領世界。
我們完成趕超的行業,都是先從國內市場做起。學習國外的技術、管理經驗,制造出相對廉價的替代品,滿足層次較低的國內市場需求。
國內市場需求低,但是有量的優勢,可以讓企業一步步發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通過種種手段對國內市場加以保護,確保還在嬰兒階段的幼稚工業不被外來的競爭者扼殺。我們一直在對幼稚行業的進口產品征收高額關稅,還有一些非貿易壁壘。如果沒有“墻”,國內這些風光無限的互聯網企業恐怕一個都發展不起來,也就沒有今天的馬云、馬化騰、李彥宏。
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就有了資本引進更先進的技術、更優秀的人才,進而向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延伸。我們有最大的市場,對上游和下游企業就有話語權,就可以取最先進的技術為我所用,在加上管理和質量的提升,產品就能達到一流水平。聯想自己生產不了CPU,但是聯想的采購量讓英特爾甘心情愿的把最好的CPU第一時間提供給聯想,聯想電腦的體驗并不比國際品牌差。
當企業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就會加強研發,在技術上的向世界一流看齊。華為在2G時代還是小學生,到了3G時代是中學生,到了4G就已經能和高通、愛立信等巨頭分庭抗禮了,到了5G就隱隱有行業領袖之勢,這就是多年研發投入的結果,隨著規模增大,研發實力也不斷增強,最終在技術上完成超越。
在技術含量不高的行業,譬如PC行業,智能手機行業,我們用收購的方式取得國外的知名品牌,靠收購來的品牌得到品牌溢價,最終成為巨頭。聯想就收購了IBM的PC和x86服務器部門。
所以,所謂超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迎合市場需求,需要政府的保護,也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這些因素缺一不可。
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現狀
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來說,想要彎道超車并沒有捷徑,必須和中國其他行業一樣一步步走。
在各項技術普遍落后,部分技術的應用稍有優勢的情況下,想要一步完成超車是不可能的。
汽車三大件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我們發動機只解決了有無問題,距離一流水平還有很大差距;自動變速箱至今仍然是軟肋;底盤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正向研發的能力,調試更是距離國際一流水平相去甚遠。
電動車的三大件是電機、電池、電控,這三方面我們也沒有技術優勢,只是在性價比上有一定優勢。
在整車的設計、調試、提升用戶體驗的能力上,我們更是差距巨大。綜合來看,我們就是落后的,產品不具備與一流企業產品直接競爭的能力。無論是燃油車的BBA,兩田,還是電動車的特斯拉,差距是要承認的。
三、從低檔電動車做起
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靠其兩用性,在大中城市有一定市場,但是要依賴補貼;高速純電動車因為成本較高,自主品牌的品牌力不足,即使加上補貼也沒有大銷量。
依賴補貼不是長久之計,要彎道超車,我們必須從賣的出去的低檔電動車著手,首先把規模做起來。
發展能夠與燃油車正面競爭的低檔廉價電動車,對污染嚴重的老舊二手車加強管理,提升這些高污染燃油車的使用成本,鼓勵城市代步采用低檔國產電動車。
政府應該在購買、上牌、保險、充電裝置設置安裝方案提供政策便利,把鄉鎮和城市代步的燃油車替換成低檔電動車。
先讓生產電動車的企業有盈利,才能談得上發展。先有了規模,才會有實力去做技術研發。如果我們的電動車企業一年有幾百萬的銷量,就可以研發基礎技術,購買國外技術和專利,招聘一流國際人才。
而低檔電動車的普及,會帶動充電設施的普及,當每個小區停車位都有了充電插座的時候,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四、彎道超車的關鍵是尊重市場
目前,我們在電動車上投入很大。政府給了相當多的支持和補貼,比亞迪這種企業把傳統燃油車的利潤投入到電動車上,萬向集團收購菲斯克,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放言:“會把萬向掙到的每一分收入都用來制造電動車,會大量燒錢,直到成功,或者萬向崩盤為止。”
這些決心不可謂不堅決,投入也不可謂不大,但是難以盈利的支持終難持久。
前瞻性的研究要去做,但是關鍵還是尊重市場,研發能賣得出去,市場能接受的電動車。國家在政策上應該有明確的引導,引導企業把資源投向有收益的地方,而不是幫助企業燒錢。
技術進步要一步步來,腳踏實地,不能貪高求洋。等到規模上去了,有錢研發引進了,技術自然就有了。不能為了電動車而電動車,而是要研發老百姓喜歡,有市場需求的車,只不過這種車恰恰是電力驅動而已。
從其他行業趕超的經驗看,電動車也要從低端市場做起,政府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保護,利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先把量做上去,培養起幾個產業巨頭,培養起完整的電動車產業鏈條。
然后這些巨頭或者收購國外公司(類似吉利收購沃爾沃),或者招聘一流人才(類似觀致招募國際人才),或者自我研發(類似比亞迪的電動車研發),提升產品,獲取更多的效益形成良性循環。
新能源汽車從低端逐漸向中低端、中端發展,占領更大的市場,獲取更多效益。在這種循環中,整個中國的電動車行業會逐漸發展起來,擁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和話語權,最終掌握一流技術的國際巨頭也會低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天驕·新能源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35749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