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江淮聯姻大眾汽車的公告刷屏汽車新聞圈,據悉此次簽署備忘錄為了雙方共同合作開發新能源汽車而努力,雙方正在就新能源汽車領域成立合資企業的可行性和前景進行評估,但目前還存在不確定性。
一、大眾聯姻江淮的緊迫性
智電汽車認為,大眾貴為世界老二,選中在中國汽車市場并不具備極強競爭優勢的江淮汽車,是出于自身戰略上的緊迫性。
1、覬覦中國新能源汽車紅利
電動汽車是世界汽車產業升級轉型必然趨勢,中國有目前世界第一的新能源汽車市場,2016年預計產銷70萬輛,中央、地方政府的雙重補貼另整個市場充滿香味,補貼與2020年將全部退出,時間緊迫。
6月大眾發布“2025戰略”中,計劃2025年前推出30款全新電動汽車,并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全球年銷量要突破百萬輛,中國無疑是最好的目的地。
2、受制于中國油耗及排放法規,準備為南北大眾兩兄弟擦屁股
2020年即將到來,中國越來越嚴厲的油耗及排放法規就像緊箍咒一樣,“尾氣門”事件讓大眾汽車在美國吃夠了苦頭,2015年大眾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高達35.7%,重蹈覆轍是絕不容許的選項。
大眾當前引以為傲的"TSI+DSG"技術在嚴苛的法規面前還能堅持多久我們不得而知,指望南北大眾兄弟自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闖出一片天也不現實,找個現成的幫手加以技術扶持實為上策,退可自保,進可預備油耗及碳積分為南北大眾兄弟擦屁股。
3、與自身小型廉價車戰略匹配
江淮一直以來都銷售大量的價廉質優的小型乘用車,擁有完整的低成本供應商體系,小戶人家在成本控制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及吃苦耐勞的精神。
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江淮依靠A0級領域的IEV4、IEV5、IEV6S等暢銷產品,穩穩地占據著國內純電動乘用車10%左右的市場份額。
“尾氣門”事件后,為重奪世界第一,一直搖擺不定的大眾集團終于下定決心發展廉價車,然而既有的架構、平臺、模式并不能高效支撐這一目標,江淮身上卻具備實現夙愿的一切素質。
4、積累商用車資源,拓展新興增長點
雙發發布的聯姻公告里面,對于合作的描述有個關鍵詞“優勢互補”,大眾在乘用車方面的造詣不容置疑,而江淮在商用車、特別是輕、重卡方面是國內市場的佼佼者,聯姻江淮將有助大眾獲取新資源、拓展新領域。
5、江淮國企身份有助工作開展
江淮的國企身份有助于聯姻事宜在中央、地方各級機構中一路綠燈,與民企相比,國企在土地、資金、資源、政策等方面也更有保障。
二、或將引爆中國新能源汽車合資風潮。
“節能、環保、技術趕超”是中國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原因,當前占據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的車企也均為諸如比亞迪、吉利、長安、上汽、北汽等自主品牌,即使有騰勢汽車特例,也僅限于比亞迪與奔馳之間的技術合資。
江淮與大眾聯姻,通過插邊球的方式繞開單家外資車企最多兩家合資公司的限制,開了“一女三嫁”的先河,為更多覬覦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外資車企指明了方向,或將引爆中國新能源汽車合資風潮。
在中國、當前與大眾汽車面臨同樣處境的還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美系品牌,誰會成為下一個目標呢?
無論燃油車還是電動汽車,中國汽車市場的總盤子是一定的,多了一家合資公司,就意味著少了一家自主品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才剛上路,但愿江淮與大眾聯姻案例不會成為中國電動汽車丟了市場,又丟了技術的導火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553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