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發布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財建〔2016〕958號。”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愛好者,一名新能源汽車的車主,懷著無比興奮激動的心情克服著閱讀障礙,把新政從頭到尾看了三遍,幾次都欣喜的情不自禁、拍手稱快。
本人并非業內專家、學者,不在這里歸納、解讀新政的重點。只是站在一個消費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新政中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相關文字和可以幫助消費者理性消費的有關規則。
一是增加整車能耗要求。這條對于普通消費者理解起來可能有難度。百公里能耗(電耗/油耗)除以整車重量,這種測算科學、合理。能更準確的體現出產品的技術水平差距。簡而言之,是對新能源汽車能耗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標準。
二是提高整車續航里程門檻要求。在這里發現了一個一直困擾我的問題的答案。原來之前公布的各個車型的續航里程是在40公里等速下考核出來的(原文指客車)。難怪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最多的抱怨是跑不到廠家宣稱的續航里程。如果那些續航里程都是在40公里等速下測算出來的,那么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續航里程一定不足廠家公布的80%。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需要的是實際使用中能達到的續航里程,而不是特殊測試環境下的漂亮數字。之前不少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是付出了被扔在路上的代價,才從“教訓”中得到經驗——跑不到廠家公布的續航里程。
新能源汽車、特別是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糟糕的口碑大多根源于續航里程,實際使用中續航里程的缺斤少兩,會讓消費者產生被欺騙的心里。就如上周樂視剛剛發布的新車FF91,單從一輛新車的角度,它雖然不能讓人耳目一新,起碼外觀設計、性能、功能配置都是很好。但由于一個“新物種”的名稱,引發一片罵聲(新物種,您就算不會變形,起碼也該飛著來吧)。一輛名副其實的跨界車被冠以名不副實的新物種名稱后,給觀眾的感覺是被娛樂。樂視非常擅長發明引人遐想的華麗辭藻,之前的生態圈概念成功的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最后再糊涂的人也明白,所謂樂視生態圈就是由捆綁銷售了樂視視頻產品、樂視會員的媒介(手機、電視)構成,作為產品本身并沒有任何過人之處。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名詞,很容易激發人們的好奇心,但最終如果人們發現自己是被騙了,那么他們就不可能對你再有好感。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也是同樣的道理,樂視金融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最多也就是對于產品的失望,而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不靠譜會直接讓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受到損傷。
如果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都能像寶馬i3一樣(千萬別和它一樣推行單板駕駛),采用低標方案,實在才是消費者之福。
三是引入動力電池新國標。這里新國標是針對新能源汽車最核心,也是成本占比最大的動力電池提出的。新國標讓偽劣產品無法進入市場,從而保障消費者用車時個人及財產安全。并保障消費者所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壽命、車主用車利益。用兩、三年就報廢的某些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將成為歷史。
四是提高安全要求,對由于產品質量引起安全事故的車型,視事故性質、嚴重程度等扣減補貼資金、暫停車型或企業補貼資格。那些冬天氣溫較低的日子里在北京街頭司空見慣趴在路上的新能源純電動車型要注意啦,再趴就有被下架的風險啦。看看那些高高在上的汽車廠商還敢不敢對于消費者因車型質量問題引發的事故不聞不問。
五是建立市場抽檢機制。凡是對于生產者的加強監管,都會有效的保護消費者利益。
六是建立《目錄》動態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車產品納入《目錄》后銷售推廣方可申請補貼。一年內仍沒有實際銷售的車型,取消《目錄》資格。那些懷揣造車夢想的新勢力造車也許該好好斟酌考慮。
七是督促推廣的新能源汽車應用。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這條顯然是針對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以租代售車企,翻譯成老百姓的話,“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在上述文字中,我注意到“分別設置中央和地方補貼上限,其中地方財政補貼(地方各級財政補貼總和)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地方補貼上限的明確規定,使得一些巧立名目(油箱大小、車型尺寸)的地方政府不能再花樣翻新的給自己本地車企額外補貼了。更公平競爭的市場,讓消費者可以更理智的自主選擇適合的車型,而不是地方補貼政策傾斜的車型。
隨著國補退坡和地補只能有國補一半政策的推出,那些利用補貼額拉低自己售價一半以上的車型會面臨消費者更理性的選擇。之前可以花不足十萬元買到的所謂城市代步工具,現在要以花十多萬元購買的純電動汽車標準從新審視,除了續航里程“天殘”外,其他外觀、內飾、做工、用料和配置還是和同等價位的燃油汽車有可比性的。其實消費者要是能以沒有補貼的原價去衡量它們是一輛20來萬、20多萬的車型,才是真正理性的選擇。
當我讀完綠線畫出的那句話時差點兒笑出聲。那些一直用低質低價產品占領市場份額的車企恐怕要“大出血了。”信息更公開,出于對企業產品的監管目的,同樣會有效保護消費者買到放心車的用車利益。
加大對于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加大城市公交、出租、環衛等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更新更換力度,加強對企業監督檢查。
新能源推廣普及本應從公共交通領域做起,私家車更換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普及應該在公共交通之后,在充電基礎設施完備,電動汽車技術、產品成熟(汽車產品需要7年的市場檢驗周期才可能算成熟)之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道理讓私人消費者承受找樁之苦,充電困擾。當每個停車位都有充電設施時,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入冬以來北京市多次發生重度霧霾,市民普遍出現有痰咳不出來,嗓子疼痛等癥狀。本人上班地址位于市中心區,大廈有新風系統,白天辦公室內的pm2.5也超過了100。生命三要素:陽光、空氣和水,霧霾阻隔了陽光、污染了空氣,那我們的生命是否還能繼續?2017年1月7日下午,北京市召開座談會,邀請媒體和市民代表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北京市代市長蔡奇出席現場回應了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蔡奇市長明確指出,機動車占比5%的重型柴油車才是機動車產生霧霾的元兇。
依據官方報道機動車排放的PM2.5占總量的22%,其中全國536萬輛大型貨車占其中的60.5%,大型客車占15.6%,而1億3586萬輛私家車只占5.1%。一輛貨車相當于312輛小轎車的排放。即便全國私家小轎車都不開,也只能把霧霾從100降到99。我們省吃儉用買了輛車,交著最高的稅,跑著最貴的路,燒著最差的油。就是為了享受大熱天吹空調、大冬天有暖風,不用和別人去擠公交、地鐵,上下班接送愛人、孩子用車呵護自己的家人。我們時間值錢,生命可貴,就是想要體驗游說走就走的自駕游(買車就是為了開,不是為了供祖宗)。
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以技術實力擦亮中國制造金字招牌的比亞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純電動大巴生產商。比亞迪純電動大巴足跡早已遍布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40個城市。2016年12月29日終于駛進了我們偉大祖國首都北京。
從比亞迪大巴入京到蔡市長的發言,不難看出,北京治理霧霾在機動車方面已經步入了正軌。既然私家車對于霧霾幾乎沒有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的根本原因是要以電動力代替油動力,那么再次呼吁北京市把新能源汽車的另一個品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列入北京市新能源汽車地方目錄。
全面嚴格的新政,標志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走上了健康有序的道路。是考驗魚龍混雜的新能源車企們硬實力的時候(核心的技術、優質的產品)。更高的標準,更嚴格的要求勢必讓車企們感到陣痛,但它對于消費者的權益是一種保障(也許需要多花點兒錢,但買到的一定是合格的產品),有益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長遠的發展。
如果沒有補貼,你會買新能源汽車嗎?
在電池技術沒有突破之前,我會堅持選擇新能源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因為它比普通燃油汽車能力更強,即使多花一點兒錢也是值得的。私人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應該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開始,它會讓你“中毒”——電動之毒、且不能自拔。未來本人會以“插混之毒”為題詳細說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好色好風景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845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