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這臺車的樣子熟悉嗎?
不少人認得出,它就是70年前德國的國民車——甲殼蟲。很顯然,這臺老爺車范兒十足的第一代甲殼蟲,如今我們只能在汽車博物館里欣賞了,想要在大馬路上遇到一輛,那難度堪比中彩票。而之所以如今看不到了,是因為歷經了幾十年的“變遷”和“進化”,它已經變成了下面的這個樣子:
而甲殼蟲這幾十年間的“進化”,也就是車企們口中的“換代”了。
換代,是汽車廠商對某一款具體車型的重新設計和制造。隨著時間推移和技術發展,新的時代對一輛車的外觀、空間、舒適性、安全性等等眾多方面都會有新的要求,在一款車不再能夠適應和滿足當下時代的需求時,就到了它該換代的時候了。每一次換代,小到方向盤、換擋桿,大到底盤、發動機都可能有相應的優化和改進,而制造和維護新車型的體系也都會相應更新。
不要小看這種“再制造”,它對時間和經濟成本的耗費都是巨大的。舉個例子,大眾為了拔高品牌形象,用了5年時間,花費了超過10億歐元開發出了輝騰;但是投放市場后,表現并不盡如人意,每賣一輛還要倒貼2.8萬。守護這個“品牌花瓶”如此不易,到最后大眾舍不得再花錢對輝騰換代,只好停產了。
由此可見,即使是如大眾一般資本雄厚的世界級車企,對某一款車的研發和換代,也要考慮再三。但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換代付出的高額成本是必然的,但是對消費者產生的更強的吸引力也是必然的。只不過,有的車企在換代這件事情上激進一點,有的則保守一點。一般來說每5到6年換代一次的日本車企,就比每8年換代一次的德國車企要來的積極。
就比如,2011年上市的九代思域,僅經過了五年,就在2016年換代為10代思域。
但是,即使是積極的日本車企,每次換代間也總會有幾年的空檔,假如這期間完全不改進車型,那么就可能會被在這一時期換代的其他車企超越。因此,車企們還有一種在“換”和“不換”之間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改款。
所謂的“大改款”,一般也就是換換動力總成——重新匹配一下發動機和變速箱;再“換換臉”——換上自己家這兩年的家族式外觀設計。而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平臺架構、核心技術,改款車型往往不會改動。那什么又是“小改款”呢?其實我們平時聽到的諸如2015款、2016款、2017款這樣以年份來代替車型款式的說法,往往指的都是小改款。和大改款相比,年度小改款動的地方就更少了,廠家也只是把現成的車拿出來做些小改動、小美容,增加些小配置。提升產品力是小,吸引眼球、圖個“新”字才是關鍵目的——換句話說,也是為了給消費者一個刷卡提車的理由。
平時關注汽車較多的朋友不難發現,最近這些年各大車企們車型更新換代的頻率越來越高了,為什么呢?一方面,新世紀以來科學技術進步飛快,特別是車載智能、人機交互領域在這些年有爆發性的發展,另一方面,車企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家廠商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把新技術、新配置、新設計反映在自己旗下的車型中,以提高自己產品的競爭力。
對于汽車廠商來說,換代成本高、研發周期長,而如今換代節奏又越來越快,怎么降低新車型的研發成本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模塊化平臺” 應運而生。所謂模塊化平臺,就是車企研發出的一套固定的公用架構;在這個架構的基礎上,工程師可以自由發揮。一個平臺可以發展出多個車型,而彼此間的配件也能高度共享。“一次設計、多次使用”,這就是模塊化平臺對于主機廠的意義。
最先引入模塊化平臺的是大眾,他們也一直以此來宣揚自己的技術實力。而客觀來講,也不得不承認大眾集團是把模塊化平臺技術玩的最爐火純青的一家車企。
你看,僅一個MQB平臺,就應用在了包括了大眾的高7、邁騰(B8)、新途觀、新途安、奧迪TT等等車型上,這些車從A級車到B級車、從轎車到SUV到MPV甚至到跑車,都有所覆蓋。而更高一個級別的MLB平臺,則跨越了奧迪A4、A5、A6、A7、A8這樣的整條轎車產品線。再加上MLB2、MSB平臺,這幾大平臺幾乎能夠將大眾集團——包括了大眾、斯柯達、奧迪、保時捷、賓利在內的車型全部覆蓋。
除了大眾集團外,許多世界級車企也都開始逐漸應用“模塊化平臺”了。消費者熟悉的,比如沃爾沃XC90和S90L所應用的的SPA平臺,奔馳C級、E級所應用的MRA平臺等等。這種趨勢對主機廠帶來的好處是相當明顯的:多車型共享平臺,加上零配件大幅度通用,這種規模化效應讓一款新車的研發成本、生產成本都大幅度降低了。
沃爾沃SPA平臺示意
換代后的新車型華麗上市了,那老車型怎么辦?對于大多數車企來說,被換代下來的老車型免不了被停產的命運,畢竟時代在進步,而車企的產品線布局與產能也都有限。但是,也有一些車企,喜歡搞兩代同堂、甚至是三代同堂的銷售策略,比如韓國現代這個車企,它的悅動、朗動、領動,就是個典型;還有更經典的,老馬自達6、馬自達6睿翼、馬自達6阿特茲,也是三代同堂,甚至爺爺輩兒的老馬6一直還賣的不錯。
對于消費者來說,多代同堂的好處也是有的。就比如,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想買到更高一級別的車型,那么就可以看看同堂銷售的老一代車。要知道,如今爺爺輩的老馬6的12.88萬元的起售價格,是和不少合資品牌的A級車價格接近的,但老馬6可是貨真價實的B級車。雖然它外觀內飾設計都是十幾年前的樣子,但在空間和駕駛質感上,都比一些相似價格買到的新款A級車要來的更好。
各位讀者看到這里,相信對“換代”、“改款”、“模塊化平臺”這些概念都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但還有個麻煩事,那就是汽車廠商發布新車時往往不會用“換代”、“改款”這樣直接的說法。相反的,它們的用詞更加隱晦,什么“新款”、“全新”、“全新一代”等等,都是一款新車發布時,放在車型前面的修飾詞。消費者們怎么去辨別每一種說法對應的是大改款、小改款還是換代呢?
這些說法向來混亂,我們也很難找到一個對應規則,能夠適用于全部的語境。但按照這幾年車企的用詞習慣,“新款”一般代表著年度小改款、“全新”則很有可能是大改款、而“全新一代”則往往是代表著貨真價實的換代了。比如說:
上圖里的“全新天籟”,是針對國產第三代天籟的一次大改款,這不,前臉就匹配上了日產最新的V-motion設計語言。
而上圖里的“全新一代邁騰”,則是國產邁騰的一次換代,平臺也從PQ46平臺,升級為如今大眾集團的主流平臺:MQB。
說了這么多,對我們普通消費者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一臺剛經過換代的新車,往往優惠幅度較小,甚至在市場經濟的規律下,還會有加價提車的現象出現,但是貴有貴的道理:在馬路上不容易“撞衫”、能享受到最新的設計和科技、有更先進的安全系統等等......不過,沒換代的車也有它的好處:經銷商優惠幅度往往很大,價格誘人,物超所值。
這其中的利弊和取舍,自然由各位消費者自己去決定。而搞明白了本文里闡述的這些概念,我們就能學會分辨究竟哪些是新車、哪些是老車,明白哪些車該貴、哪些車該給我們大的優惠。不然,在4S店銷售小哥一頓忽悠之后,我們花大價錢買回家了個爺爺輩兒的老款車,豈不成了冤大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有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4911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