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再次感嘆中國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一汽大眾僅用時兩年零8個月就實現了1000萬輛向1500萬整車的跨越。8月21日,徐留平首次以一汽集團董事長身份出席了一汽大眾1500萬輛整車的下線儀式,并對企業發展進行總結和展望,同時提到了一汽的自主品牌。
這次亮相,標志著一汽集團即將發力自主品牌的打造新階段,這也是徐留平董事長北上一汽集團的初衷高度一致。那么一汽集團將如何發展自主品牌呢?大體思路,絕對是著眼于汽車強國戰略,立足于汽車強國戰略著力點,借鑒長安汽車成功經驗推進一汽集團的自主升級,以重振“第一汽車、第一品牌”的雄風!
長安汽車有哪些成功經驗值得一汽大哥學習呢?五點干貨!
一、描繪十年戰略藍圖,明確“戰略+執行”
自2003年徐留平執掌中國長安來,長安拋棄“以微為本”的產品戰略,逐步轉型“轎車為主”的戰略,助力長安登上自主品牌老大寶座,年度自主品牌轎車產銷量超過100萬輛。這獲益于長安汽車清晰且有遠見的戰略,且近14年來堅持不移地執行“轎車為主”的戰略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樣,確定企業戰略發展藍圖肯定是當前一汽集團的當務之急,特別是自主品牌的產品戰略!
二、自主創新和研發擺首位,搭建強大的研發團隊
長安的轉型和發展壯大離不開一支強大的研發團隊。就目前而言,長安汽車研究院引入了400多位國內外知名的高端技術帶頭人,其中13位來自國家“千人計劃”的高級專家,研發人員數量約11000人。不管經營情況如何,企業每年堅持投入約銷售收入的5%進行產品技術研發,取得了明顯成效。令人吃驚的是,長安汽車研究院研發人員團結一心,堅持“711”的工作態度,耐住了寂寞,抓住了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
三、整合國內外技術資源,建立領先研發體系
長安產品的成功很大取決于研發體系的構建,不僅在于內部的自主創新,也在于外部資源的整合。內部建立了企業標準規范,重塑了產品設計開發流程體系,完善了采購體系,優化了生產工藝流程,實現了研發能力積累和沉淀,助力研發力量崛起。外部全面整合國外資源,汲取意大利造型設計、英國汽車動力總成、美國底特律底盤等方面的技術及技術創新能力。
四、推出爆款車型
立足于消費者需求,長安汽車推出了CS15、CS35、CS55、CS75、CS95、逸動、逸動XT、悅翔V3、悅翔V7、睿騁等系列車型。其精心打造的逸動平臺,迅速推出了CS35、逸動等暢銷車型,相關車型月銷量迅速躥升過萬。近5年來,僅逸動平臺車型銷量已經進入“300百萬”俱樂部。即將推出的逸動XT RS即將上市,或將成為長安新的爆款車型。
五、嚴控產品質量
長安汽車持續加大產品、技術的研發,開發過程中的體系控制,已經逐步接軌世界水平,從墊江試驗場70%以上的試驗利用率,可以看長安對汽車產品質量和試驗驗證的重視度。此外,據最近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收到汽車投訴 件約5600件,其中長安汽車產品投訴量約30件,不足千分之五,為今年上半年投訴量最少的企業。
說白了,長安之所以能夠站在自主品牌之巔,其企業 “戰略+執行”、“強大的研發團隊”、“靠譜的研發體系”、“爆款產品”、“產品質量控制”方面做的尤其出色,確實值得學習!
反觀當前一汽集團,已經擁有助推長安汽車邁向成功的掌舵人,且一汽技術研發團隊至少6000人以上,還有汽車領域的李駿院士,還有政策上的些優勢、可能整合的技術資源……。其實,一汽集團少牌面還是不錯的,重塑輝煌也還是可能的,關鍵是 “團結”、“711”、“耐住寂寞”,這些對于一汽集團而言應該會是很難很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5552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