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正在天津參加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突然接到一位好久未謀面朋友的電話。他在電話里很得意地說:“我剛才在網上看到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關于中國將著手制定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的發言了,我手里的特斯拉股票又要讓我大賺一筆了!”
我“不客氣”地回應說:“你還是趁早逢高清倉吧!”這個朋友懵了!急迫地問:“為什么呢?”于是,我走出會場,找了個安靜的地方,一五一十地給他說了我的看法,在這里我也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之所以不看好特斯拉股票,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從今年底開始,在中國高端電動車市場上,特斯拉將不再是“一枝獨秀”,更不會是“贏家通吃”。
大家都知道,中國汽車市場是全世界汽車產業的“引擎”,傳統燃油汽車如此,新能源汽車更是如此。誰在這一市場成為“老大”,才能有資格說自己是全世界汽車產業的“老大”。
過去,傳統汽車公司由于沒有看清楚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趨勢,一直在猶豫、彷徨。現在,中國政府給出了方向——鼓勵發展的就是純電動汽車,同時即將出臺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政策——“雙積分”。這樣一來,所有跨國汽車公司都開始抓緊行動,在剛剛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大眾、寶馬等“老勢力”都紛紛發表了到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行動計劃。
在法蘭克福展上大眾無人駕駛汽車亮相
寶馬宣布2025年將會有25款電動車
另外,以互聯網公司為主的造車“新勢力”也正快馬加鞭:蔚來汽車宣布,ES8將提前至今年12月底上市;威馬汽車聲稱,新車也將于明年一季度下線……
蔚來汽車在京城世貿天階首秀
威馬AG2020概念車
無論是“新勢力”,還是“老勢力”,都在對標特斯拉。而特斯拉呢,至今在中國也沒有公布建廠計劃,更沒有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而開發的新產品。
目前,特斯拉的股票價格“高高在上”,去年賣了不到8萬輛汽車,市值卻超過年銷量1000萬輛的通用汽車公司,這中間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看好其在電動車市場的領先優勢,幻想著它能像互聯網巨頭一樣,在未來以電動車主導的汽車市場上“贏家通吃”。
非常遺憾的是,這兩條未來特斯拉都很難做到,前一條我們后面再討論,后一條在汽車行業根本就做不到,因為未來的汽車產業是一個汽車與互聯網高度融合的產業,它不是一個純粹的互聯網產業。
第二,從目前看,特斯拉的產品并不具備領先的優勢。特斯拉現有的產品,許多人都開過,更多的人也坐過,本人算是其中之一。這次在泰達論壇上,不少專家談了一個與我共同的感受,特斯拉這個車做工并沒有豪華車那么精細,在后面坐著的感受也并不舒服,甚至可以說比較差。大家一致地說“好”,并非“真正的好”,而是因為許多人,特別是一些意見領袖們在說“好”!
舉個例子,80年代初可口可樂剛進入中國市場時,許多人喝了第一口,并沒有感受到味道真的好,但是你耳邊不停地有人告訴你:“這是全世界最好的飲料,你連它的好都感受不到!你太落伍了!”于是,你也不認為它不好喝了,因為你說它不好就跟不上時代了!
我在這里這樣說,并沒有否定特斯拉產品的意思,它起初的確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設計理念與駕駛感受,但這些優勢,與“新老勢力”即將推出的產品相比,已不再新奇!
第三,馬斯克在造車上并不“專心致志”。特斯拉在造車上取得階段性成功,并不是靠“彎道超車”,而是靠“換道先跑”,馬斯克敏銳地感受到了汽車產業朝著電動化、智能化變革的機遇,使特斯拉搶跑好幾年,贏得了先發優勢,正是跨國汽車公司巨頭們的猶豫與彷徨,給了它機會。
但是,我們要記住,造汽車不是一場“百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需要持之以恒地下功夫,無論是硬件、軟件,還是服務。
相對于寶馬、奔馳、大眾這些傳統的“馬拉松選手”,特斯拉顯然還是經驗欠缺的對手,它的創始人“鋼鐵俠”馬斯克一會兒搞這個“太空移民計劃”Spacex,一會兒搞那個“超級高鐵Hyperloop”,每個都能起了個大早,但最終哪個能成為最后的贏家,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朋友聽完了我的這一番“宏論”,不停地說:“有道理,有道理。”
但他最終是不是真的打算拋掉特斯拉股票,我就不知道了!
當然,是賠是賺我也不會“負責”,因為我掛掉電話前還給他說了一句:“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這句話,也同樣送給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老孫論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5634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