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上叫個滴滴,微信上約個順風車”,這已經成為當下大眾極為熱衷的出行方式,網約車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出行壓力。與此同時,大眾對網約車的需求量也在急劇增長。
以滴滴為例,屬于網約車服務的專車、快車已經覆蓋了全國 400 多個城市,有超過 1750萬司機通過滴滴專車、快車獲得靈活就業和收入機會,每天有 207萬專快車司機在滴滴平臺上獲得平均超過 160 元的收入。
此外,網約車平臺的競爭不斷加劇。在北京,在出租車占比紅線已經劃定的情況下,網約車在城市出行中的地位也逐漸顯現,網約車平臺如易到、滴滴、叮叮約車等又將開啟新一輪補貼,另外新興的網約車平臺如美團打車、曹操專車也在躍躍欲試。
網約車似乎回到剛發展時群雄并起的時代,但放任其野蠻生長絕不可取。早在2016年10月,號稱“史上最嚴”的《網約車新規則征求意見稿》對外公布時引發了社會一片嘩然。原來,根據新規,北上廣深四地都要求從事網約的車輛必須是本地車牌;京滬兩地還要求,網約車司機必須具備本市戶籍;上海市更要求一定要持有本地駕照;此外四地還分別在軸距、排量、配置,甚至駕駛員年齡學歷等方面給出了苛刻的要求。
有人調侃:以后出門要好好打扮,特別是要打車的時候。北京戶口本地車牌、開的都是2.0L或1.8T以上排量的車,這條件平時介紹對象都不好碰,現在滴滴都給你篩好了!
時隔一年之后,深圳頒布了地方網約車新規,意在用政策推動電動車發展。新規中規定,深圳市到2020年底,出租車純電動化率要達到100%;從事網約車經營的車輛也必須為軸距2650毫米以上的純電動小汽車,非電動汽車申請網約車運輸證有效期也不超過2020年。目前來看,深圳市出租車電動化已基本完成,但網約車電動化確實可行嗎?
其實,國家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推動電動車的發展,首當其沖的就是公共交通。目前全國有超過50萬臺公交大巴和超過120萬臺的出租車,占全國機動車總量的1.7%,然而能源消耗量的占比超過3成。 若要在全國范圍內發展電動化,那么公共交通必須充當排頭兵。深圳已經成為全國第一個公交電動化的城市,2017年有15000臺公交大巴更換為電動車。城市公交電動化已成為行業的共識,全國有32個城市推出了公交電動化的規劃。 此外,交通部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物流配送車輛中優先推廣新能源汽車,2017年初見成效,已經達到30萬輛水平, 2020年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新能源汽車將達到60萬輛。 出租車方面,太原在2016年已經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出租車電動化的城市,全國的出租車電動化預計將在2020年完成。除此之外,快遞物流也是不容小覷的一部分。在中國,每天有上億件快遞需要物流配送,快遞量保持20%的增長勢頭,并且節能效果明顯,因此打響了專用車電動化的第一槍。接下來,在環衛車、渣土車等專用車型中,深圳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城市專用車的政策,預計在2025年專用車電動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公共交通的電動化是政策所指,同時也具備較高的可執行性。國家已經掌握先進的電池能源技術,并且以點對點的運營模式為前提,公共交通擁有足夠的充電時間,不需要大量充電樁作為硬件基礎保障,只需在站點內設置固定充電樁即可解決充電問題,所以在公共交通的電動化普及上很少遇到阻礙,先天優勢決定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要從公共交通著手。公共交通電動化首當其沖
當公共交通的電動化卓有成效后,繼續用強硬政策來要求網約車電動化確實可行嗎? 滴滴創始人程維在2017年也曾表示,未來5-10年將會大力投入新能源車的配比,在滴滴平臺上新能源汽車會超過一半,甚至會超過70%,但這也要取決于車主對于新能源車的認同。 網約車涉及大量私家車,個人車主對車型的選擇有主動權。在汽車的發展歷史中,燃油車發展屬于自然生態的需求結構,沒有政策,沒有補貼。以我國為例,私家車A級車及以上大概占79%,A0級車占21%,A00級幾乎沒有,并且每年對于A00級車型的需求在不斷緊縮,這是最自然的市場狀態下呈現出的真實需求。人們對于大空間追求從未停止過。 而由于補貼和地方限購政策的頒布,新能源汽車車型的銷售比例與燃油車完全相反。在我國的新能源車型中,A級及以上車型只占了38%,A0級車3%,A00級車占59%,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勢。A00級車的占比非常之大,相信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受到價格、續航、充電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對于新能源車的要求回歸到了最原始的階段,僅作為代步工具,舒適性、空間感、豪華感、智能化已經變為奢侈的需求。 從數據上看,2017年我國的新能源車銷量為77.7萬輛,也僅占新車銷售比例的2.69%。也能明顯看出電動化在國內的被接受程度。如果沒有多個城市的限購政策,這個占比想必會更低。 不過在網約車電動化政策實施過程中,也能發現較易實施的方向。主打“自有車輛+專職司機”B2C 運營模式的網約車平臺、共享汽車以及汽車租賃公司,都可以通過新購車輛增長電動化車型占比。近日,騰勢汽車就與首汽約車達成協議,有1000輛騰勢電動車交付使用。北汽新能源也有大批車型投入到分時租賃的共享汽車隊伍中,網約車電動化在這些方面更為可行。 在網約車已經成為一部分人出行首選時,強硬的政策只能導致車主無奈放棄網約車經營,導致運價攀升,出現運力不足的現象,對于網約車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在發展電動汽車時,必然會使用政策進行推動,但更要考慮政策的可行性。滴滴、易到等平臺無法改變私家車主選擇車型的權力,若從租賃平臺和主打“自有車輛+專職司機”B2C 運營模式的網約車平臺入手,會收獲更好的效果。網約車電動化面臨難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容客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198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