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發改委官網表示,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相關政策脈絡梳理
1994年,國家發改委發布《汽車產業政策》,明確規定了汽車合資股比限制:汽車整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同時,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國內建立不超過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的合資企業。
2017年4月25日,合資股比限制政策開始松動,《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有序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
2017年6月28日,《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取消了對汽車電子和動力電池的股比限制以及放寬純電動汽車合資企業限制。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提出,中國將盡快放寬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并還將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股比開放影響分析
1.對整個汽車行業總體影響:汽車行業更加開放,人才加速流動,汽車價格下降,產品多樣化,零部件產業發展。
2.自主企業將面臨更大壓力:全球性車企進入中國生產銷售更加容易,本土企業面臨更大壓力。
3.合資車企外資方話語權提升:外資方擁有著技術和品牌,可以自由選擇合資或獨資、轉移有競爭力的產品,并且不受只能投兩家的限制,中方失去政策的保護,話語權將有所降低。
4.汽車行業不會出現急劇的變化:①股比有5年的順序放開過渡期;②合資品牌平均剩余合資營業期限約為19年,最短4年,最長47年;③本土企業具有資質、資源等優勢,合資合作仍是相對穩妥的選擇。綜上,行業不會出現急劇的變化,不會出現外商獨資潮。
5.商用車市場競爭加劇,但自主品牌優勢大:從歷史經驗來看,商用車不宜于合資,我國目前自主品牌商用車占據市場70%市場份額,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傳統優勢產業,2020年商用車領域將放開股比限制,預計外資品牌更傾向于獨資建廠,降低成本,進一步降低售價,與自主商用車企競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醒客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6759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