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當地時間7月8日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并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在此次訪問中,汽車領域經貿合作是非常大的一個看點。
其中包括:華晨集團和寶馬集團、戴姆勒和清華大學、蔚來汽車和博世、寧德時代與德國圖林根州政府、大眾中國、江淮汽車集團和西雅特等多個企業。目前多個企業已經達成了合作協議或諒解備忘錄并簽約。
在美國挑起全球貿易糾紛的大背景下,默克爾說,不希望全世界陷入貿易保護主義的惡性循環。李克強指出,中德將用實際行動表示,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阻擋的。“我們不僅維護多邊主義、自由貿易,而且我們用實際行動表明、自由貿易是不可戰勝的,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據悉,中德共簽署經貿、新能源汽車、科技和農業等20多項合作文件,涉及金額達到近300億美元。
產能將突破52萬, 首款純電BMW iX3將在沈陽投產 其中,寶馬與華晨的合作再升級最受關注,雙方就合資企業華晨寶馬的長期發展,簽署了一份長期框架性協議。 根據協議,華晨寶馬將繼續擴大投資和生產,并啟動中德雙方在第三方市場的開發與合作。這是中國擴大開放、中德雙方精誠合作的又一成果。 據悉,到2019年華晨寶馬的整車產能將達到52萬輛;到2020年,BMW品牌核心產品系列的首款純電動汽車BMW iX3將在沈陽投產,這款產品將不僅在中國銷售,還將出口到全球市場。 全新BMW iX3車型是寶馬為中國市場量身訂造的一款車型。華晨寶馬是中國首家建立動力電池中心的豪華汽車制造商,今年5月,動力電池中心二期工程已正式動工。動力電池中心二期將生產寶馬全新的第五代動力電池,這款電池將配備在全新BMW iX3車型,值得期待。 與iX3出口相比,華晨寶馬2019年產能將突破50萬的消息對遼寧和沈陽來講同樣意義重大。寶馬和華晨在華合資企業成立15年,不斷發展壯大,到去年為寶馬集團在中國的銷售貢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銷量,也為遼寧省貢獻了200億人民幣的稅收,更不用說汽車產業巨大的乘數效應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說,“科魯格董事長和祁玉民董事長簽署了這份戰略框架協議,今天我很榮幸陪同他們一起來到柏林。這標志著寶馬與華晨雙方將繼續加深合作,加速寶馬品牌在中國的發展。我們的合資企業華晨寶馬扎根遼寧,不僅被納入寶馬集團全球性戰略布局,并將在推進‘ACES戰略’,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戰略落地的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 回想寶馬集團最近五年來一系列動作,對在遼寧的沈陽基地戰略性定位早有布局:2013年啟動新能源項目、建立以新能源開發為核心的研發中心,隨后幾年陸續推出5款純電或插電式混動車型,2017年研發中心升級、建成豪華品牌中首個動力電池中心,今年5月又啟動了動力電池中心二期工程。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了寶馬全球第一大市場,iX3的投產和即將出口可以看出寶馬有著更大的布局和野心。目前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將產能轉移到中國市場,而中國也在向全球汽車工廠這樣一個角色邁進。 江淮與大眾簽署諒解備忘錄, 著力新能源領域 此外,江淮汽車也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西雅特在德國柏林簽署諒解備忘錄。新的合作項目針對中國市場電動車發展,推動集團不斷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 大眾中國將與江淮汽車和西雅特品牌共同成立一座研發中心,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車型、車聯網及自動駕駛技術以及配套的零部件和核心技術。新的研發中心計劃將在2021年正式建成。 據悉,江淮大眾將基于三方各自的技術儲備,研發一款具有競爭力的純電動汽車平臺。而大眾中國、江淮大眾、一汽-大眾及上汽大眾將攜手引領電動出行的發展,在未來7至8年間,向市場推出40款本土化生產的全新新能源汽車。 江淮大眾推出品牌——SOL(思皓) 新能源市場是大勢所趨,兩國合作時新能源車都是重點領域。江淮汽車也將積極把握機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新能源汽車提升為公司的戰略性核心業務,并計劃到2020年江淮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比重突破20%,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比重達到30%以上。 蔚來與博世簽約, 開展自動駕駛等領域合作 此外,蔚來汽車與博世集團在德國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傳感器技術、自動駕駛、電機控制和智能交通系統等領域展開重點合作。 據悉,蔚來汽車與博世的合作在蔚來的第一款車蔚來ES8上就有體現,博世為蔚來ES8提供了駕駛輔助系統、控制單元、傳感器和智能化助力器iBooster等關鍵部件。 而本次合作協議簽署之后,未來二者還將針對這些部件進一步開發,并應用在蔚來汽車即將推出的其他車型之上。 戴姆勒與清華大學簽約, 進一步探索可持續交通領域 除了企業跟企業之間的合作外,校企合作也備受關注。同一天,戴姆勒與清華大學在德國總理府簽署合作意向書,進一步深化雙方在可持續交通研究領域的合作。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創立于2012年,結合了戴姆勒的創新實力與清華大學的科研優勢。 據悉,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創立于2012年,聚焦中國市場需求,開展可持續交通領域的聯合研究。2013年,該中心針對城市道路、城際干道、環路和交叉路口的交通狀況進行數據收集。2014年,開展典型交通狀況優先次序和技術參數研究工作。2015年,啟動“交通弱勢參與者的視覺識別”聯合研究項目,旨在通過完善攝像頭算法,優化交通弱勢參與者的識別,該項目已建立了包含4萬個樣本的“清華大學-戴姆勒自行車騎行者基準”數據庫。 未來三年,該聯合研究中心將每年投入經費數百萬元人民幣,重點擴展在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繼續推動交通領域產學研結合的新模式發展。 寧德時代新工廠落子德國圖林根州 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圖林根州州政府正式簽署協議,擬投資2.4億歐元(約合18.7億人民幣),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 寧德時代的崛起速度令人驚嘆——從幾年前一家默默無聞的電池廠,到成為國產動力電池的標桿,再到A股上市。 據悉,寧德時代圖林根電池生產基地將分兩期建設,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的研發與生產,計劃于2021年投產,2022年達產后將形成14GWh的產能,有望為當地提供約600個就業崗位。電池生產基地制造的產品將為寶馬、大眾、戴姆勒、捷豹路虎、PSA等全球知名車企配套。 結語 去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首次成為德國全球第一大貿易伙伴。企業發展,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背后更是政治的體現。 繼默克爾訪華后一個月,李克強總理又赴德訪問,中德領導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頻繁互訪會見,反映了兩國關系正處于重要節點。得益于政治與地緣因素,中德兩國經貿關系已形成良性循環,中德汽車合作也成為捍衛全球自由貿易體制的最佳載體。 不知道特斯拉、林肯等品牌此刻做何感想?一首“涼涼”送給你們。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山論劍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7210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