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12月18日正式發布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規定之前發布了征求意見稿,并廣泛征求了業界的意見。就在11月初的時候,發改委還邀請了創新型企業龍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20家機構代表交流。
這次新規出臺,對汽車行業發展影響深遠。最大的變化,是明確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只包含兩種:純電動汽車(含增程式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普通混合動力汽車和傳統燃油車,都被歸為燃油汽車投資項目。
新規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歸入燃油汽車;只有純電動汽車(含增程式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才被認為是純電動汽車。
這對鋰電池行業來說是觸及行業利益格局的大調整;對氫燃料電池行業來說,則是觸及靈魂的大利好。
用氫燃料電池行業一位資深人士的話來說,對照馬云說的“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四個階段,氫燃料電池行業終于跨過“看不見”的階段了。以2018年《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為界,氫燃料電池汽車終于跟鋰電池汽車并列,登堂入室了。
但新規對氫燃料電池行業的投資條件,制定了更高的門檻。先看原文:
原文:
第二十六條 新建車用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投資項目,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企業法人已建立車用燃料電池產品研發機構,擁有專業研發團隊,具有相關研發經歷。燃料電池電堆企業應具備雙極板、膜電極等關鍵部件核心技術研發和試驗驗證能力。燃料電池系統企業應具備電堆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核心技術研發和試驗驗證能力;
(二)燃料電池電堆項目應建設雙極板、膜電極等關鍵部件和電堆組裝的生產能力。燃料電池系統項目應建設電堆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和電堆系統組裝的生產能力;
(三)產品主要技術指標應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新規對新建車用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投資項目在技術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說明政策制定者們在我國車用燃料電池行業起步階段就希望杜絕類似鋰電的盲目投資,夯實電堆和系統企業的技術實力。
新規最為利好的當屬本就在自主生產雙極板、膜電極等關鍵部件的電堆企業,以及早就具備電堆控制系統技術的系統企業,新規將進一步擴大這些企業的市場領先度。
對早已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電堆核心零部件企業來說,新規也許是個非常好的機會,促使尚未掌握成熟的雙極板、膜電極等技術的電堆企業前來合作,以合資或并購的方式,繼續健康發展。
一家行業頭部的電堆企業創始人透露,未來電堆和系統企業不是往下游關鍵零部件擴展,就是產業“一條龍”。
但跟行業交流得知,新規對氫燃料電池行業尚顯幼小的核心零部件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就最近幾年涌現出的創業型電堆核心零部件企業來說,可能意味著未來市場空間的急劇收縮。一旦電堆廠商都掌握自主研發和生產雙極板、膜電極的能力,那尚未打開市場的這批創業型企業,就將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此間人士說。
電堆企業是否必須自主研發和生產所有核心零部件,這可能也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從傳統燃油和鋰電汽車行業來看,發動機和電池的核心零部件生產基本上都是各司其職,很少存在“一條龍”做遍的情況——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所生產的電池,其正負極材料、隔膜等等也均是采用外部供應商。
水氫“一條龍”制造服務平臺
面向未來,科技創新仍然是引領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的動力源泉。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認真分析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短板和競爭優勢,加大投入、超前部署,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和產學研緊密結合,著力提升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
1、水氫產業創新平臺
水氫產業創新平臺包括基研平臺、制造平臺和應用平臺三大部分。
基研平臺主要是整合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能力非常強的相關科研團隊資源進行水氫基礎技術創新,研究水氫機更新迭代。
制造平臺是利用地方政府、產業園、企業等資源進行水氫機的產業化制造,進行水氫智造技術創新,形成高端制造生產線及水氫電源、水氫模塊等產品的批量化生產。
應用平臺是在水氫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應用創新,生產出消費者需要的水氫汽車、水氫基站電源、水氫發電站、水氫船舶等終端產品。
2、水氫制造平臺
水氫制造平臺是水氫機的產業化及智能制造技術的創新平臺,該制造平臺可以聚集地方政府、地方企業資源、先進智造工藝等優勢資源加速水氫機的產業化,實現利益最大化。
目前,車用水氫動力模塊率先進入產業化階段,水氫動力模塊核心生產線包括電堆組裝線、膜電極生產線、雙極板生產線、重整器生產線、提純器生產線、氫堆組裝線、電控器生產線、濕化器生產線、催化劑生產線等9條核心適度自動化生產線及1條總成總裝適度自動化生產線。
水氫動力模塊的產業化項目將以1條核心件適度自動化生產線+1條總成總裝適度自動化生產線的模式(1+1)在全國布局9個生產基地,利用地方區域優勢,集各方資源,加速水氫動力模塊的批量生產。
3、產業布局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廣東合即得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434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