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997.99萬輛,同比下降7.99%,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0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79%。
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相比于中國乘用車車市銷量整體4.1%的降幅,應該說自主品牌又一次面臨著新的壓力和挑戰。
事實上,2018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表現可以用分化和不斷加大的差距來概括。
這一年,自主品牌乘用車獲得銷量增長的企業只有9家(捷途和君馬屬于首年銷售,未計入增長率),規模在百萬輛以上的企業只有吉利一家實現了增長;而規模在50萬輛以上增長的企業有5家,分別為吉利汽車、上汽乘用車、奇瑞集團、廣汽傳祺和比亞迪。
另外四家增長的企業——北京汽車、漢騰、觀致和斯威在2017年的銷量基礎都相對較小,銷量最高北京汽車也只有10萬輛級別的規模。
如今,面臨市場環境進一步趨緊的形勢下,自主品牌乘用車未來的走勢將會更加呈現幾家歡喜幾十家憂愁的局面。
甚至在2019年初,四川富臨集團將四川野馬出售給雷丁汽車這樣的故事,已經真正拉開了市場洗牌和優勝劣汰的大幕。
從獲得增長或者銷量較為穩定的品牌來看,它們的共同特別是:
其一,產品不斷走高端化,即在產品質量、汽車四化等新技術上的布局和應用較快。如上汽乘用車的榮威RX5和Marvel X,以及吉利和長城旗下的高端品牌領克、WEY等產品。這些產品不僅代表了自主品牌的水平向上,并且已經開始進攻美系、法系車等傳統合資車企的陣地。
其二,產品有鮮明的特色,例如吉利汽車在品質和內飾感知價值上一直受到用戶的褒獎,上汽乘用車已經在互聯網汽車領域扛起了大旗,廣汽傳祺造型叫好又叫座,比亞迪則以新能源產品深入人心。
其三,這些品牌均實現了在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之間的均衡布局,既抓住了保有量巨大的傳統市場,也分享了快速增長的新能源市場紅利。
其四,這些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用戶口碑隨著銷量的提升不斷提高,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支撐企業銷量的持續發展。
相比之下,消費者對于自主品牌的選擇也越發的理性。
如果將時間回溯到3年前,彼時中國車市高歌猛進,不斷分裂誕生出新的品牌都能夠找到自己的消費者,銷量也都能夠有不錯的發展。
但當汽車新四化的技術革命開始席卷整個汽車界,當市場新產品的更新周期已經從過去的5年縮短到現在的3年時間,對于一家汽車公司的技術底蘊和市場反應能力的考驗才真正開始。
因而,我們發現在自主品牌銷量較為慘烈的企業中,產品定位不清晰,產品老化更新不及時等原因,成為它們銷量加速下滑的通病。
但市場是不是就不給弱小者機會?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些能夠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做出適應性調整,或者找準自己定位的小品牌和小企業,用它們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也能在市場中獲得機會。
不過,它們在成績面前還不能夠沾沾自喜,因為強者隨時可能會來吞噬掉可以看得到的市場和機會。在它們的面前仍然是一條需要不斷苦修的道路,直到它們可以在產品、技術、對市場和消費者的把控上與那些領跑企業一樣游刃有余。
當然,在對于自主品牌的盤點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些怪現象,就是當市場環境低迷,企業銷量不佳時,部分自主品牌不僅羞于公布自己的成績。甚至,部分企業公布的銷量數字背后,與乘聯會所公布的銷量數字有較大的出入,這可能意味著它們有意地修飾了自己銷量數字,以減少對品牌造成的更嚴重傷害。
不過,自欺欺人并不能夠拯救一家企業,而面對正視現實可能死得更快的矛盾,可能也真的反應出了很多邊緣企業的無助與無奈。
吉利汽車
年度冠軍
2018年領克01銷量為8.9萬輛
全年總銷量為1500838輛,同比增長20.3%,成為中國汽車品牌年度銷量冠軍。
吉利SUV陣營2018年總銷量達到85.7萬輛,占吉利全年總銷量比57%。
其中,博越全年累計銷售25.5萬輛,帝豪GS為15.7萬輛,繽越上市2個月銷量達2.3萬輛。
轎車方面,帝豪全年累計銷量達24.7萬輛,博瑞系列為4.4萬輛,全新遠景為14.3萬輛,帝豪GL為14.8萬輛,繽瑞上市4個月累計銷量達3.3萬輛。
2018年領克品牌銷量達120414輛,其中,領克01銷量為8.9萬輛,領克02銷量為2.1萬輛,上市兩個月的領克03銷量為9258輛。
吉利官方數據顯示:領克01的加權平均售價達到約18.18萬元,主銷車型80%為Pro版及以上車款,45%的用戶來自于增購或者換購,這一比例中的65%來自于主流合資品牌用戶;領克02的高配車型占比也接近80%;領克03目前在售車型中,頂配車型銷量占比超過70%。
到2018年底,領克正式運營網點212個(領克中心200家、領克空間12家),15家經銷商單店交付突破1000輛,其中8家經銷商突破1500輛,杭州凌客與長沙天杰超過2000輛。
同時,領克還有114家網點在建,運營和在建網絡覆蓋國內230多個城市。領克官方俱樂部Co:Club的粉絲數達到40萬人,各地“Co客領地”車友會數量達70個,覆蓋人數近5萬人。
對2017年11月28日上市第一款產品的領克來說,2018年是其第一個完整銷售年度,領克02、03在這一年上市,產品家族完善至涵蓋SUV、轎跑SUV和緊湊型轎車。從超過12萬輛的銷量來看,領克的開局無疑是成功的。
2019年領克將繼續擴充產品矩陣,搭載全新動力總成的領克01混合動力車型以及領克02新能源車型將推出,領克03將推出高性能版,計劃到2020年,其將在中國推出10款全新產品。
新能源領域也是吉利在2018年的一個亮點,相續推出了帝豪EV450、博瑞GE、帝豪GSe、領克01 PHEV等多款新能源及電氣化產品,全年累計銷量達到68549輛。
此外,2018年吉利還有一件大事貫穿其年度主題,即布局未來智慧立體出行生態。
2018年1月,曹操專車完成A輪10億元融資,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目前布局全國30個城市。
同年3月,吉利控股發布了 “GKUI”吉客智能生態系統,將汽車安全、健康生態、新能源、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列為核心技術戰略的發展領域。
同年7月,中鐵攜手吉利控股、騰訊成立國鐵吉訊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負責動車組Wi-Fi平臺建設和經營。
2018年10月,與戴姆勒出行服務公司共建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助力雙方拓展新的出行業務。
2018年11月6日,吉利與航天科工集團簽署戰略協議,合作打造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云平臺,逐步孵化形成制造與服務融合、線上與線下融合,打造覆蓋海陸空的立體數字交通網。
當月26日,吉利又與中國電信簽署戰略協議,合作打造基于中國電信5G和4G基礎網絡的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測試驗證環境。
2019年吉利將目標定位保守的151萬輛,也給自己定下了三個關鍵目標:一是以提升市占率為目標、激活體系潛力、推進品牌建設;二是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產品的爆發之年;三是領克產品結構進一步完善。
長安汽車
雙計劃轉型
CS55成為2018年緊湊型SUV市場唯一實現持續增長的國產車
2018年,長安汽車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499747輛,連續4年突破百萬輛大關。與此同時,長安系中國品牌用戶累計突破1700萬。
其中,根據乘聯會的數據,長安汽車在2018年的乘用車累計批發量為859294輛,同比下滑了19.1%。
其中,比較亮眼的SUV車型有CS75、CS55和CS35三款產品,銷量分別為140066輛、165102輛和131417輛;轎車產品中,逸動系列在2018年的銷量達為125717輛,同比增長了35.8%。
2018年4月,歐尚攜旗下新車COS1°首發亮相,長安也正式宣布歐尚品牌獨立,并在當年9月正式更名成立歐尚汽車。
從銷量成績來看,歐尚汽車2018年銷量為192745輛,其中最暢銷車型分別為歐諾、歐尚X70A和歐尚EV。
目前,歐尚汽車已建成51家體驗中心,預計到2019年底,將建成300家全新品牌體驗中心,到2020年有望突破1000家。
未來,歐尚汽車將在數字化營銷方面進一步提升。在線下服務方面,建成特色各異的全新體驗中心,配備全新的智慧展廳系統等。
2018年,長安汽車還有兩個不得不提的計劃。
其一是2018年8月24日發布的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計劃。根據該戰略規劃,2020年,長安將不再生產非聯網新車,實現新產品100%聯網;2025年,車載功能實現100%語音控制,L4級智能駕駛產品將上市。
其二是2018年10月,長安汽車在一年前開始的“香格里拉計劃”之上,將之進一步升級為“香格里拉伙伴計劃”。
2018年10月20日,長安汽車(000625,SZ)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長安新能源),擬引入不少于3家戰略投資者進行增資。
長安對擬引入戰略投資者還提出了兩項特殊要求:1.主營業務與增資人或增資人的股東方具有密切的關聯,能夠與增資人形成戰略資源的協同效應(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互聯網等相關企業);2.知名投資企業或大型產業基金,具備豐富的投資運營管理經驗,能夠為增資人公司治理、資本運作提供先進經驗和資源。
也就是說,長安出售新能源公司股權似乎更像是在“找伙伴”,而不是簡單的資本投入。
2018年,長安汽車已相繼與蔚來汽車、比亞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之分別成立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和動力電池合資公司。此外,它們還與BAT、寧德時代、滴滴出行、國家電網、特來電聯合、高德地圖、華為等多家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曾明確表示,伙伴經濟是大勢所趨,長安汽車愿意在產品、技術、平臺、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
2019年,長安汽車將在2018年先后推出第二代逸動、逸動DT、新CS75、第二代逸動XT、新CS55、CS55藍動版、CS35PLUS等車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CS85 COUPE和新CS15等車型,使長安“轎車+SUV”的產品架構更加充實與合理。
同時,類似于與蔚來、寧德時代合作,新能源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這種“1+1>2”的伙伴構想也將貫穿整個長安汽車未來在自主品牌上的建設和發展。
長城汽車
品牌向上,放眼國際
哈弗H6依然成為今年最熱銷的SUV單品
長城汽車2018年銷量和上年同期相比,微跌1.6%,銷量為1053039輛,未能實現年初定的116萬輛目標,但在車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穩住銷量已屬不易。
哈弗H6年銷突破45.2萬輛,依然成為2018年最熱銷的SUV單品,同比下滑11.63%,但依然是集團頂梁柱。
此外,高端品牌WEY累計銷量達13.94萬輛,同比增幅61.39%。
哈弗、WEY和長城皮卡以76.61萬輛、13.95萬輛和13.8萬輛的成績,分別奪得2018年SUV、中國豪華SUV和皮卡市場銷量冠軍。
2018年也是長城品牌力向上的一年。
在品牌高端化方面,WEY目前已經推出了VV5、VV6、VV7三款燃油車和P8一款新能源車型。其中VV7在2018年收獲了54671輛銷量,同比微增3.6%,VV6年銷量則達到了18460輛,而VV5年銷量則為62968輛,新能源車型WEY P8年銷量為3387輛。
2018年11月,在WEY品牌兩周慶典上,魏建軍不僅提出了要將WEY品牌打造成為全球品牌,并制定了2021年進入德國,進而進入美國市場,還發布了“C+智能戰略”。
在渠道建設方面,WEY品牌在2018年順利完成包括4S店、城市展廳在內的300家網點建設,覆蓋超過240個城市。
2019年,WEY品牌計劃推出超過10款全新產品。
在品牌年輕化方面,哈弗F系作為哈弗踐行年輕化戰略的先行者,在2018年表現也較為出色,其中哈弗F5年銷量為23463輛、哈弗F7年銷量17109輛。
在哈弗全球500萬盛典暨全球戰略發布會現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發布了“哈弗5-2-1”全球化戰略——利用5年時間,實現年銷量200萬輛,成為全球專業SUV第一品牌。
此外,新能源品牌歐拉在2018年發布后也逐漸釋放銷量,其2018年累計銷量為3515輛。
2018年7月,在中德兩國總理的見證下,長城汽車還與寶馬集團簽署了一份合資協議,將在中國成立一家新合資企業“光束汽車有限公司”,主要在中國研發和生產電動汽車,除了生產MINI電動車之外,還將為長城汽車生產電動車產品。
2019年,長城汽車銷量目標為120萬輛。
廣汽乘用車
穩中求變
全年銷量53.52萬輛,同比增長5.23%。如果對比2017年廣汽傳祺37%的強勢增長,2018年對于廣汽傳祺來說并不輕松。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SUV整體市場在2018年疲態,占據傳祺銷量半壁江山的主流車型GS4,2018年在激烈競爭中的銷量下滑接近1/3。同時中型SUV GS8的銷量也出現下滑。
但廣汽傳祺也是在這樣的挑戰面前成功穩住了局面。比如2018年10月31日上市的全新換代產品GS5在11月銷量不足3000輛的情況下,12月一下達到了8000輛左右。
國際業務方面,因為中美貿易戰影響,廣汽傳祺也不得不將原本2018年進軍美國市場的計劃推遲到2020年。
相對于SUV板塊的良好表現,轎車領域是傳祺相對較為薄弱的領域,除了2018年新上市的GA4銷量能保持在月銷3000輛左右的水平,GA3S、GA6、GA8月銷幾乎都是三位數的水平。
汽車智能化方面,廣汽乘用車布局明顯加快,明星車型GS4在2018年實現中期改款,配備了廣汽與騰訊聯手開發的祺云概念智聯系統。
2019年1月的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上,廣汽攜手偉世通與騰訊,三方將共同圍繞智能化、網聯化展開聯合開發和成果共享,探索座艙電子領域技術創新。
三家公司將在戰略合作的基礎上深化項目合作,預計三方共同開發的數字化AI座艙將于2020年實現商業化量產。
2019年北美車展上,又推出了全新的概念車——傳祺ENTRANZE,全面展示了廣汽新能源在“新四化”領域的技術研發成果。
2019年1月初,廣汽乘用車上市了面向家用市場的中型MPV GM6,有望與兩年前上市的GM8一起,豐富傳祺的產品線,成為新的銷量增長點。
此外,依托于廣汽研究院對全新一代轎車產品的造型開發,新的轎車產品也將給廣汽傳祺在2019年的銷量帶來更多的支撐。
上汽乘用車
全線飄紅
2018年10月底上市的新車榮威i5表現非常亮眼
全年銷量701885輛,雖未完成72萬輛的銷量目標,但比2017年的52.2萬輛多出近20萬輛,同比增長34.45%,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突破9.6萬輛,同比增長120%。海外市場銷量突破4.4萬輛,同比增長200%。
榮威品牌是上汽乘用車的主力,全年共銷售新車約43.12萬輛,占總數的61.43%,同比增幅12%。
2018年,榮威品牌推出了榮威RX8和MARVEL X等重磅產品,榮威RX5仍是銷量主角,年銷量超過20萬輛,2018年10月底上市的新車榮威i5表現非常亮眼,不僅在11月破萬輛大關,更在12月飆升到20470輛。
榮威插電強混eRX5、ei6以及純電動Ei5均已成為新能源市場的明星車型,其中Ei5在12月銷量接近1.3萬輛。
相對于榮威品牌,名爵品牌的增長速度更快,國內銷量超過20萬輛,國外市場銷量達7萬輛,占總銷量的38.57%,同比增幅超100%。
全新名爵6平均月銷8000輛,2018年累計銷量接近10萬輛,其成為名爵的爆款轎車車型。名爵ZS在2018年全球累計銷量超11萬輛,月銷量多次過萬輛,且在英國、澳大利亞、泰國等多個國際市場頻獲SUV銷量第一。這兩款車總共為名爵貢獻了77.8%的銷量。
此外,名爵的經銷商網絡也在2018年實現了擴張,國內從年初的300多家,快速增加到400多家,且普遍實現盈利。
上汽乘用車在“國際化”方面走在了中國汽車品牌的前列,目前已經在在泰國、印尼、印度建立了整車生產基地。
2018年4月啟動的寧德基地項目建設,投資50億元,產能24萬輛乘用車,是上汽乘用車繼上汽臨港、南京浦口、鄭州經開之后的第四整車工廠,為實現年銷100萬輛的目標提供了產能保障。
2019年1月2日,榮威推出了Ei5升級版,榮威i5三廂純電版車型可能會于2019年秋季上市。
名爵也將在2019年推出多款新車,包含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名爵eHS、純電動車型名爵EZS、中期改款名爵ZS、新款名爵6等。
比亞迪
增長與官司
宋MAX是比亞迪旗下銷量最高的車型
全年銷量520687輛,同比增長27.09%。傳統燃油車銷量272876輛,同比下滑7.82%。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47811輛,同比增長118%,遠高于2017年的113669輛。
從車型類別上看,新能源汽車中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分別為103263輛和123889輛,商用車的銷量為20659輛,三者之和占整體銷量的47.59%。
在傳統燃油車中,轎車、SUV和MPV的銷量分別為59161輛、72647輛和141068輛,得益于MPV車型的強勁勢頭,傳統燃油車的占比仍然超過半數為52.41%,但整體較上年的72.3%有大幅下降。
從具體車型來看,作為比亞迪旗下銷量最高的車型,比亞迪宋MAX全年累計銷量141068輛,同比增長364.2%。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宋2018年共銷售84327輛,相比上年的101534輛同比下降16.4%。
比亞迪F3三廂轎車累計銷量47573輛,與上年的124003輛相比同比下降61.6%。
秦Pro DM、秦Pro EV和秦Pro燃油版車型分別累計銷售47425輛、10527輛和7919輛,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128.7%、115.5%和0.0%。
比亞迪唐燃油版和混合動力版分別售出24932輛和37146輛,其中混合動力版實現了154.6%的增幅,是比亞迪家族中增幅最高的車型。
比亞迪e5全年累計銷售46213輛,與上年相比同比增長95.8%。而e6則銷售6508輛,與上年的10215輛同比下降36.3%。
2018年全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約為13.373GWh,較2017年的2.85GWh有大幅提升。
但在全年正增長的大格局下,比亞迪也曾有過一些風波。
比如2018年7月12日,從比亞迪一紙公告到當天的刷屏文《人BY臉,天下無D!》,圍繞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和李娟、眾多供應商的商業狗血劇情突破了所有觀眾的想象力。
上海比亞迪公司在開展正常業務3年后被比亞迪總部聲明是假冒,其與供應商產生的大量業務比亞迪不承認,據稱,涉及11億元欠款和30多個廣告公司,還有阿森納俱樂部。
在此次事件中,比亞迪不僅不是受害方,還是受益方,沒花錢享受了價值11億元的廣告宣傳推廣。而比亞迪總部采購部人員在涉事供應商與李娟合作的文件上簽字確認,讓比亞迪無法否認與自身完全無關。
因為阿森納的原因,該事件的影響已經超越國界、超越汽車界,造成了諸多無法挽回的影響。
寶沃汽車
轉嫁求生
2018年寶沃汽車實現銷量34200輛,同比下滑25.99%。但銷量下滑對于寶沃來說,已經不是看點。
最重磅的消息是2018年12月底,在神州租車的擔保下寶沃汽車67%的股權成功轉讓給長盛興業(廈門)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成交價39.73億元。如果再加上需要償還的42.7億元借款,此次收購的總價格達到了82.4億元。
而為了促成此次交易,正是此前一直傳言將要收購寶沃的神州租車現身擔保,并在收購后迅速與寶沃締結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拓汽車新零售模式。
此次收購完成后,福田汽車在寶沃汽車的占比下降到33%,其銷量和損益也將不再合并計入。
股東的調整,伴之而來的就是經營思路和管理團隊的調整。并無深厚汽車整車行業工作經驗的原麥格納斯太爾亞太區總裁法國人布魯諾.蘭伯特(Bruno Lambert),被任命為寶沃汽車新CEO。
在布魯諾的一封公開信中,布魯諾指出,寶沃與神州優車的聯盟,是高質量汽車制造與移動出行服務的結合,是汽車生產商與數字經濟的聯盟,雙方將致力于開拓汽車新零售模式。
但布魯諾在整車業務經驗方面的缺乏,恰恰可能是深度變革的開始。“忘掉現在的寶沃,忘掉德國,寶沃一切皆有可能。”這是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喊出的口號。
在成功孵化出瑞幸咖啡后,陸正耀對這類新零售模式十分看好,并希望將這種模式復制到正處風口的出行領域,為寶沃汽車帶來諸如渠道下沉、經銷商零庫存等等好處。
在陸正耀眼中,寶沃唯一的問題就是車賣不動,沒有第二個毛病,而寶沃現在的研發水平、技術水平、生產水平,比現在絕大多數的新勢力造車都要強。2019年,他將和神州用新模式重啟的寶沃。
眾泰汽車
轉向原創
燃油車中眾泰T300銷量最好
全年銷量23.35萬輛,較2017年的31.7萬輛下滑26.35%,遠低于48萬輛的年度目標。
燃油車中,眾泰T300銷量最好,同比增長91.4%,年銷43235輛;其他年銷量上萬輛的有:T700年銷37828輛,T500年銷36268輛,T600年銷30418輛,大邁X7年銷量12043輛,SR9年銷11918輛。
新能源車型中只有E200同比增長12.6%,年銷18865輛;其他也為下降態勢,Z100EV年銷6501輛;芝麻E30年銷4842輛。
眾泰前些年靠備受爭議的“借鑒”打法,在車市占據了一席之地。隨著自主品牌的不斷進步,吉利、長城等車企突圍而出,眾泰卻因為一方面缺少原創設計和技術廣為詬病,一方面產品質量不過關,不但被眾多消費者投訴,甚至多名眾泰汽車經銷商集體維權。
加上市場大環境的影響,眾泰2017年開始銷量下滑,2018年這一情況變得更加糟糕,SR9、大邁X7、大邁X5、SR7等明星車型的銷量下跌和口碑遇冷。
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越來越理性,單單靠抄襲的外觀、便宜的價格、空間和配置已經很難打動消費者,品質自始至終都是消費者選車的最重要因素。
2018年,眾泰提出“412”品牌發展戰略,推出3.0時代“道法自然,智美天成”全新設計理念,從原創設計、智能化和產品品質到營銷突破,努力有所改變。
2018年9月,眾泰與福特智能出行,合資組建眾泰福特智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斑馬快跑、京東等各大平臺,致力于在網約車、無界零售等領域實現新發展。
同時,眾泰在杭州、重慶、日本橫濱和意大利都靈設立了四大研發中心,專注于原創。
2018年,先后推出T300EV、T800、E200 Pro、T500六座版、全新T600及Z500EV Pro共7款新車,還發布了全新3.0產品戰略及3.0平臺架構“ZFA”,基于全新的“ZFA”平臺架構。
2019年,其將推出10余款車型,包括入門級MPV車型,及名為S300的轎跑車型,覆蓋SUV、轎車和MPV各大細分市場。同時,推進4S、共享、網約車等產業模式。
眾泰還計劃通過與美國當地汽車銷售公司合作,將部分產品試水美國市場。
漢騰汽車
銷量微增
漢騰X5增幅達477.8%
全年銷量64537輛,與2017年的61990輛相比,增長3.77%,對于漢騰這樣的新品牌,在汽車市場整體下滑的情況下能保持微增,實屬不易。而這也要得益于其主力車型X5在第一個銷售完成年中銷量大漲。
2018年,漢騰X5的銷量為35764輛,增幅達477.8%,漢騰X7全年銷量為28593輛,同比下降48.8%。兩款車型的銷量比也從2017年的10∶90變成了2018年的56∶44。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X5原創程度更高,更加突出了自主設計,質感也有提升,另一方面,是SUV市場的需求發生了變化,X5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
2018年4月,漢騰汽車也正式發布“藍E計劃”新能源戰略。其核心為“Electric energy電動能源、Excellent quality卓越品質、E life網聯生活”。
目前,漢騰汽車已經擁有從整車造型、工程設計以及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發動機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和制造能力。
2018年8月,投資達100億元的漢騰汽車產業園二期工程車間主體已經完工,投產后漢騰汽車總產能將攀升至每年45萬輛。
雖然新工廠投產為新車型的投放提供了更充分的產能支撐,但2018年漢騰全年銷量僅64537萬輛,即使產業園一期的15萬輛產能也遠遠沒有釋放,實際銷量與規劃產能間的巨大反差也讓漢騰汽車陷入了圈地建廠、產能躍進的質疑。
漢騰汽車經銷商網絡已遍布中國內陸全部31個省級行政區,覆蓋近260個地級市,衛星店及二級網點已超過1500家。
漢騰在SUV領域及新能源領域,除了已有的X5、X5EV、X7、X7油電混動版和X7 PHEV,2018年又發布了X5 MAX、X7S和幸福e+等車; 在MPV領域發布了漢騰V7,將于2019年上市;而在轎車領域,漢騰也于2018年6月6日正式通過了轎車生產資質的審批。
按照規劃,未來三年其在產品布局上將覆蓋到A-級SUV、A+級SUV、A級MPV、B級SUV和B級MPV共計7大品類車型,每年推出不少于兩款新車,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君馬汽車
高端艱難
君馬SEEK5沒有走眾泰抄襲老路
2018年,君馬S70年銷量15434輛,SEEK 5年銷量6087輛,而君馬在年初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10萬輛。
君馬是眾泰集團2017年6月在河北雄安發布的獨立運營的新品牌,定位高于眾泰品牌,是眾泰的“高端品牌”。
2018年,是君馬投產的第一年,已經先后推出了中型SUV君馬S70、轎跑SUV美圖MEET 3和7座SUV 君馬SEEK 5,雖然數量不少,但車型上仍是走了眾泰過去的老路子,除了SEEK 5,其他兩款有著明顯的抄襲痕跡。
另外,君馬雖然在車型設計、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等方面都采用了自己的體系,但在整車造型、車輛工程、CAE、試驗等方面,依然由眾泰和漢騰提供支持,發動機、懸掛系統等關鍵部件,與同價位其他品牌車型相比也沒有優勢。
雖然君馬有7年15萬公里的超長質保期,但在銷量不大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了不少質量問題的反饋。
目前君馬有長沙、襄陽兩個生產基地,總產能50萬輛。截止到2018年8月,君馬汽車已擁有一級經銷商200家,一、二級網點數合計達到600家,覆蓋了所有的省會城市和大部分的地級市。
2019年,君馬將推出MEET 5,包括燃油和混動雙動力車型,還將推出兩款純電車型,已上市的7座SUV SEEK 5也將推出手動擋車型、5座版、6座版。
天津一汽夏利
故事不斷
2018年投放的三款新車型:A級轎車駿派A50、跨界旅行 車駿派CX65和A級SUV駿派D80
全年銷量18791輛,同比下降31%。
其中,駿派系列成為支撐其業務的主力車型,銷量為17671輛,比2017年增加74輛。
這要得益于它們在2018年投放的三款新車型:A級轎車駿派A50、跨界旅行車駿派CX65和A級SUV駿派D80。
而天津一汽的另外兩個產品系列中,威系列銷量為1120輛,同比下降約68%;夏利銷量為0,徹底被雪藏。
在營銷層面,天津一汽夏利與京東金融展開合作,開啟“0首付+0利率”白條購車活動。未來雙方的合作還將在供應鏈金融、企業金融、消費金融、眾籌、支付等多個領域推進。
此外,它們還結合駿派D80產品特點,推出廣告劇《平行線》,影片上線24小時即實現觀看量破億次。
作為上市公司,天津一汽夏利連續的虧損已經將它推向了退市的邊緣。但2018年,其通過兩筆資產和股權的受讓,暫時實現了賬面的扭虧為盈。
一筆是2018年9月,天津一汽以1元的價格將子公司一汽華利轉讓給了造車新勢力拜騰,拜騰承擔一汽華利8億元債務及職工薪酬5462萬元。
另一筆是2019年1月,一汽夏利公告稱,控股股東一汽股份以現金方式受讓其持有的天津一汽豐田15%的股權,該股權作價為29.23億元。
此次股權的受讓不僅讓天津一汽夏利進一步補充了收入,也為一汽豐田八大事業部的整合鋪平了道路。
一汽奔騰
轉型元年
奔騰T77實現了上市兩個月,銷量過萬輛
全年接近8萬輛,同比下降30.7%,但2018年卻是一汽奔騰的戰略轉型元年。
2018年1月6日,一汽奔騰與貴安新區展開戰略合作:一是雙方共同推進新特電動汽車的車型開發、合作生產;二是雙方還與北京摩拜科技在分時租賃汽車定制開發、車樁網一體化平臺建設,以及打造貴州省綠色出行示范區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
2018年10月17日,一汽奔騰更是在云南騰沖宣布“新奔騰”品牌發展戰略。
奔騰提出以“品·智·創造,開心奔騰”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同時正式啟用全新設計的奔騰新LOGO“世界之窗”。
2018年,奔騰迎來多款車型上市。
5月23日,SUV奔騰X80 Live版上市;9月10日,2019款奔騰B50正式上市;9月19日,奔騰X40 2019款年型發布,新能源純電版奔騰X40 EV400也一同亮相。
不過,整體來看,奔騰老標產品表現不佳。轎車產品線上,奔騰B30銷量為4565輛,同比下降57.5%;奔騰B50銷量為4291輛,同比下降62.5%;奔騰B70銷量為751輛,同比下降57.4%;SUV產品線上,奔騰X40銷量為56440輛,同比下降20.7%。
但換標后最重要的車型是2018年11月16日上市的奔騰T77。作為踐行奔騰車型創新戰略的大型旗艦SUV,奔騰T77是新奔騰品牌“T”系列家族首款車型。
2019年1月18日,第10000輛奔騰T77交付用戶,奔騰T77實現了上市兩個月,銷量過萬輛。
2019年,奔騰T99和另一款全新中型電動SUV兩款重磅產品將上市發布。未來3年,新奔騰品牌還將陸續推出9款全新產品,其中新能源產品的比重將超過50%。
一汽奔騰希望用5年左右的時間,把新奔騰打造成一個年產銷百萬量級的汽車品牌,實現新奔騰“一流品牌、行業前五,進入國內自主品牌第一陣營”的戰略目標。
在怪圈里打轉
中華V7是華晨熱銷車型
在華晨中華2019年商務會議上,華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總結說:“中華品牌還處在自主品牌的爬坡期,仍然在‘高成本、低銷量,生產出來的不熱銷、熱銷的生產不出來’的怪圈里打轉。”
祁玉民所說的熱銷車型是它們在2018年6月推出的中華V7,這是其基于由華晨集團聯合寶馬、麥格納集團,歷時數年所打造的中華M8X智能模塊化平臺的首款產品。
最終,2018年,華晨中華品牌全年銷量為71026輛,同比下降26%。
其中,中華V7年銷量為12670輛;迎來第一個完整銷售年的中華V6銷售為14611輛。
中華V3和中華V5兩款SUV的銷量則紛紛下滑,分別銷量為12528輛和1060輛,同比下降46.4%和16.7%。
轎車產品中銷量最好的是中華H330,年銷量為13318輛,同比下降30.4%。
其他轎車產品銷量均未過萬輛,其中,H230銷量為8074輛,H220銷量為3600輛,H3銷量為3097輛,H530銷量為2068輛。
因此,祁玉民在2019年對華晨中華提出了幾點希望:一是要把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中華品牌提升的最終目標;二是要聚焦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三是要自上而下進行全面改革,聚焦盈利模式。
按照規劃,2019年,華晨中華將投放一款大型全尺寸豪華SUV,后續還將開發基于M8X平臺的PHEV插電混動動力車、BEV純電動車等新能源產品,以及MPV、轎車等后續產品,并對現有V3、V6等產品進行改型升級,還將針對國六排放法規對全系產品進行動力總成的升級。
2019年,華晨中華還計劃重點推進品牌戰略,開展一系列品牌宣傳活動,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再重啟
AX7成為東風風神最為依仗的產品
東風風神2018年的成績單與它們設定的20萬輛銷售目標相去甚遠,僅完成7.4萬輛,同比下降26.8%。
轎車全線潰敗,SUV產品競爭力足。
2018年,東風風神A30、A60、L3和A9四款轎車的累計銷量只有約6000輛,唯一的亮點來自于新能源產品——風神E70,銷量為8197輛。
而在SUV產品中,AX3 、AX4、AX5的銷量分別為2440輛、6764輛和4545輛,只有AX7一款產品銷量達到45882輛,成為東風風神最為依仗的產品。
這樣的局面要想實現2020年35萬輛的銷售目標,甚至未來挑戰50萬輛,對于東風風神來說是一場莫大的考驗。
因此,在2018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東風風神宣布了其新的管理團隊和戰略。
東風風神公布新的高管團隊包括東風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祖同將擔任東風風神總經理,來自東風本田的劉洪將擔任東風風神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來自東風裕隆的張方晶、東風本田的曹東杰、東風日產的周德元、顏宏斌等也將在東風風神擔任高管職務。
新的管理團隊將為東風風神的營銷注入新的動力,并開啟新一輪調整。
其中包括140家渠道形象煥新、47家渠道引入、實施服務品牌2.0的537標準動作、回廠臺次環比提升137%等措施,實現東風風神的渠道升級、服務升級、重心下移及全員營銷的既定營銷規劃。
同時,東風風神表示以全新一代AX7、AX7經典、全新一代AX7 PHEV三款為矩陣,將AX7打造成品牌明星車系,力爭最終實現月銷過萬的目標,并將打造智慧新出行造車理念,為產品融入WindLink Al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等。
此外,東風風神還公布了未來2019年-2020年產品規劃層面,將推出包括一款全新轎車及一款跨界SUV在內共計兩款傳統全新車型,以及它們還將推出包括四款EV產品及一款PHEV產品在內共計五款新能源車型。
江淮汽車
一直在調整
江淮瑞風S4成為首款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的車型
高層薪酬減半;將瑞風和新能源業務獨立拆分,分別成立商務車公司和新能源乘用車公司。接連推出瑞風M3、M4等多款MPV,iEVA50、iEV6E和iEV7S等多款新能源車型,以及首款搭載“安+”系統的瑞風S7超級版、S3等SUV產品。
2018年的江淮汽車一直在調整、摸索,希望能夠找準切入點重回主流市場。
這一年,江淮汽車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9.75萬輛,同比下降11%。
其中,SUV產品銷量為9.32萬輛,同比下降23%;MPV銷量近5.58萬輛,同比下降16%。
江淮汽車的年度亮點來自于新能源領域,其純電動汽車銷量為6.37萬輛,同比增長125.28%。受此影響,其轎車銷量也達到約4.85萬輛,同比增長41%。
這也與它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基本吻合。
根據江淮汽車對外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戰略(iEV+戰略)規劃,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將占江淮總產銷量的30%以上,形成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現在,江淮汽車也在新能源領域持續布局,希望能夠保持持續的競爭力。
特別是在2018年11月,江汽與大眾汽車、西亞特汽車正式簽署了三方合作諒解備忘錄,擬在共建研發中心的基礎上,共同開發純電動車平臺。
這次合作將由江淮汽車和西亞特汽車共同開發面向中國市場及海外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還擬將西亞特品牌正式引入江淮大眾公司。
不過,雖然新能源持續發展,銷量占比也已經接近目標,但江淮汽車的市場銷量基數卻在持續走低。
目前,江淮瑞風S4成為首款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的車型,并全面應用了大眾VDA質量體系。
大眾的名聲能夠幫助江淮提升品牌形象和口碑是其所希望看到的,但也仍需要市場的檢驗。
此外,江淮自主研發的“智聆”車聯網管家開始陸續搭載在新產品上,同時,其也與百度簽署了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雙方將于2019年下半年推出自動駕駛量產車型,并在驗收合格后進入大規模量產。
東風啟辰
雙線戰略
東風啟辰首款智聯轎車D60車聯網版本銷量占比 94 %
全年累計銷量13.44萬輛,同比下降4%,算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這要得益于其轎車和SUV雙線并舉的戰略,以及從獨立之初就不斷強化的智能化產品策略。
2018年,東風啟辰的轎車銷量為6.12萬輛,SUV銷量為6.64萬輛,實現了兩條產品線的均衡發展。
2018年,東風啟辰也正式發布全新品牌口號“品智生活 趣動由我”,以“高品質”+“強智聯”驅動品牌向上。
一方面,東風啟辰依托于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全球資源和技術的平臺優勢,在品質上展開全價值鏈建設;另一方面,為順應新四化,滿足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東風啟辰推動核心車型-T90、T70、D60全面智趣進化。
目前,其首款智聯轎車D60車聯網版本銷量占比94%,開通率高達84%;SUV產品中的啟辰T70和T90智聯系統的開通率也分別達到了81%和74%。
2018年12月,東風啟辰又先后整合高德、科大訊飛、京東等行業頂尖資源,打造啟辰“能感知、會思考、易溝通、更懂你”智聯生態圈。
此外,在2018年,東風啟辰還推出“高品質智趣SUV”啟辰T60。啟辰T60搭載車聯網3.0系統,成為國內首款實現車家互控的SUV。
通過全新智趣科技、全新造型設計、全新車型導入以及全新的渠道形象和終端體驗,東風啟辰不斷深化品牌的品質+智能化基因。
2019年,東風啟辰在轎車與SUV并線發展之外,還會拓展以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新雙線并進的產品策略,把電動化和智能化融為一體,推出多款EV車型,完成新能源車的產品布局。
此外,自動駕駛技術也將作為智能網聯領域未來的主趨勢,在東風啟辰的技術升級計劃中被重點提上日程。
東風啟辰透露,其在未來將擁有自己的架構平臺,提供包括L3及L4自動駕駛技術。
淮柴英致
死亡邊緣
2018年,它向市場推出了兩款產品。
一款是改款的濰柴英致G5周末版,其將座椅布局從2+3+2調整為2+2+3,增加了乘坐的舒適性,也將指導價格提升2000元,升至5.98萬元。
另一款是濰柴英致737自動擋MPV,共三款車型,售價區間為7.58萬-8.78萬元。
但新產品并沒有能夠改變它持續下跌的局面,2018年,全年銷量為13800余輛,同比下滑超過40%。
當年6月,更出現了20余家經銷商聚集在濰柴(重慶)汽車有限公司門前,拉起橫幅,控訴濰柴英致在招商時存在欺騙行為,導致經銷商們出現嚴重虧損,并提出退網和賠償要求。
隨后,濰柴(重慶)汽車有限公司稱,如經銷商要求退出英致經銷網絡,公司將依法依規辦理退網手續并按約定全額退還保證金和賬戶返利款項。
內憂外患中的濰柴英致現在似乎只剩下最后一條路可以走,賭一賭新能源。
2018年7月,濰柴英致EX1正式上市,新車定位純電動小型SUV,補貼前售價為13.98萬元。
2018年9月,濰柴英致737 EV正式上市。這款純電動MPV推出7座版和5座版兩款車型,補貼前售價均為14.68萬元。
不過對于濰柴英致來說,在產品、品牌都逐漸走下坡路的過程中,向新能源的轉型怕也很難成功。
海馬汽車
銷售合并
一年推出4款新產品,海馬汽車對2018年的憧憬一定是美好的。
2018年5月,全新一代海馬福美來F5正式上市;2018年7月,海馬第二代S5正式上市。
2018年11月,海馬接連推出兩款新能源產品。
一款是E3,補貼前售價分別在15.78萬-16.38萬元,官方綜合續航里程為315公里。
另一款是新愛尚EV也正式上市,補貼前售價為9.98萬元,補貼后售價為4.98萬元。綜合工況下續航里程為202公里,60公里/時等速工況最大續航里程為255公里。
但是密集的新產品投放并沒有換來良好的銷量。
2018年,海馬汽車實現銷量67570輛,同比下降51.88%。
具體到車型類別,其乘用車全年銷售22507輛,同比下降52.87%;MPV全年銷售3638輛,同比下降55.55%;SUV全年銷售41414輛,同比下降50.92%;交叉型乘用車全年銷售11輛,同比下降89.72%。
2018年12月,海馬汽車進行高層人事調整,原海馬汽車副總經理陳高潮升任海馬汽車總經理并兼任海馬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原海南一汽海馬汽車副總經理李偉勝調回鄭州,擔任海馬汽車銷售公司執行總經理。
此外,海南一汽海馬和鄭州海馬銷售系統正式合并。
2019年,海馬將推出一款全新SUV,型號為SG00,或命名為8S。據悉,海馬SG00的研發團隊人數達到了1300人,資金投入上達到8億元。
顯然,海馬汽車希望借助這款全新車型能夠一掃2018年的那些陰霾。
陸風汽車
等待調整
銷量最好的車型為陸風X2
2.57萬輛,陸風汽車不僅沒有實現2018年的8萬輛銷售目標,反而同比下降了51.5%。
這一年,陸風汽車投入了四款產品,分別是全新小型SUV逍遙、陸風新款X8、陸風新款X5以及陸風X2的純電版。
逍遙曾是一款被陸風寄予極高期望的跨界車型,但最終在2018年,它只獲得了年銷售1730輛的尷尬成績。
陸風銷量最好的車型為陸風X2,它的燃油車和純電版累計銷量為14731輛,成為全部產品板塊中唯一年銷量過萬輛的車型。
另一款老車型陸風X7的銷量為5611輛;陸風X5和陸風X8的銷量則分別為3006輛和644輛。
據悉,銷量暴跌的陸風汽車在2018年底已經處于停產的狀態,這個品牌的未來將何去何從,需要等待江鈴汽車從集團層面發來新的調整計劃。
力帆汽車
補血續命
全年銷量10.21萬輛,同比下降18%。
其中,傳統能源車銷量為9.2萬輛,同比下滑26.39%,新能源汽車銷量1.01萬輛,同比增長超30%。
從單車銷量上看,排在力帆汽車銷量榜前3的車型依次為邁威、軒朗和新能源車型力帆650EV。
事實上,銷量開始逐漸走低,并且急迫轉向新能源領域的力帆在資金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從財報上看,2015年到2017年的力帆汽車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2.61%、76.74%和75.72%,高于同期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56%,且虧損十分嚴重。
7月24日,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于7月23日將占公司總股本4.74%的股份質押給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期限不超過6個月。
而值得注意的是,力帆控股在過去的兩年內已質押力帆股份的股權達20余次,解除質押15次,質押股份總數已達90%。
2018年12月,力帆股份業再次以6.5億元的價格,將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出售給車和家全資子公司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捷途汽車
快火雙槍
捷途旗下首款產品捷途X70
2018年1月22日,奇瑞旗下全新品牌品牌捷途(JETOUR)正式發布。與此同時,捷途旗下首款全新車型捷途X70和捷途X70S也將正式亮相。
捷途是奇瑞集團商用車推出的一個全新品牌,主要定位于中高端SUV和MPV市場,專注并深耕“旅行+”細分市場,產品則出自iPeL平臺(基于5G技術的智能、網聯、氫燃料、純電動的平臺)打造。
目前已經形成了包含4款SUV(X60、X70/S、X90、X95)、3款MPV(V60、V70、V90)及N款新能源車型在內的4+3+N的產品架構,并計劃2022年實現氫能源汽車量產。
2018年8月18日,捷途旗下首款產品捷途X70全國上市,定位中型七座SUV。11月26日,第二款車型捷途X70S上市。從第一款產品上市,僅僅四個月,捷途兩款產品全年總銷量達40007輛。
2019年捷途將在大數據驅動下實現“旅行+”產品、客戶生態圈以及智慧渠道的2.0迭代升級,同時還將推出X95以及X70SEV(X70S純電版)。
奇瑞控股集團副總經理、捷途總經理鮑思語表示捷途2019年目標為15萬輛,并將在2020年邁入30萬輛俱樂部。
2018年,捷途的銷售網點達1300家,預計2019年,捷途的銷售網點將達到1800家,其中包括一級網點400家、二級網點970家、衛星店+城市展廳360家,以及異業合作聯盟70家。
凱翼汽車
宜賓新生
2018年1月2日,奇瑞汽車公告稱,經蕪湖市國資委評估,凱翼汽車51%的股權轉讓價款為24.94億元,轉讓完成后,奇瑞汽車持有凱翼汽車49%的股權,宜賓市汽車產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50.5%股權,四川省宜賓普什集團有限公司(五糧液集團子公司)持有0.5%股權。
這也意味著,凱翼被奇瑞轉手,成為宜賓市政府下屬國有企業和五糧液集團的“親兒子”。
轉戰宜賓的凱翼汽車似乎在2018年上半年煥發出了新活力,上半年銷量22228輛,同比增長62.5%。2018年4月28日,新款凱翼X3正式上市。
2018年8月,凱翼汽車借四周年慶典之際推出針對旗下全系車型做了0首付的促銷活動,并且針對凱翼X3、E3等車型推出了0首付購車、并贈送全額購置稅、一年全險、發動機10年或100萬公里超長質保,以及一年一次免費道路救援等活動。
2018年全年,凱翼汽車公布其銷量為41556輛,相比2017年的4.7萬輛,同比下降11.8%。
在2019年初的一場溝通會上,凱翼稱自己在中國汽車第三陣營中取得了市場份額的上升。
2018年,其新增一網經銷商57家,全國一網經銷商達218家,二網經銷商為400家。
2019年,凱翼的全年銷量目標是6.17萬輛,經銷商一網增至318家,二網增至700家。
2019年,凱翼還將在新零售模式繼續探索,將在分時租賃、出租車、網約車三塊發力。目前已與首汽gofun進行戰略合作,成立凱風租賃公司,此外,凱翼E3入選滴滴目錄。
它們還在2019年“打造凱翼全新品牌形象”。
觀致汽車
難以跳高
觀致3轎車EV版
全年銷量為62664輛,同比增長307.4%。
從車型上看,觀致3共計售出15961輛;觀致3都市SUV銷量為192輛;觀致5 SUV則賣出46511輛。
此時,距離2017年12月21日寶能入主觀致已有一年,期間寶能將旗下做共享出行的關聯公司(深圳前海聯動云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采購業務都給了觀致。
據寶能與觀致的協議顯示,寶能關聯公司從2017年開始向觀致采購1.5萬輛汽車用于共享服務出行,并計劃在2018年采購9.5萬輛,2019年-2020年每年采購10萬輛。可見,2018年銷量大漲的背后是寶能大量采購在支撐。
2018年4月25日,觀致汽車在北京車展發布“MILE”計劃(新材料化、高智能化、新能源化、多功能化),現場展示了在該計劃下誕生的首款車型,一款觀致MILE 1高性能智能電動轎跑概念車。
2018年9月28日,觀致在江蘇常熟制造基地隆重舉行第十萬臺整車下線儀式,此次下線的第十萬輛整車為一款觀致3轎車EV版,該車是觀致首款新能源車型,NEDC續航里程450公里。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2018年對觀致的采購并沒有達到計劃的9.5萬輛,據觀致汽車的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s公布的財報和乘聯會公布數據來看,租賃業務到2018年前三季度僅采購4.81萬輛,而觀致第三季度的虧損達到13.62億元,是觀致連續虧損的第31個季度。
連續的虧損也讓寶能意識到汽車業并不容易闖,也對觀致下達了更加嚴峻的零售任務考核。
根據媒體發布信息顯示,觀致旗下車型2018年1月-11月的上保險數為32686輛,與官方公布的61005輛相差甚遠,這意味著經銷商需要消化近3萬輛的庫存。
這一壓力直接導致觀致全國40多家經銷商于2018年12月聯名維權。
東南汽車
新設計與新能源
全年共銷售89279輛,同比下降41.9%。除剛剛上市的東南A5翼舞外,其余車型銷量均出現大幅下降。
從具體車型上看,東南A5翼舞共售出4108輛;東南V5菱致售出1799輛;兩款SUV車型東南DX3和東南DX7分別銷售61490輛和17089輛,此外,東南汽車還為電咖代工生產了3918輛EV10。
2018年3月22日,東南汽車在福州舉行了品牌煥然之夜。活動上,東南汽車發布全新設計理念“翼3”,并推出了首款產品東南A5翼舞。
向新能源轉型同樣是東南汽車在2018年的任務之一。
2018年3月29日,東南汽車首款純電動SUV DX3 EV車型上市,補貼前的售價為18.29萬元起。2018年,該車型全年累計銷量為2729輛。
2018年4月3日,東南汽車新能源車研發能力提升建設工程項目(新建整車試驗場及實驗室)在東南汽車三期廠區內舉行奠基儀式。
這一項目啟動,標志著東南汽車提升其新能源汽車研發能力,并加快向新能源領域轉型升級邁出重要一步。
東風風光
單車型支撐
首款轎跑SUV風光ix5
全年實現銷量216928輛,同比下降4.75%。
其中,風光S560依然保持增長勢頭,2018年共售出60101輛,同比增長355%,也是其品牌下唯一一款銷量正增長的車型。
2018年10月31日,東風風光旗下首的款轎跑SUV風光ix5正式推向市場,上市兩個月時間共計銷量8689輛。
其余三款車型的銷量均呈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風光580銷量為111003輛,同比下降37%;風光330銷量為30646輛,同比下降43.4%;風光370銷量為6489輛,同比下降76.4%。
東風柳汽
乘用車不易
景逸X5遭大量投訴
東風柳汽的2019年從換帥開始。
東風汽車集團官方發布消息,稱這一系列調整為:“基于柳汽等原領導班子成員從大局和長遠出發,主動提出退出領導班子,從事專項工作,給優秀年輕干部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實際上,這也被外界看作是管理團隊為2018年的業績埋單。
2018年,東風柳汽的乘用車業務東風風行銷量為12.84萬輛,同比下滑44.25%,成為整個東風自主中銷量降幅最大的事業板塊。
在東風風行整體銷量中,占據前三的依次為菱智、風行T5和景逸X5。銷量的下滑不僅是因為其產品的競爭力缺失,同時市場上也爆發出了針對其主力銷售車型景逸X5的大量投訴。
對于東風風行來說,盡管它們在2018年10月發布了新的緊湊型SUV東風風行T5,并將其定位為“智能社交SUV”,主打車聯網系統。
當然,東風風行也有在新能源領域搏一把的嘗試。2018年,其積極推出“先鋒科技純電轎車”風行S50EV和“全能電動商務車”菱智M5EV,試圖通過新能源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2019年初,東風風行新能源專營店也相繼開業。
但《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如果無法進一步找到產品的清晰定位以及提升品牌認知度,東風風行從MPV領域橫空而出的神話很可能將在大浪淘沙中被洗刷殆盡,也再難有翻身的機會。
持續努力
G50將成為上汽大通進一步進軍乘用車領域的嘗試
上汽大通2018年銷售整車84017輛,同比增長達18%。
其中在乘用車領域,SUV產品D90在經歷了初期嘗試C2B對于生產、采購體系的摸索后,銷量有所上漲,全年銷量為6899輛,同比增長22.16%;另外一款MPV產品G10受到競爭對手不斷增多的挑戰,全年銷售24541輛,同比下降9.1%。
2018年末,上汽大通推出全新MPV產品G50,定位于上汽通用別克GL6相近,在2019年開售,并且同樣采用C2B的大規模智能化定制模式。
但對于這個細分市場來說,從別克GL6的試水看,這并非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開拓市場所付出的終端促銷力度同樣不小,同時,競爭對手也開始在這個細分市場進行布局,這些對于上汽大通來說都將是需要面臨的挑戰。
2019年,上汽大通還計劃推出其第二款SUV產品,產品尺寸略小于此前的D90,這款產品基于其在2018年北京車展上亮相的TARANTULA概念車打造。
北京汽車
艱難增長
2018年,北京汽車自主品牌累計銷量達16萬輛,同比增長3%。
其中,紳寶品牌迎來了自己的2.0時代,兩款產品北汽紳寶智行、智道相繼上市。它們與北京汽車旗下的北京(BJ)越野車品牌共同支撐起了北汽集團自主乘用車的銷量。
2019年,在越野車獨立的前提下,北京汽車自主品牌計劃實現23.9萬輛的銷售目標,目標增幅近50%。
而在新的一年,北京汽車將繼續踐行“升騰計劃”,并推進戰略轉型,即由傳統制造業向新型服務業轉型、由產品1.0時代向2.0時代轉型、由中端品牌向差異化中高端品牌轉型。
北汽昌河
等待死亡
北汽昌河M60
盡管將北汽威旺劃入到北汽昌河,但北汽昌河仍然無法避免銷量下滑的結局。
2018年,北汽昌河銷量為47040輛,同比下降37.15%。
從北汽集團將昌河收歸之日起,對于重新打造昌河的嘗試一直都沒有停止。
最初,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希望昌河與紳寶共平臺打造雙品牌,構建北汽集團另一個版本的現代和起亞,但由于北汽昌河自成體系的采購始終無法降低成本,甚至高于紳寶,雙品牌的定位也遲遲未能實現。
2018年初,在整合北汽威旺后的昌河又開始嘗試以“移動眾創空間”戰略重新給品牌注入活力,并先后與與DHL、華夏出行、唱吧等達成了戰略合作。
但由于戰略思想始終無法在北汽昌河內部的新老團隊間達成統一,最終也讓新戰略慢慢陷入沉寂。
現在,擁有大量產能的北汽昌河已經處于缺乏新產品和停留在老思想的困局中,甚至已經淪為不再重要的板塊,或許真的只有劇痛才能讓它意識到變革和必須打破重生的重要。
北汽銀翔/比速汽車
資金斷裂
曾經創下了不到三年累計銷量達成60萬輛,并在2016年底成立新公司比速汽車的北汽銀翔幾乎在瞬間崩塌。
2018年7月,因為銷量低迷以及庫存量過大,北汽銀翔旗下的幻速以及比速汽車不得不相繼宣布停產,進而裁員。
最終,依靠北汽集團、重慶合川政府及重慶銀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銀翔實業)三方的20億元注資,兩家公司才順利渡過難關,并重啟生產。
2018年,北汽銀翔幻速品牌銷量為153083輛,同比下降59.09%;比速汽車銷量為26448輛,同比下降77.46%。
斯威汽車
小幅上升
全新產品G01主打年輕和互聯概念
57388輛,斯威汽車雖然仍然與10萬輛的目標相差較遠,但2018年其銷量同比實現了小幅的上升。
這種上升源自于其及時的戰略轉型和產品調整。
2017年,斯威汽車依靠X3與X7兩款車型實現超過5萬的全年銷量,但到了2018年下半年,隨著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如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普及,其產品的競爭力逐漸走弱。
因此,從2018年10月開始,斯威汽車發布了全新的產品G01,主打年輕和互聯概念。
從銷量上看,這款產品上市后,始終保持了月銷量4000輛以上,甚至接近5000輛的水平。
同時,斯威汽車提出相比銷售數量更加注重企業銷售質量的新策略,并且聘請了原一汽豐田銷售公司高管作為顧問,進行區域市場的精細化管理。
可以說,及時對市場的判斷和調整幫助斯威汽車在2018年順利渡過了挑戰,但面對更加快速的市場變革以及車市低迷的新形勢,對這個新品牌的考驗仍將繼續。
華泰汽車
給自己的贊歌
2018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華泰發布了兩款定位于微型純電動車的產品路盛S1iEV360 和圣達菲2XEV360
2018年,華泰汽車公布其全年共銷量為120682輛,同比下降8.9%。
同時,在2018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其發布了兩款定位于微型純電動車的產品路盛S1 iEV360和圣達菲2 XEV360。
2018年9月,曙光股份發布公告,公司轉讓給華泰汽車的9789.5萬股公司股份已辦理完過戶登記手續。此次交割完成后,華泰汽車集團將直接持有曙光股份19.77%的股權、以投票權委托的方式擁有曙光股份1.5%的表決權,合計擁有曙光股份表決權為21.27%,成為曙光股份的控股股東。
華泰汽車稱,完成對曙光股份的控股后,公司將形成擁有傳統汽車及新能源轎車、SUV、物流車、專用車、中巴、大巴、公交車等全系列汽車產品及車橋產品的全資質生產企業,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助力華泰汽車加快轉型發展。
但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華泰完成此次收購,是為了借曙光股份這個“殼”,將原先打散的傳統整車業務和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打包,注入華泰汽車集團后實現上市,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在資本市場獲得融資。
而在2019年初,華泰汽車通過兩次股權轉讓將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從張宏亮轉為張秀根,張宏亮從華泰汽車退出,也給這家以頻繁更換高管、習慣數據作假的公司留下了更多的疑問的猜想。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671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