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已經到來,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最敏感莫過于補貼政策。對于汽車市場的影響尚不可知,對政策更加敏感的金融市場反響更強烈,在2018年傳出過多個版本的退坡幅度的報道,新能源車企股票損失慘重,言歸正傳,我們今天的主角不是新能源汽車,而是被政策冷落的節能汽車,如果新能源補貼大幅度退坡了,以油電混動(下稱“HEV”)為首的節能汽車是不是能迎來曙光呢?
為時尚早,或者說機會渺茫
HEV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在中國幾十年的汽車發展歷程中,推出過HEV車型的車企并不多,如吉利、長安等有極少數HEV車型上市,并且市場上少有車型銷售信息,開發混合動力總成的更是少之又少,國內稍有名氣的如科力遠,但其動力總成在成本與性能方面與國際混合動力巨頭豐田、本田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短期內純國產的HEV車型想拿下市場十分艱難。
相比新能源車HEV確實有一些自己的優勢,比如無需充電以及相對較遠的續航,在節能減排方面也確實有效,并且有關部門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全面電動化的趨勢下已經被定義成為了過渡產品,最主要的是好賣的HEV都是外國車企,給予補貼必將引起國內汽車市場動蕩,唯一利好是雙積分政策,目前也因為粥多僧少并不好賣,此前唯一給予HEV地方補貼的廣州也發布了新修訂的《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法》,油電混合的技術在中國似乎已經徹底被放棄。綜合因素下,HEV在國內大范圍發力的機會已經渺茫,國內車企也沒有必要再鉆牛角尖。
欲戴皇冠 必承其重
對于用戶端,HEV的節油性是最大賣點,適宜城市通勤使用,但長久以來一直是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地位,主要原因是雖然省油,但是需要面對裸泳的高售價,相比傳統燃油車貴了3萬元起,高端車型貴了更多,如今汽車行業行業發展迅猛,汽車幾乎成為了快消品,二手車交易網站也如雨后春筍,但HEV有電動總成,殘值率并不怎么理想。
對于車企端,技術門檻已經基本打消了自主研發的念頭,豐田與本田的早已為自己的技術路線申請過專利,在國內也找不到物美價廉的供應商,想要另辟蹊徑阻攔新能源超車已經很難了,國內市場有政策限制,海外市場有洪水猛獸,堅持HEV路線的國內企業只能稱贊一句“心懷夢想”,畢竟HEV的鼻祖豐田也沒有逃過“真香”定律,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也推出了PHEV(插電混動)車型,誰會跟錢過不去呢?新能源車充電難、續航短的問題將隨著技術發展逐漸解決,但不被市場認可是不可抗力。
當然不排除有人心懷節能環保崇高理念,但看在錢的面子上終究是極少數,目前大方向是發展電池技術突破,發電結構的突破,續航將越來越長,電能將越來越環保,補貼退坡更多的是對新能源發展的一種鞭策,節能汽車在國內大行其道的曙光越來越遠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唱反調先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8671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