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問一個汽車圈里的人是否知道騰勢這個汽車品牌,他們一定會說,有,但基本沒見過,如果隨便問一個對汽車沒有研究的人,那他一定連聽都沒聽說過。包括插座君也只是在去年騰勢500發布改款的時候才回憶起來有這個品牌。但其實,如果你去某網站咨詢要買什么電動汽車,會發現評論里很多人也會推薦你買騰勢,理由是高端續航足,更要緊的是,它是戴姆勒與比亞迪聯手打造的中高端電動品牌,一個正向研發的產物,身上還集合了目前豪華品牌代表車企以及自主品牌新能源先鋒車企的技術,怎么想都像是一個"團寵"。
根據比亞迪發布的公告顯示, 2017 年,騰勢營業收入為9.8 億元,虧損 4.8 億元,2018年全年銷量甚至不足2000臺,成立八年來,虧損已經高達26億元,這中間比亞迪和戴姆勒都對其有過上億元的增資,總額高達35.6億元,幾乎稱得上是在"續命"。到此時,還是有人在關注騰勢的發展狀況的,結果來到2019年,騰勢幾乎沒了蹤影。于是為了提高銷量,騰勢方面還宣布過要加強與奔馳經銷商集團的合作,新增加20個城市的26家奔馳聯合經銷商店,可惜好像也起不到多大作用,那么,騰勢究竟有什么致命的問題存在?
首先是一個很直觀很現實的問題——外形,騰勢的外形其實包含了很多因素在里面,簡單概括就是"丑",因為騰勢是一款正向開發的產品,所以整車尺寸其實可以按照市場需求進行定義。我們知道,作為一款純電動車,超大的"軸長比"(軸距與車身長度的比值)是有別于燃油車的重要特征。因為電動車不需要像傳統燃油車那樣考慮如何布局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傳動系統。如果在有限的尺寸下做出更大的軸距,既能提高空間表現,也能擴充電池包的存放空間。然而,騰勢對自己的要求著實不低,既要做成三廂轎車,又要保證大空間和高續航,處于各方面的考慮,車型最終高度達到了1642mm,這個頗為尷尬的數字也讓騰勢整體看起來就是一個怪異的物種,不像SUV,更不像轎車,說不準與MPV還挺相似。即使我們不吐槽它特立獨行的車身尺寸,單就前臉設計來說,你也get不到任何美感,總體來說,騰勢對自己所為的"創新"實在太過自信了。
不過騰勢有自信的地方不僅僅表現在外觀上,更多的是在定位上,畢竟骨子里含了奔馳的血液,膨脹也是在所難免的,因此騰勢并不肯放棄德系老牌的背書,堅持將自己的定價放在30萬級,可惜,在電動車尚未完全普及的階段,讓人們花30萬去買一款沒聽說過的車,原本就很難,更何況騰勢的產品力也實在達不到這個價格應有的水準,人們選擇新勢力可能是為了智能與科技,選擇比亞迪可能是為了品牌口碑和成熟的技術,但選擇騰勢就連為愛發電都談不上。
我們來看看,首先這款車的制動距離達到了45.25米,最基本的剎車性能甚至連自主品牌車型都比不過,令人擔憂。并且,騰勢雖然有較為可觀的續航里程,但它采用的還是老舊的磷酸鐵鋰電池,單就低溫性能衰減嚴重這一條,就可以從電動車行業被擠下去了。當然了,30萬買一臺百公里加速14S的單電機車型,更是會讓別人覺得"人傻錢多"。哦還有,板懸車就算座椅再舒服,坐起來依然是顛的。
早在2012年騰勢品牌對外發布會上,比亞迪汽車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稱,比亞迪提供電池和驅動技術,奔馳有整車技術,比亞迪可以學到戴姆勒的經驗、造車理念,戴姆勒則可以從比亞迪處獲得活力,這的確是一筆不錯的交易,想必雙方都愿意給這樣一個看起來有些萎靡的車企續命,多半也是為了繼續與對方交流技術方面的強項。但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獨立汽車品牌來說,騰勢要走的路還很長。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車插座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058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