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和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起訴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并提出高達21億元的索賠金額。目前該案已經由上海高院受理并將于9月16日開庭。由于本身案件涉及的賠償金額十分巨大,因此也吸引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那么,究竟吉利為何起訴威馬?作為新勢力車企的威馬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銷量表現名列前茅,未來形勢本應大好
從近日一份2019上半年的車輛上險數據可以看出 威馬的真實銷量在一眾新勢力車企當中可謂是名列前茅。以9149臺的單一銷量僅次于小鵬G3位居榜單第二,加上目前威馬在行業內無論是口碑還是性價比都相對不錯,因此,在此番訴訟前,威馬的表現可謂是一帆風順。
特別是隨著當下新能源市場的穩步發展,威馬這樣名列前茅的車企自然可以跟隨市場穩中求進。而且對于一個新興品牌來說,市場的口碑、不錯的性價比加上相對可以的銷量,至少威馬的處境比起很多的新勢力要穩妥不少。不過,吉利的一紙訴訟卻打破了威馬目前的大好情況,那么為何吉利要如此作為呢?
兩家車企頗有淵源,并非業內首個案例
事件的起因,還得從威馬汽車的創始人和核心團隊講起。其中威馬的創始人沈暉在2009-2014期間就職于吉利汽車,曾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沃爾沃汽車中國區董事長,甚至在吉利收購沃爾沃一事中也有所參與。不過在成立威馬汽車以后,沈暉便拉攏了不少此前吉利和沃爾沃的同事組建起威馬的核心團隊。
從沈暉2016年的一次訪談中也能得知,威馬當時的200多名核心員工,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以前的同事。這樣的人事變動以及組建,或許就是導致此次吉利訴訟的主要原因。不過這并非行業內的第一個案例,此前小鵬和特斯拉也有關于技術和商業機密方面的糾紛,特別是隨著現如今傳統車企和新勢力車企的競爭愈發激烈,車企之間必然也會有糾紛產生。
威馬現狀不容樂觀,協商和解才是正道
值得一提的是,3月8日威馬汽車才完成總額30億元的C輪融資,目前威馬累計融資金額已達230億元,特別是威馬在最近已經打算開啟D輪融資。此次吉利的一紙訴訟,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會影響威馬未來的D輪融資,而且高達21億的賠償資金一旦確定,相信對于威馬汽車而言絕對是一次致命打擊。
可以說,此次吉利此次和威馬的較量,將會打響車企間知識產權較量的第一槍。雖然目前相關的審理還未開始,但是想必此次較量最終應該會以和解告終。畢竟從現狀分析看來,威馬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而且,似乎在各種方面都不占優勢。
總結:對于兩家車企這次商業機密上的糾紛,威馬受到的影響或許不僅局限于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他新勢力敲響了警鐘,在資本的簇擁下,新勢力造車應該遵循哪些底線和原則,成了它們應該考慮的一個重點。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坡,威馬僅僅只是新勢力車企中的一個縮影,至于和吉利的這場訴訟結果如何,我們將持續關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9833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