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比爾蓋茨發布一篇《AI時代已經到來》,表示人工智能與手機和互聯網一樣具有革命性。
在文章中,比爾蓋茨首先回憶了與OpenAI合作初期的經歷,隨后重點陳述了AI的相關內容:①AI的定義;②在提高生產力、健康、教育三大方面的應用;③存在的風險及問題;④人工智能的進步將使智能個人助理成為可能。
比爾蓋茨暢想AI在如今社會中將會得到哪些應用,面臨哪些風險和挑戰。另外,他認為,人工智能的進步將使智能個人助理成為可能。
以下內容是基于比爾蓋茨《AI時代已經到來》原文,略有刪減,以供參考:
“在我的一生中,我見過兩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技術演示,都是革命性的。
第一次是在1980年,當時我接觸到了圖形用戶界面,包括 Windows 在內的所有現代操作系統的前身。第二個大驚喜是在去年發生的。自2016年以來,我一直與OpenAI團隊會面,并對他們穩步的進展印象深刻。到2022年中期,我對他們的工作感到非常興奮,所以我向他們提出了一個挑戰:訓練一種可以通過高級生物學考試的人工智能,它能夠回答它沒有專門接受培訓的問題。(我選擇AP Bio是因為這項測試不僅要求你簡單地重復科學事實-它要求你批判性地思考生物學)。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你就取得了真正的突破。我原以為這個挑戰會讓他們忙上兩三年,但他們只用了幾個月就完成了。
我知道我剛剛看到的這是自圖形用戶界面以來最重要的技術進步。這啟發了我思考人工智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可以實現的所有事情。
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微處理器、個人電腦、互聯網和移動電話的創造一樣基礎。它將改變人們工作、學習、旅行、接受醫療保健和相互交流的方式。整個產業將圍繞它重新定位,企業將通過如何使用它來使自己與眾不同。
我對人工智能將對蓋茨基金會關注的問題產生的影響感到興奮,并且在未來幾個月中,基金會將有更多關于人工智能的表態。全球需要確保每個人——而不僅僅是富裕階層——都從人工智能中受益。政府和慈善機構需要在確保其減少不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不是加劇它。這是我自己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工作的優先事項。
任何一種具有如此顛覆性的新技術都會讓人感到不安,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
定義人工智能
比爾蓋茨給出了自己對AI的定義:從技術上講,人工智能一詞指的是創建用于解決特定問題或提供特定服務的模型。像ChatGPT這樣的東西所依靠的就是人工智能,它正在學習如何更好地進行聊天,但無法學習其他任務。
開發人工智能和超級智能已經成為計算機行業的偉大夢想。幾十年來,一直以來的問題是電腦何時才能在除了進行計算之外的某些方面比人類更優秀。現在,隨著機器學習和大量計算能力的到來,復雜的人工智能已經成為現實,并且它們將會非常快地變得更加先進。
在比爾蓋茨在給出人工智能定義后,闡述了人工智能在“提高生產力”、“健康”、“教育”三大方面的應用。
在提高生產力方面,比爾蓋茨寫道:
人工智能方面的進展將使個人助理程序、個人助力的創建成為可能。這既可以提高您處理所需任務時效率,也可以從您不想做但必須完成任務中釋放出來。
當生產力提高時,整個社會將受益,因為人們在工作和家庭中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全球衛生和教育是兩個存在巨大需求但缺乏足夠工作者滿足這些需求的領域。如果AI得到正確的定位,它可以幫助減少不平等現象。這些應該成為AI工作的重點,因此我現在將轉向它們。
在醫療領域,比爾蓋茨寫道:
下一代工具將更加高效,它們將能夠預測副作用并確定劑量水平。蓋茨基金會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先事項之一是確保這些工具用于影響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健康問題,包括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
在教育領域,比爾蓋茨寫道:
AI有很多方式可以幫助教師和管理人員,包括評估學生對某一學科的理解,并提供職業規劃方面的建議。教師已經在使用像ChatGPT這樣的工具,對學生的寫作作業提供評論。
當然,人工智能還需要大量的培訓和進一步的發展,才能做到了解某個學生的最佳學習方式或激勵他們的因素等事情。
在說完人工智能的應用后,針對人工智能的風險和問題,比爾蓋茨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可能已經讀到了關于目前人工智能模型的問題。例如,它們不一定善于理解人類請求的背景,這導致了一些奇怪的結果。這是因為人工智能沒有很好地理解你的請求的背景。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人工智能會失去控制。一臺機器會不會認為人類是一種威脅,得出結論認為它的利益與我們不同,或者干脆不再關心我們?有可能,但這個問題今天并不比過去幾個月的人工智能發展之前更緊迫。
這些 "強大 "的人工智能,正如它們所知道的那樣,可能將能夠建立自己的目標。這些目標將是什么?如果它們與人類的利益相沖突會怎樣?我們是否應該試圖阻止強人工智能的發展?這些問題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緊迫。
人工智能面向的下一個前沿領域在哪里?
比爾蓋茨也提出了自己對AI未來發展趨勢的思考:
無論怎樣,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的主題將主導公眾的討論。
并提出三個原則,以指導這一對話:
“首先,我們應該努力平衡對人工智能弊端的擔憂--這些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合理的--與它改善人們生活的能力。為了充分利用這項了不起的新技術,我們既要防范風險,又要把好處傳播給盡可能多的人。
第二,市場力量不會自然產生幫助最貧困人口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相反,更有可能。有了可靠的資金和正確的政策,政府和慈善機構可以確保人工智能被用于減少不平等。正如世界需要其最聰明的人專注于其最大的問題一樣,我們將需要把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專注于其最大的問題。
雖然我們不應該等待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思考一下人工智能是否會識別不公平并試圖減少不公平是很有趣的。你是否需要有道德感才能看到不公平,或者一個純粹理性的人工智能也會看到它?如果它確實看到了不公平,它會建議我們怎么做呢?
最后,我們應該記住,我們只是處在人工智能能夠完成的開始階段。無論它今天有什么限制,在我們知道之前就會消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鳴幽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19811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