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及《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在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就行業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研究團隊。上一期我們了解到了我國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的現狀,今天我們就聊聊還有哪些新問題有待解決。
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 回收拆解存在較大差異
新能源汽車的“心臟”跟傳統發動機不同,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是個“新課題”,貿然拆解退役蓄電池,會引發很大的安全事故。另外在回收、拆解、處理過程中若操作不當,還可能會有起火爆炸、電解液泄露、有機物廢氣排放等問題。
那么,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回收拆解需要具備哪些資質?從事傳統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的企業,能否拆解電動汽車?
數據資源中心回收利用部部長李龍輝表示,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應滿足《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GB22128)、《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國務院307號令)等相關要求,如涉及標準與政策的修訂、替代、新編制等,應滿足最新發布政策及標準要求。為適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求,當前有關部門正在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及《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并進一步研究報廢電動汽車拆解技術要求等相關標準,進一步明確新能源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的準入、作業等要求。
另外,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企業應滿足《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要求。“工信部將通過發布企業名單的形式對綜合利用企業加強監管。后期也將對梯次利用電池產品實施認定等規范管理。”李龍輝補充道。
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現有三個問題
對于目前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副主任陳平認為有三個:一是退役動力蓄電池快速分選重組、性能評價、殘值評估等梯次利用技術在行業內儲備不足,且缺乏標準化支撐;二是當前退役動力蓄電池的儲運和拆解等成本較高,尚未形成規模化效應,在缺乏激勵政策支持和成熟的市場化機制保障下,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經濟性還不高;三是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和綜合利用等企業還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在回收服務網點建設等方面的產業鏈資源共享程度不高,回收利用渠道建設相對緩慢。
后續動力蓄電池管理方向
目前我國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近期我國也啟動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示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先行先試,開展梯次利用重點領域示范。通過試點示范,發現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標桿企業,探索形成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例如中國鐵塔公司開展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試驗,目前已在12個省市建設了3000多個試驗基站,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于下一步我國對于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的方向,陳平認為主要包括幾點:
1.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政府主管部門進一步研究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激勵政策及措施,有效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問題的解決;建立溯源信息比對核查機制;并發布梯次利用產品認定及規范管理辦法,規范退役電池梯次利用市場;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或設立產業基金,探索動力蓄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
2.扎實做好試點工作
試點地區有關部門應加強統籌協調,開展廢舊動力蓄電池的集中回收和規范化綜合利用。
3.加強技術攻關和標準體系建設
引導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綜合利用企業等深入合作,促進產學研用合作,加強動力蓄電池高效拆解、殘值評估、梯次利用以及有價金屬高效提取等共性技術和裝備研發。同時,加快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有關標準的研究和立項工作,引領行業加快技術升級。
4.加大宣傳與引導
加強對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涉及的各相關主體的政策法規宣貫,促進企業責任意識的提升。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積極引導公眾參與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規范移交動力蓄電池。
來源:中國汽車報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jishu/75658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