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十城千輛”工程承載了彎道超車的夢想,比亞迪e6傲視群雄;三年后的今天,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依然缺乏,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與推廣目標相去甚遠。
三年前,日產聆風銷量慘淡,特斯拉生死邊緣;三年后的今天,聆風累計銷量超過7.5萬輛,特斯拉市值突破200億美元,寶馬i品牌量產車面世,扛起變革大旗。
三年的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難言起色。車企沒有拿出讓消費者愿意埋單的產品,電池企業生存狀況岌岌可危,基礎設施投入巨大,卻多數閑置。新能源汽車的下一個三年又將如何?至少,此前三年給下一個三年留下了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充電基礎設施是下一個三年急需解決的問題。此前三年,充電還是換電的爭論一直存在,大多數車企和基礎設施建設單位站在各自的角度和立場上不肯讓步,充換電站投入巨大,卻只能服務少量的電動汽車,大多數電動汽車沒有充電設施,依靠拉自家線等簡易方式解決充電問題。下一個三年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單位與車企能否”心心相印”?
”打破地方保護”仍然是下一個三年的關鍵詞。中國地方政府,不管本地車企實力如何,愿意做新能源汽車的,都給市場給補貼,外地車企只能眼巴巴望著。這樣,才有了比亞迪計劃每個一二線城市都建廠的瘋狂言論。下一個三年里,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否公平和透明?
下一個三年,不能光看推廣數量,而且應該對使用情況予以監督。在過去三年,某個城市買了電動環衛車,結果多數不用。不用的話,就成了廢品,導致環衛部門拖欠電力公司款項,電力公司拖欠電池企業款項。下一個三年,購買的新能源汽車,誰來監督和管理使用情況?
下一個三年,中國政府要直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中提出的50萬輛目標,中國車企要與即將進入中國市場的特斯拉、寶馬、大眾的新能源汽車正面交鋒。50萬輛的目標能否完成,消費者會選擇誰家的新能源汽車呢?上述問題若不解決,答案不容樂觀。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慰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2186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