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杭州一輛電動出租車在運營過程中突然發生自燃,并由此導致全城30輛示范運營的電動汽車暫時停運。這一突發事件令公眾側目,在6米多高、騰空而起的火焰背后,充分暴露了”電動汽車”這一新興產業面臨的挑戰。
杭州2009年2月正式成為全國13個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之一,其推進電動汽車產業化、市場化的決心和力度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國家電網”換電”模式在杭州的成功試點,一度被認為是突破電動汽車充電時間瓶頸的理想解決方案。
而此次突發事件,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換電”這一商業模式,在當前的法律及技術環境下所面臨的安全責任困境。在這個模式下,整車商提供裸車、電池商提供電池包及管理系統,運營商負責面向終端用戶提供電池快換服務。由于商業流程涉及三方,每一方都是獨立的利益主體,并且都希望面向終端用戶建立商譽。一旦發生產品問題,責任認定的成本將被放大3倍以上。
另外,技術標準不統一、評估流程不規范,也是行業當下之痛。我們看到,作為此次事件的直接關聯方,整車商、電池商、換電運營商三方,均無法在第一時間拿出令人信服的事故評估標準和流程,而交通管理部門在組織調查的過程中也陷于無法可依、無標準可參考的困境。
以上事實表明,無論技術標準還是商業模式,電動汽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都還處在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階段。任何一件新生事物在起步階段必然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就如同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摔跤一樣。此次杭州事件,是近年來電動汽車領域少有的”公共事件”,把一直存在的安全隱患暴露在公眾面前,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關鍵是如何引導公眾,正確認知此次事件的原因、性質,并讓公眾全面了解電動汽車產業多年來為解決安全性問題而做出的努力。因此,公開、迅速、全面的討論是必要的,沉默和回避,只會把疑問留在公眾心里,拉大他們與電動汽的心理距離,最終傷害這一前景遠大、尚處幼齡的新興品類。
孩子有犯錯的權利,需要寬容和愛護。早年間傳統汽車自燃事故也層出不窮,但是汽車工業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并且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隨著全球油價屢創新高,綠色低碳的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方向,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杭州燒車事件,不應該成為發展電動汽車的阻礙。相反,應該成為新的動力。承擔著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使命的企業,完全沒有必要為暫時的挫折而膽怯,你們的步子可以邁得更大些,你們的工作可以做的更扎實些!終有一天,所有的付出都將贏得豐厚的回報,勝利的果實屬于無懼和堅韌的勇者!
其他評論:
張毅:全面看待電動汽車自燃事件
( 編輯/李紅 )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龐義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pinglun/472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