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2020年締造了無數個傳奇,對中國車市而言,依然超越了預期,迎來了完美收官。近日,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乘用車總量達到2012.1萬輛,同比下滑6.2%。要知道2-3月份中國汽車市場的同比跌幅可是高達81.6%、48.1%,多數專家預測,全年車市跌幅恐怕要超過20%。
可喜的是,隨著疫情的控制,中國不僅成為全球抗疫的典范,經濟迎來了快速的回暖,而作為消費領域的重頭戲,汽車市場也扮演著火車頭的角色,拉動著整個產業鏈進入新一輪復蘇周期。
魔幻也好,超預期也罷,中國車市依然出現一些可見且必然的規律,比如頭部車企力量愈加強大,TOP30的市占率已經高達94.4%,且這個數字穩中有升,中后位企業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末位車企加速退市。當然也有一些老牌車企遭遇困境,強強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消費者升級帶來豪華和中高端車型熱銷,新造車勢力分化強烈,電動車開始搶食燃油車份額……
當新的品牌繼續不斷地誕生,那句“中國市場還需要一個新品牌嗎”的疑問已經倍顯無力,但“中國市場從不會憐憫少一個汽車品牌”卻時時刻刻在上演,從比速、幻速到力帆、獵豹,從華晨、雷諾,到眾泰、海馬,那些過去被熟知的品牌沖上熱搜,然后被消費者迅速地拋之腦后,等待他們的將是命運的審判。
回顧整個2020年汽車市場,新的趨勢將會上演,比如在弱勢品牌的推出和強勢品牌的進一步強大,自主陣營會迎來較大的變化,一些車企會退市、被收購,Top10的份額會從85%向90%靠攏,集中度高于整體大盤的走勢,但自主的總體份額會因為“一增一減”而保持相對的穩定,并保持在40%一下徘徊。
德系品牌會因為大眾的拐點備受壓力,但豪華車會補充一定的銷量,讓整個德系品牌保持相對穩定,份額依舊會保持在四分之一的刻度上。日系隨著雙車戰略的推進,進攻會比2020年更加勇猛,直接目標就是趕下大眾。美系品牌的復蘇全靠特斯拉,福特和通用僅僅只是緩慢前行。
2021已經啟幕,時代等著他們繼續抒寫。
前15強份額漲3%,上汽大眾痛失50萬輛
以銷量集中度來看,前15強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77.5%,這個數據已經遠遠高于“二八定律”。更值得一提的是,相比2019年,2020年的前15強車企占整個市場的銷量份額還提升了3個百分點,整個市場的銷量和品牌接受能力進一步向頭部車企靠齊。
2020年全年,狹義乘用車銷量超過200萬輛的車企僅有一家,那就是一汽-大眾,一汽-大眾在SUV品類、奧迪和捷達品牌的推動下,迎來了微增長,但這個1.2%的增幅在大盤6.3%的降幅中,也顯得非常可貴。畢竟一汽-大眾的市占率從2019年的9.7%上漲到了10.5%,0.8個百分點放在大盤中,就是10多萬輛車啊。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大眾品牌的能力正在被削弱,全年一汽-大眾大眾品牌的跌幅為8.9%,這還是在SUV戰略深入推進之后取得的成果,可見在日系和自主的上攻之中,大眾品牌的品牌力正在被削弱。
上汽大眾在四季度強勢追趕,以4萬輛的優勢,艱難取得了亞軍寶座,但是150.5萬輛的成績與去年200萬輛的差距多達近50萬輛,同比下滑24.8%,這也是前25強中下跌幅度最大的一家車企。特別是在12月份,上汽大眾的跌幅超過30%,在top 15中的同比市場表現中非常刺眼。
在年底最后一個月,上汽通用迎來了爆發,以55.7%的增幅和19.3萬輛的成績,奪得了12月份月度銷量冠軍,推動上汽通用全年以146.7萬輛收官,與上汽大眾的暗爭亞軍未能達成,全年跌幅保持在8.3%,與第四名的吉利保持在14萬輛的差距。所以明年吉利會挑戰三強常青樹嗎?這非常有看點,畢竟2021年吉利將目標設定在了153萬輛。
從狹義乘用車來看,全年銷量保持在100萬+的共有5家車企,與2019年表現相當。不過以長安目前的勢頭來看,其非常有機會在2021年進入年銷百萬輛的俱樂部,長城則還需要更進一步,比如在歐拉新能源其他類別的細分市場入手。而從廣義乘用車來看,長安算上微車,長城算上皮卡,而這都是百萬俱樂部的一員。
除了東風日產在日系車中的表現相對乏力外,兩個本田和兩個豐田,在年底迎來了月度和年度的同比雙增長,這也助力兩個本田在2020年穩定地進入到了車企前十強的行列。除了東風本田勢頭相對猛一些外,廣汽本田和一汽豐田相互膠著,廣汽豐田則以全年日系最高增幅,力爭追趕。進入到2021年,豐田本田將在雙車戰略上持續發力,這將對車企前十強中6-10位的車企形成較大壓力。
自主十強集中度達85.8%,日系更顯精進
自主品牌的市場表現,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所以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一直是業界比較關心的話題。今年以來,除了疫情之中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突破50%,正常月份下自主品牌的份額表現均在4成以下,年底11月、12月份繼續沖破40%的份額,這也意味著,中國品牌的消費群體年底購車的現象更加集中,這也符合中低收入人群在年底結算收入,置辦年貨的消費習慣。
除了狹義乘用車破百萬的自主車企僅有吉利外,年銷量保持在10萬輛的車企僅有10個,而這十個自主車企的銷量在自主車企中的市占率達到85.8%,品牌集中度遠遠高于整個車市十強60%的集中度,毫無疑問,中國整體自主品牌的情況不容樂觀。
如果說從長期來看,10萬輛是一家車企正常運轉的門檻,那是不是意味著60家自主車企中,有80%的自主品牌其生存都將受到威脅?但其實這種殘酷的現實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沒有弱勢自主品牌的向死,就沒有危機之下強勢品牌們的而生,過程雖然殘忍和痛苦,結果卻充滿希望和期待。
德系今年總體市場表現是與大盤持平的,比如大盤跌了6.3%,而整個德系的跌幅為6.7%。分企業來看,北京奔馳和華晨寶馬自然是德系的兩大推動力,兩家車企銷量總計比去年多了10萬輛,豪華車市場消費絲毫沒受到疫情和經濟的影響,有錢人的消費能力確實超乎想象。
但在豪華車為德系爭取了10萬輛增長的同時,大眾品牌的下跌就成為德系品牌的一大痛點,這可是大眾在推進SUV戰略的第一個完整年,這是不是意味著大眾在中國遭遇了此消彼長?特別是SUV增長后,轎車卻迎來了下滑。另外根據外媒消息,大眾大全球的銷量近5年來首次低于豐田,痛失冠軍,而直接的原因就是大眾在中國市場表現乏力,比如上汽大眾的50萬輛。
所以,從2019年到2020年,《一句話點評》一直認為的德系品牌將占據中國市場四分之一份額,但從近兩年來看,24.6%和24.5%的兩年表現,德系要穩定保持市場份額,復蘇大眾品牌成為關鍵,這不僅僅是帕薩特的問題,更是大眾對待中國消費者、對待中國市場、對待中國產品的態度問題。
日系對中國市場的蠶食,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行著,比如2019年整個日系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還在21.7%,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23.6%。雖然部分月份已經超越德系,占據了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最終因為馬自達、三菱等品牌的不爭氣,成為了日系與德系對抗的拖累。
不過2021年日系將以雙車戰略的攻勢,對德系進行新的打壓,特別是豐田將導入全新的MPV和A+級車型,包括新的換代產品,所以2021年不僅是日系外部與德系競爭的一年,更是豐田在日系內部競爭本田的一年,而“兩田”雙車戰略的持續深入,還將對一部分頭部自主車企帶來強大壓力。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將是日系大面積推廣三缸機的一年,日產、豐田、本田都將在更多的產品上試水三缸機,但根據目前三缸機的市場表現,和美系在三缸機上的碰壁和吃虧,三缸機的成功與否,也成為日系能夠持續精進的關鍵。
在特斯拉的一騎絕塵,以及通用福特的強勢復蘇下,美系已經在12月份成功拿下了11%的市場份額,推動美系車全年以9.6%的市場占比成績,迎來了近幾年來最好的市場表現。特別是福特,在2019年觸底之后,于2020年迎來反彈。
2021年,在特斯拉雙車國產的助推下,其銷量有望進一步走高;上汽通用的步伐雖然艱難,但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福特則在向上的勢頭中,有望在新的一年中再創新高;倒是廣汽菲克,跌跌不休,愈加艱難。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3621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