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36氪 楊逍
近期,36氪獲悉車載AR顯示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銳思華創近期獲得由梅花創投領投,前海母基金、野草創投跟投,老股東東方富海追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深圳市銳思華創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Raythink)成立于2019年,是車載AR顯示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Raythink擁有多項專利,其增強現實抬頭顯示(AR-HUD)產品主要用于軌道交通和乘用車場景,且都以前裝方式接入。在乘用車市場,目前其產品已經實現基于BMW i3實車的上車裝配,在軌道交通場景,Raythink和軌道交通通信設備Tire-1央企中國通號達成戰略合作。
在乘用車車載市場,高端汽車產品普遍具備HUD (抬頭顯示Head Up Display)功能,但顯示范圍非常狹小,僅顯示簡單的車速、導航、娛樂信息。而AR HUD可以顯示在路面上投影實景導航信息、提供路況/路標提示、駕駛狀態等信息,將不同的信息分散地與實況環境融合顯示,最小化分散駕駛員對行駛環境的注意力。
市面上的AR-HUD抬頭顯示主要通過擋風玻璃投影的形式呈現,存在顯示規格較低,顯示畫面狹窄,可顯示信息量有限的痛點;且成像景深較淺,虛像距離擋風玻璃大概僅2~4米,司機需要不斷更換視角判斷真實場景和AR場景,有視覺疲勞問題。
Raythink提供 AR-HUD 系統集成能靈活對接地圖與服務數據的SDK,提供方便用戶的接口以集成GPS、攝像機、傳感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以及其他ADAS傳感器件,車企只需將其集成到汽車系統中,便可實現安全導航、安全駕駛和交叉路口提醒等需求。
在呈現形式上,其AR-HUD具有可量產、大FOV、距離遠的特點。這意味著,AR中的導航提示、安全提醒等信息能與真實環境結合。目前,公司已實現了基于BMW i3實車的AR HUD上車裝配,FOV測量結果達到23°以上(測量位置在距離擋風玻璃900mm 處),VID 達到15米以上,持續進行路測達到12個月。
乘用車場景產品界面圖
此外,Raythink研發光萃微晶格專利,無需使用消除成像重影的PVB楔形模,能較大程度降低主機廠裝配AR-HUD產品的成本,降低產品上車門檻。
Raythink CEO 盧睿告訴36氪:“低配的打磨玻璃單價在1000元左右,高配的玻璃就需要4000-5000元了。而這個成本,一般由客戶自己買單”。
軌道交通行業強調以故障為導向的安全,AR產品主要為駕駛員提供軌床狀況、地控信息、安全提示、前方環境及緊急狀況提示等信息。
在軌道領域,Raythink和軌道交通電子設備領域唯一Tier-1公司中國通號達成合作,開發結合主動安全防護系統的AR-HUD產品,加載在座艙中。
加載A-cam項目后,以識別2km外障礙物為基準,列車駕駛員和調度信息員將具備最長可達48秒、最短13秒的安全決策基礎時間。
盧睿表示,該產品正處于工程驗證階段,預計2021年完成交付。
針對不同規格和不同的體積要求,Raythink有三種不同類型的產品形態。目前市面上產品的視野大多在4~10度,Raythink的mini版本在10-15度,常規版本在15度;廣角的 AR-HUD,即AR-HUD PRO能看到20度以上的成像畫面。
Raythink從光學、硬件、結構、軟件4個層面做了產品提升。
在光學系統上,光源模塊PGU需要足夠小才能保證光學系統足夠小,為此,Raythink開發了OpticalCore??技術與模組。該技術基于LBS空間成像顯示,具備成像清晰度高、亮度高、發光效率高、功效低的特點。
軟件上,針對增強現實技術需要在動態駕駛過程中,和導航定位、ADS系統、車標安全等結合,實時、準確地成像的難點,Raythink自研 AR Generator SDK,進行準確的實時的空間成像。而且Raythink會針對客戶定制化需求,快速開發符合要求的場景、圖標等設計。
硬件和結構上,結合光萃微晶格技術,其產品的整個光路系統較小;且去掉了楔形模設計,較大降低BOM成本,也簡化了客戶的生產過程,為HUD規模滲透打開了空間。
從行業情況來看AR-HUD的設計制造商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如Nippon Seiki、大陸、電裝、偉世通、博世、法雷奧、華陽等;另一類為HUD初創科技公司,國外主要有:WayRay、NAVDA、EXPLORIDE,國內主要包括:未來黑科技、樂駕科技、途行者、疆程、點石創新、衍視、京龍睿信等。
Raythink CMO 袁博告訴36氪:“目前市面上主流的PGU技術主要是DLP技術和TFT屏幕技術。相比之下,投影鏡頭式的DLP技術方案,投影和模組體積較大,且該技術的DMD芯片由TI壟斷,成本高,車廠較少選擇該技術路線。TFT模組基于LED背光技術的屏幕發光技術路線,很可能有聚光過多帶來的燒屏風險,且TFT體積較大,散熱大,功效大。我們在為客戶服務時,會根據客戶所處階段和需求,配備不同類型的技術。”
公司業務方面,Raythink營收主要來自軌道交通和車載兩個商業板塊,預計今年的營收將突破數千萬。
據悉,Raythink在2021年2月完成A輪融資,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軌道交通實驗室、HUD量產建設以及車規級認證。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36氪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49932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