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車一定沒料到,自己好不容易在全尺寸卡車領域超越了底特律的老對手福特,卻在整體銷量上輸給了來自東瀛的那家汽車巨頭。而且,還是在美國本土,自己的大本營。
要知道,通用汽車上一次丟掉美國市場的銷量冠軍,還是在上世紀末的經濟大衰退時期。時間回溯到1998年第三季度,通用的銷量寶座被福特汽車成功超越。
根據最新的第二季度銷量數據,豐田汽車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美國市場銷量最高的汽車制造商,把一直以來在北美所向披靡的通用甩在了后面。當然,通用也在一畝三分地上獲得了小范圍的成功,在全尺寸卡車市場擊敗了“常勝將軍”福特汽車。
“豐田折桂,撒手锏是芯片。”
當業績新鮮出爐,包括華爾街的市場分析師在內的很多人,都會把豐田登頂的主要原因歸結于良好的芯片儲備。畢竟,在芯片荒持續加劇的六月,為了保證高需求的全尺寸SUV和皮卡生產,通用不得不向低利潤的中小型車“動刀”,并被迫生產部分無自動啟停功能的新車。
實際上,豐田的勝利,明面上的推手是芯片,但如若我們像剝洋蔥那樣一層一層撥開生產端的諸多細節,東瀛王者的出色表現,絕不只靠芯片維度的短期優勢。
豐田首次超通用
綜合JD Power、LMC以及彭博社等多機構的分析,受芯片緊缺的制約,美國多家汽車制造商在剛過去的第二季度無法正常生產新車,使得6月輕型車市場的成交量有所放緩。但因去年同期疫情重創車市,預計4-6月美國市場累計銷量將達440萬輛,同比增幅或將高達51%以上。
最大的亮點,當屬豐田。
剛過去的4-6月,豐田在美國的銷量為688,813輛,高于通用的688,236輛,成為美國市場最暢銷的制造商。不僅如此,豐田第二季度的終端銷量還遠超去年同期新冠肺炎壓頂時的398,029輛,同比猛增了73%,還以13%的增幅超出2019年同季度的608,392輛。
從品牌銷量來看,二季度豐田旗下的豐田品牌同比增長74.2%至605.353輛,雷克薩斯品牌也同比增長65.4%至83,459輛,雙雙重返疫情前的銷售水平,還創下近年來的同期新高。
橫向對比,通用的增長并不夠強勁。
作為通用最重要的銷量支撐,雪佛蘭品牌在過去4-6月只增長30.4%,至428,615輛,尚未達到疫情前的水平,反而拖了后腿;與豐田相比,GMC、別克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也表現平平,分別同比增長50.4%、85.6%和55.1%,未能幫助通用守住北美冠軍的頭銜。
那么,誰是豐田折桂的最大功臣?
和往幾年一樣,豐田在美國的大部分銷量來自五款主銷車型:凱美瑞、花冠、漢蘭達、RAV4和塔科馬(Tacoma)。今年上半年,上述拳頭產品已占豐田品牌總銷量的74%和豐田汽車(包括雷克薩斯品牌)的65%,帶動了北美地區的持續增長。
打開最新季度的銷量成績單,豐田旗下的熱門轎車確實表現不俗,凱美瑞同比增長104.3%,至99,520輛,卡羅拉上漲105.5%,至83,011輛,普銳斯更是實現高達174.6%的增幅,銷量提升至24,173輛。
再從更具體的細分市場看,豐田在北美的增長要得益于旗下轎車和輕卡(包含SUV、跨界車、皮卡和MPV等)的穩定發揮,在過去的第二季度,豐田轎車同比增長104.0%,至239,270輛,輕卡則同比增長60.1%,至449,542輛。
反觀通用,昔日的銷量引擎們似乎并沒有帶來太大驚喜。
一直以來,雪佛蘭品牌都在北美扮演“扛把子”的角色,長期占據通用汽車整體銷量份額的60%左右。但是在第二季度,雪佛蘭轎車陣營除Bolt增長350.9%、Corvette增長224.2%以及Spark增長46.0%外,其余轎車的同比數據均為負數,因此總銷量僅比去年同期增長4.0%。
值得一提的是,Bolt之所以能在4-6月成為雪佛蘭、乃至整個通用汽車內部增幅最大的車型,是因為終端提供了較大的優惠力度。如若拋開一系列的刺激政策,Bolt的市場表現未必有當下這么突出。根據TrueCar的數據,6月Bolt在北美的平均折扣為11,799美元,相當于官方定價的29%。
北美,產品靈活性的最佳試驗場
豐田北美超越通用,是這家東瀛制造巨頭打響全球銷量爭奪賽的一個側面,但對于豐田來說,北美市場一直是其利潤與營收最大的奶牛之一,對關鍵業績指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為此,這又是一個信號,給產業乃至日系、美系發展思路的啟發,卻遠不止榜單上的銷量數字。
先來看看,北美市場對于豐田的意義。
與新冠肺炎黑天鵝橫掃全球的2020財年相比,2019財年的業績更能體現北美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和營收貢獻。在2019財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雖然日本本土依舊肩負了豐田最大的利潤重擔,實現了16.4萬億日元的銷售額,但與北美相比,224萬輛的終端銷售卻略遜一籌。
新冠肺炎前,2019財年豐田分區域財報業績
彼時,北美銷量累計為271萬輛,銷售額卻只有10.6萬億日元,利潤和營收維度的式微,主因之一,是日本本土的成本控制要強于北美。
值得一提的是,北美市場中大型車<大型車銷售占比較高,理應更適合利潤的增長。這也意味著,一旦北美地區銷量穩步增長、成本控制進一步優化,未來勢必將成豐田銷量、利潤貢獻最關鍵的區域。
新冠肺炎后,2020財年豐田分區域財報業績
美國是全球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汽車市場,也是許多車企最重要的單一市場。就拿同屬日系的競爭對手來說,其實除了豐田,北美已成為日產與本田世界范圍內最關鍵的利潤來源。
但是,豐田在北美自有其優勢。
就拿本田來說,汽車業務最近幾年已成為該公司長期“赤字體質”的元兇,還衍生出一系列關乎內部結構的深層問題。當下最讓本田受傷的,是昔日最大的利潤奶牛美國市場患了“腸胃病”,新車銷量持續低迷,盈利數據也不如預期,自八鄉隆弘社長時期開始,北美的復興,就是本田改革的重中之重。
皮卡、SUV等在北美廣受歡迎的車型,卻不是本田擅長,這讓本田傷透了腦筋。但是,本田與日產在產品矩陣上最為焦慮的美國,恰是最能體現豐田產品靈活性的市場,豐田是唯一一家在美國擁有完整卡車和SUV產品線的日本汽車制造商,也是唯一一家能有實力與底特律三巨頭展開全面競爭的日系企業。
有別于大部分車企折戟美國所遭遇的水土不服,豐田昔日在美國面臨的問題則是產能。但是,從產能到研發,放眼長遠的豐田早在生產端做足了功課。
豐田在美國阿拉巴馬州與馬自達共同啟動了新的生產基地,投產的主要車型已從最初計劃的小型車改為當地熱銷的SUV,而2020年開始運轉的墨西哥新工廠,也決定將生產重心轉向中型皮卡貨車。
再把時間軸拉長,早在2019年11月,豐田宣布將加強在北美市場的的生產體制,在美國設立生產項目創新中心(MPIC),建立面向 “新四化” 的技術新標準,并承諾在當地10個工廠投資逾270億美元。
中國車企能學什么?
豐田憑什么贏?
未雨綢繆,豐田最近幾年已在研發、產能和產品線布局方面補齊了北美市場的短板。而在新冠肺炎以及芯片危機的考驗下,其一直以來的長板,供應鏈管理,又給產銷層面的反超對手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第二季度北美市場的銷量逆轉,最深層次原因,正是豐田在芯片短缺事件中的應對能力,以及一枝獨秀的供應鏈管理。
實際上,不只在北美,放寬全球視野,即使是在芯片短缺最為嚴重的2021年第一季度,豐田的合并凈利潤也達到7771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459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3倍。
這一切,都要得益于十年前的那場災難。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為豐田的零部件供給上了嚴肅的一課,震后重建的十年時間里,豐田致力于自我革新,提高效率,保證庫存,為抵御疫情等突發事件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1年3月11日,從東北到關東的大范圍強烈地震和后來的海嘯,切斷了豐田的上游供應鏈。為了生產恢復正常,豐田處理日本本土的生產就用了4個月時間,國外生產恢復正常則用了將近半年。以東日本大地震為契機,豐田痛定思痛,在庫存方面下足了苦功夫。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關鍵零部件,自東日本大地震始,整個供應網的庫存從原來的1個月增加到4個月。
此前,豐田一直以及時生產為圭臬。
看板管理(カンバン方式),是豐田精益生產模式下的重要管理工具,又稱及時生產,通過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庫存和相關順帶成本,提高一線生產的競爭力。
但是在經歷了東日本大地震和半導體短缺之后,豐田也開始意識到,在特定的特殊時期,看板管理和持續生產、富余庫存在本質上是背道而馳。但與此同時,庫存增加,也意味著成本的提高和資產效率的降低。
現階段,豐田正研究以數年為單位的長期訂貨,開始考慮以2 - 3年為周期進行關鍵零部件的采購,同時也在考慮對主要客戶的庫存進行統一管理。以東日本大地震為拐點,豐田還加強了供應商庫存的精準管理機制,與富士通(FUJITSU)共同開發了一套能應對突發事件的供應鏈信息系統。
通過這套系統,豐田的管理層可以輕松掌握至少十家核心供應商的庫存數據,搜索地震發生時的震中位置,掌握周邊有據點的供應商信息,實現了采購信息的“可視化”和“可預測化”,確保零部件端的運轉穩定。
豐田超越通用,雖然這只是美國車市城頭變換大王旗,但是放到整個汽車行業,其經驗和規律依舊普遍適用。
特別是中國自主車企,足以在相關事件中受到更多啟發。在供應鏈管理方面,中國自主品牌確實有諸多不足,如吉利、眾泰就曾拖累一些供應商至破產,特別是在新冠肺炎危機之后,整車廠在價格上對上游經銷商施壓、拖欠供應商年款費用的消息就屢見報端。
當然,在新四化轉型如火如荼的當下,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電池供應商地位居高,缺電池、缺芯片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成為部分制造商的供應鏈常態,正因為此,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
而先行者豐田,已經給出了示范。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5092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