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在整個情報行業內如雷貫耳,卻每每于大庭廣眾之下擁著美人招搖過市的詹姆士·邦德;
統帥一支精英特工小隊,且本人對密室潛入如癡如醉的伊森·亨特。
許多人對情報工作的第一印象,莫過于此。
看過《007》系列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疑問——007這代號有意義嗎,誰不知道這家伙叫詹姆士·邦德?
《碟中諜》經典鏡頭,阿湯哥扮演的伊森·亨特,正以飛賊般的手段盜取機密數據
如果再算上《諜影重重》系列中那位極擅飛檐走壁,跟蹤和反跟蹤達人、精于徒手以及持械格斗,甚至槍法都神入化的杰森·伯恩,那么現代電影工業在公眾腦海中灌輸的“情報界”刻板印象,湊齊了三大范本。
總是失憶、總是受傷、總被追殺,然而怎么也打不死,而且戰斗力超強的杰森·伯恩特工
電影,大多數人都知道那是編的。那么真正的情報人員是如何工作的?或者說,情報人員到底是怎么“搞情報”的呢?
事實是,主要靠翻資料檢索技術去翻“故紙堆”里去“挖礦”。
在前互聯網時代,情報分析日常干的活計,一般與檔案管理員、圖書管理員區別不大。日常主要通過關注來自特定渠道的廣播、電視以及報紙和雜志,從中篩檢信息拼湊出線索,最后還原出完整的情報。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特別是個人電子終端興起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網絡社交平臺、第三方平臺,以及環繞其生成的大數據,成為了情報分析人員眼里毋庸置疑的“富礦”,是業界各勢力竭力爭取和掠奪的寶庫。
而此次始于“滴滴出行”,現已波及“運滿滿”“貨車幫”以及“BOSS直聘”等平臺的網絡安全審查波,也正是源于三家被涉及企業手中所掌握的“富礦”。
大數據的威力
4天之內,4個平臺、3家企業(“運滿滿”和“貨車幫”同屬于滿幫集團)面臨官方發起網絡安全審查。而這其中,尤以“滴滴出行”平臺遭到網民最大限度的“集火”。
各方聚焦的熱點,多集中在“滴滴出行”掌握的國內地圖數據之上。
然而,在深入談數據安全問題前,這里卻有必要替滴滴方面“辟個謠”。
直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的聲音指責“滴滴出行”:為求在美上市將“數據”打包交給美國。
然而綜合各種跡象來看,滴滴方面這么干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是個數據量的問題。
滴滴出行自2012年起開始運營,迄今注冊用戶已超5億,日訂單超過4000萬。
盡管缺乏準確信息,但相信該平臺運行9年以來,累積起來的數據總量,怕是得以EB(1EB=1024PB=1048576TB)來計。
如此規模的數據集,想要“打包發給美國”,難度不是一星半點。
粗略估計,就算拉條太平洋海底專線,也得連續不斷傳輸上好幾個月的時間。
相對而言,較為靠譜的“打包”方式,當是租用上一架大型運輸機,滿載硬盤來個跨洋直送。
世界上確實有用飛機送硬盤的方案。美軍曾設想過,一旦中美在遠東發生沖突,其與關島等西太平洋據點的通訊聯系有可能被中方完全切斷。在那種情況下,似乎用運輸機“空運硬盤”,是一種相對效率較高的信息交互方式
其次,正如C次元前天在《滴滴下架,我卻看到數據安全的曙光》一文中所述,既然滴滴的獨立董事中就有具備美軍背景的美籍人士,糾結于交沒交數據,似乎也不是核心問題。
當然,最關鍵一點在于,如果滴滴平臺真的“交了數據”,或者,是以其他的方式對美方泄露了關乎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信息。那么,其處境就不是公司以及平臺接受網絡安全審查、App暫時下架那么簡單了。
如果真的和某些所謂“小道消息”宣稱的那樣,滴滴當面把一些核心敏感信息交給了美方,那么有極大的可能,現在其整個企業的高管,已經在監獄里“整整齊齊”聽候發落了……
滴滴如果真的敢交出關鍵數據的話,其目前的處境,難道僅僅是App暫時下架等待網絡安全審查?
那么,既然滴滴“交地圖”(包括道路、建筑實際坐標數據在內的底層數據)的可能性極小,那么其以接受美方數據審查以換取上市資格,就沒有問題了嗎?
也不是。
如果說底層數據直接關乎生死,那么上層數據至少也當得起一個“包含著海量的情報價值”的評語。
首先,通過對群體軌跡數據的活動范圍,很容易嗅探出城市范圍內的異常區域——也就是禁止滴滴進去的區域。通常而言,這些區域內會包括重要高校、政府強力機關、重要科研院所以及軍事機構。
其次,個體的出行軌跡數據是具備高度的可預測性的,其中包括但不僅限于通過軌跡判斷出個人身份,以及根據過往軌跡數據預測某個用戶的目的地。畢竟,滴滴等網絡出行平臺因為業務安全需要,很早就嚴格實施了實名制。
在知道特定用戶身份信息的前提下,根據其歷史行動軌跡,很容易推斷出其登記信息以外的各類資料。諸如工作單位、職務等等。一旦這些數據被外國情報機構所掌握,將對國家安全構成何等嚴重的危害,相信是所有人都明白的。
伊朗首席核物理學家穆森?法赫里扎德,因行蹤泄露,于去年11月末遭到摩薩德暗算
至于“BOSS直聘”和滿幫集團會遭到審查,同樣也在情理之中。
根據“BOSS直聘”的招股書,其運營7年以來總計擁有8580萬認證求職者、1300萬認證企業端用戶、630萬家認證企業,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3060萬。
相較于“滴滴出行”這類,通過接單量、注冊量、熱度等間接反映國家經濟狀況的平臺,“BOSS直聘”作為一個網絡招聘平臺,是可以直接反應出當前就業率、失業率、入職率等直觀信息的。
此外,有別于一般網絡平臺,網絡招聘平臺的注冊用戶,往往會主動上傳更多更全面的個人信息,甚至在平臺內儲存個人簡歷,并持續更新。
某種程度上,上這種招聘平臺挖個人信息,遠比通過公安局的戶籍系統去找人要來得方便。畢竟許多部門之間至今尚未打通數據,戶籍系統只能看得到每個人的戶籍資料,可比不上一份完整的個人簡歷!
想翻人老底?去公安局找關系,非但違法而且信息也不全,還真不如去招聘網站(圖為51job)。此前,國內已多次發生招聘網站數據庫被黑客攻破,注冊用戶信息以及簡歷被打包放上暗網叫賣的惡性事件
至于滿幫集團,旗下的“運滿滿”和“貨車幫”平臺,號稱擁有實名注冊的重卡司機超500萬(根據行業網站的預測,至2022年末我國的重卡保有總量也不過790.6萬臺)、貨主更是超百萬,日貨物周轉量超過百億噸公里。
僅僅憑借該平臺的熱力圖,即可形象地展示我國目前經濟的真實狀況、各地區之間物流運輸的活躍程度。
毫無疑問,上述三家中國企業所掌握的關鍵數據,是所有美國情報人員,乃至于整個五眼聯盟所垂涎的。斯諾登此前的揭秘,也一再證明了,入侵海外企業探查商業數據,是美國情報機構的慣常做法。
而本次,居然有三家中國互聯網平臺的頭部企業主動“送上門來”,CIA等諜報機構,又焉有不試著挖掘一下之理?
至于,滴滴等辯稱“數據全部在國內”……既然你在美國股市上市,那么這又算是什么問題呢?
不從?自有一千種辦法讓你服從、配合
雙向合規時代
自2018年中興遭制裁以來,我國出海企業對“合規”問題,已是風聲鶴唳。
然而,迄今為止所謂的“合規”,卻都是單向的。即中國企業出海后,單方面配合外方,根據其法律法規進行調整。
以滴滴遭到調查為始,雙向合規——即出海企業在合乎海外法規的同時,也必須遵守我國法律的全新時代,正在快速到來。
事實已經一再證明了,“合規”問題,在所謂的法治國家美國,很大程度上也是自由心證的
當然,相關的法律武器,諸如《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以及《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等,其實早已準備妥當,并且已經在去年8月末的TikTok保衛戰中,發揮過關鍵作用。
“TikTok保衛戰”確實算得上近年來具有典型性的案例。
2020年8月底,就在字節跳動即將屈從于特朗普政府的極限施壓,幾乎無償地將自身的核心技術與北美主要業務雙手奉上之時,中國商務部、科技部聯合發布了經過調整的《目錄》。
在《目錄》的第二項“限制出口部分”的計算機服務業大類內,特別增設了“基于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項目。
而根據《條例》,凡出現向境外轉移技術的情況,無論是采用貿易還是投資或是其他方式,均要嚴格遵守《條例》相關的規定。如被列為限制類技術,則出口必須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申請技術出口許可。只有獲得批準后,方可對海外收購意向方開啟實質性談判。
竭盡所能“去中國化”,以徹徹底底的國際企業來自我標榜,這便是前兩年字節跳動一直推行的工作。但事實證明了,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歸根結底,有人評價稱:張一鳴的買辦思想很重!
這一調整,導致TikTok根據用戶特性分配內容的核心算法技術,被納入到中國政府禁止出口的管制清單之內,從而斷絕了字節跳動“投降”的可能。
當時,有網友形象地將之評價為:官方在字節的膝蓋上安了個鋼板,這下想跪都跪不下去了!
隨著新《目錄》的公布,字節跳動發出官方聲明,表示將“嚴格遵守”《條例》和《目錄》。同時,也終于下定決心利用一切手段,與試圖強取豪奪的特朗普政府死磕到底。
至于之后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TikTok保衛戰”的結果,是直到特朗普任期結束下臺走人,TikTok仍然活蹦亂跳的。由此可見,如果2020年8月末張一鳴真的一慫到了底……
而在《條例》和《目錄》之外,今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正式生效,成為我國出口管制領域的首部專門法律,將成為我國出口管制工作的有力法治保障,更好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
種種舉措從多個方面,體現了在全新環境下,我國政府正對基于經濟、技術、信息、環境、資源,網絡等全新的國家安全問題,給予足夠高的重視。
盡管國內對于滴滴的調查才剛開始,目前尚未有任何的結論,但這一事件明白無疑地傳達了政府的態度,也給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敲響了警鐘。而根據筆者的了解,一些滴滴員工至今仍在喊冤叫屈,仿佛自己的企業是被官方用來儆猴的雞。
滴滴發展到今天,也算得上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在滴滴審查結束以后,由政府直接對企業進行介入的可能性,現在看來也著實的不小
然而迄今為止所有的跡象都已經說明了,滴滴其實正是那只猴。
從中興、華為,再到TikTok,乃至于僅僅因為董事長被頒了個“擁軍模范”頭銜就被丟去美國國防部黑名單的小米,站在2021年的時間節點上,部分中國企業家還在幻想“在商言商”,無疑是可笑甚至可悲的……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5092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