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作者 | 蘇鵬
編輯 | 王妍
近日,面對汽車行業因為缺芯而引發的一系列炒芯亂象,國家開始出手整治。
8月3日,據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知表示,針對汽車芯片市場哄抬炒作、價格高企等突出問題,總局近日根據價格監測和舉報線索,對涉嫌哄抬價格的汽車芯片經銷企業立案調查。同時監管局還表示將嚴厲查處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
相關部門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車企缺芯的緊迫,不過長遠來看,汽車芯片的短缺在短時間內仍難以徹底解決。
進入8月,因為缺芯問題,車企對于下個季度的展望里充滿了悲觀情緒。寶馬雖然上調了2021年的盈利預期,但依舊對外警告稱,全球半導體芯片短缺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影響其下半年的業績。大眾集團旗下的多個品牌也在近日紛紛表態,汽車芯片的短缺問題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持續加劇。
根據 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預測數據,截止到8月2日,全球芯片短缺已致全球汽車產量損失超576萬輛,其中北美和歐洲損失最大,分別達183.7萬輛和173.8萬輛,其次是中國,損失達 114.4 萬輛。該公司預測,全球汽車產量損失還可能進一步上升到700萬輛。
供不應求的市場里,車企陷入拿錢都買不到芯片的困境。而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汽車芯片市場亂象叢生,不過半年多的時間,有的芯片價格被哄抬至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傳統車企采購人員李劍告訴未來汽車日報,通常汽車芯片供應商的芯片價格透明,并且漲幅也不大。究其大幅度漲價的源頭,在于芯片廠商下線的二三級代理商們。
“一家芯片供應商往往對接上百家客戶,所以供應商們都會選擇代理銷售模式分攤銷售壓力,車企的采購部門則主要與這些代理商們做直接溝通和交易。”
李劍解釋稱,在芯片正常供應之際,代理商們與車企采購部往往站在同一戰壕,代理商們給出的價格相對穩定,“通常比芯片供應商給出的報價多出50%左右。”而去年年底突如其來的一場“芯慌”,則打破了代理商與企業采購之間的平衡。
隨著芯片數量的稀缺,漲價潮也愈演愈烈。面對供需關系極度不平衡的市場,活躍在車企與芯片供應商之間的芯片二級代理商們紛紛化身為“炒芯玩家”。
“與去年年中相比,芯片原材料普遍漲價幅度在30倍-50倍,而一些稀缺的芯片,更是從幾塊錢的價格被抬高到上千元。”
對于芯片價格的驚人漲幅,李劍告訴未來汽車日報,除了市場芯片供應不足等主觀因素外,有些車企還會刻意大肆收購芯片,給工廠囤貨,提前透支了芯片產能。“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芯片價格也是被車企炒高的。”
2021年6月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也直言表示:“對芯片耗盡的恐慌讓每家公司都過度訂購,就像衛生紙短缺一樣,但規模巨大。”
因芯片供應掣肘著工廠的產能,對于芯片價格的翻倍上漲,車企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提高采購部的支出預算。
李劍透露,今年以來,采購部的采購預算每個月都會上調,且緊急時刻,采購部可以不經上級批準,直接與代理商簽訂供貨合同。
圖片來源:pexels
“只要對方開出的條件不是太苛刻,我們都會滿足,畢竟工廠好多車都在等著芯片安裝下線。”李劍表示。
在這場爭奪中,有些弱勢車企則直接淪為即使拿著錢都買不到芯片的境地。一家造車新勢力采購部負責人顏卿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目前該部門每月只能從代理商處拿到幾百個芯片,根本不夠目前的產能需求。
今年5月,顏卿向代理商溝通提高芯片供應,但對方回復稱,“如果你能現在能訂3000個芯片,就把別家的訂單轉讓給你,價格提高一倍。”
不過短短兩個小時后,當顏卿得到上級批準準備與代理商簽訂訂單時,卻被告知這筆訂單已被其他家車企搶走。
這場缺芯爭奪戰里,車企儼然處于弱勢地位,“詢價、簽合同、半個小時之內付定金。如果未完成第三部步請重復第一步。”李劍調侃道。
與此同時,李劍所在的車企也想過其他辦法緩解芯片供應問題。“有一段時間,我們想過找緊缺芯片的替代方案,但工程師以成本太高,替代品驗證時間太長駁回了這個想法。”
圖片來源:pexels
苦炒芯久矣的車企也開始了這場“自救”。李劍告訴未來汽車日報,“不止其一家車企向政府舉報芯片代理商哄抬物價的問題。”在他看來,“只希望整治完后芯片價格可以回復到正常區間,稍微貴一點也可以接受。”
與此同時,芯片供應商也開始著手調查其線下的代理商們。據信達電子產業鏈調研顯示,近期NXP(恩智浦)就主動調查過ZLG等知名代理商,而AS(安世)半導體在近期也對ZLG、ZDQC等代理商提起過訴訟。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蘇鵬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53103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