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 | 秦章勇
編輯 | 李歡歡
12月15日,由36氪未來汽車日報主辦的2021WISE 未來出行峰會在上海隆重召開。本屆峰會主題為“鏖戰前夜”,數十位車圈大佬圍繞“城市如何發展新能源”、“造電動車的終局”、“新造車后浪的機會”等議題暢所欲言,共同探討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經歷缺芯、缺電池等困擾,2021年汽車人有太多令人難以忘卻的回憶,在這樣艱難的背景下,一些傳統車企加速推進轉型。阿維塔科技、沙龍汽車、嵐圖汽車等“創二代”,是傳統車企面向新四化浪潮交出的新答卷。新勢力品牌也在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哪吒高舉科技平權大旗,高合憑借豪華電動車戰略收獲諸多擁躉。
“車企積極擁抱科技行業,汽車競爭的戰場正在發生變化。”36氪副總裁李政在開幕演講中表示,接下來汽車IT化、快消化將大勢所趨。“在鏖戰前夜我們內心并未膽怯,而是充滿了興奮。”
這一年,新造車戰事行至中局,蔚小理輪流坐莊,哪吒突出重圍,格局幾經變遷,充滿了變數。小鵬汽車副總裁、品牌公關總經理李鵬程將品牌向上,視作戰事中局的利器。
小鵬汽車副總裁、品牌公關總經理李鵬程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這一年,特斯拉狂飆突進,Model Y月銷量一度超越哈弗H6,隨著本土化率提升,特斯拉的競爭優勢或將更加明顯。特斯拉上海大區總經理龔玲表達出特斯拉“下一步,更中國”的戰略,未來特斯拉上海研發中心將專注在華的軟硬件開發,并參與全球AI機器學習的相關研發工作。
這一年,傳統汽車巨頭覺醒,發起有力反擊。大眾ID.系列經歷了低谷之后開始緩慢爬升,月銷量向萬輛逐步靠近,嘗試與頭部新勢力車企正面交鋒。
不可否認的是,缺芯、缺電池等煩惱仍在繼續,但希望之光已經傳來。峰會期間,每位參與者在講述這場史無前例的汽車革命時,眼神中帶著光,靈思與灼見頻繁碰撞。
正是有碳中和理念的牽引,才能讓所有車企All in電動化。極星中國和亞太區總裁內森·福肖和愛馳汽車副總裁金新均把碳中和作為演講的關鍵詞。
成立已經四年的極星,脫胎于來自北歐的沃爾沃,目前已進入全球17個市場。“我們的產品完全生產于中國,銷往全球各地。”內森表示,極星計劃2022年底覆蓋30個國家和地區。
極星中國和亞太區總裁內森·福肖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我們相信電動汽車為實現零碳排放提供了真正的途徑,但它們并不是完美的,至少目前不是。”在內森看來,發展電動化不應該是一個終點,而是全新的起點。
為了實現全產業鏈的碳中和,極星選擇了一種完全顛覆過往的方式。根據內森的說法,極星會對汽車全生命生產周期進行評估,并公布一輛車從生產到出廠的所有數據,還會用區塊鏈技術追蹤鈷元素的開采,以此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完全實現碳中和需要做到可追溯性、循環再利用、包容性和透明度四個方面。”
“現在不是取得漸進式進步的時候,而是需要徹底地進行變革,生產電動汽車只是一個開始。”內森表示。
愛馳作為新勢力品牌,正在積極探索中國品牌出海之路,愛馳汽車副總裁金新表示,中國品牌出海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就是碳壁壘。“能不能在全生命周期內實現碳減排,在用戶購買過程中包含碳關稅之后,以更合適的成本銷售并且企業還能盈利,還要兼顧可持續發展等,都是我們在思考的問題。”
愛馳汽車副總裁金新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在金新看來,用戶端只要使用的能源是綠色能源,達到碳足跡設定要求的壓力并不大,更大的壓力來自于生產端。“從能源、材料到回收,不僅涉及主機廠和供應商Tier1,還會涉及到很多下游供應鏈。”
金新表示,減碳過程中供應商和產業鏈的作用至關重要。首先要透明化,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可循環,從上游的材料,一直到最后回收,所有過程都需要實現可循環發展。
“很多傳統汽車品牌在造車和品牌方面有優勢,但在電動化、新能源、智能化等方面,所有車企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新品牌更容易參與到減碳過程中。”金新表示,這個過程不是一個主機廠、一個供應商就能做到,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消費者、供應商、政府部門等共同圍繞著減碳目標努力。
對于科技賦能的新能源汽車來說,智能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科技普惠。
哪吒汽車商貿公司總裁周江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今年哪吒汽車擁抱360讓車圈和科技圈都為之一震,哪吒高舉為人民造車的大旗,還喊出了科技平權的口號。哪吒汽車商貿公司總裁周江在峰會現場再次重申哪吒造車的理念,“我們不做富人的玩具,而是要造超10億人口規模的老百姓真正買得起的車。”
威馬汽車集團戰略運營副總裁梅松林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威馬和哪吒的理念不謀而合,一直以來,威馬致力于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者。威馬汽車集團戰略運營副總裁梅松林表示,威馬汽車的定位是科技普惠,“我們想造用戶買得起、用得爽的智能電動汽車,正如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所言:科技的偉大不在高級,而在普及。”
當威馬和哪吒等新勢力品牌將“實現電動車普及”作為自己的使命時,上汽大眾在電動化領域同樣將造車理念定為“造車為大眾”。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品牌ID.營銷高級總監傅強表示,世界上有很多汽車品牌,但只有一個品牌叫大眾,“我們造車就是為了幫助普羅大眾實現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品牌ID.營銷高級總監傅強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不過,相比已經在新能源賽道奔跑多年的新勢力品牌,上汽大眾顯然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今年初,ID.系列首款新能源車上市,第一個月銷量只有1000輛,傅強直言,上汽大眾在燃油車市場從未被超越,但在新能源賽道還需要向其他品牌多學習。
周江表示,一個新品牌想要獲得用戶的接受和認可,首先要有銷量支撐,還要形成鮮明的社群特性和價值主張,甚至是在用戶心中形成一種信仰。哪吒汽車月銷量突破一萬輛,只是意味著我們活下來了,“目前還處在發展階段,未來還要活得更漂亮”。
威馬則提出了“三步走”戰略,首先做智能電動汽車普及者,然后打造數據驅動的硬件公司,最終成為智慧出行新生態的服務商。
新造車運動行至中局,貼身肉搏的情況下什么才是殺手锏?在汽車行業工作20年的李鵬程給出了堅定的答案——品牌向上。
李鵬程坦言,“小鵬汽車在最初成立的時候對自己的品牌沒有非常清晰的定位,至少沒有品牌使命愿景。”成立七年之后,才制定了一套清晰的品牌理念。
小鵬汽車副總裁、品牌公關總經理李鵬程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前不久小鵬汽車推出全新標識和全新的視覺形象,試圖實現品牌向上的突破。在李鵬程看來,中國具備發展智能汽車的天時地利人和,也確實具備了品牌向上的全新機會。“中國品牌改寫世界汽車格局的絕佳機會很有可能就在這幾年,在這個過程中品牌無疑是最有力的武器。”
事實上,關于品牌向上,高合汽車有著更為切身的體會,其售價超過50萬元的HiPhi X打破中國汽車品牌的價格天花板,高合汽車市場與公關傳播高級總監果鐵夫在峰會分享了一個數據,目前高合HiPhi X均價達到了71萬元,頂配率達到97%。
如果聚焦到50萬元以上的豪華純電領域,HiPhi X的成績可以說是取得階段性成功。根據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零售數據,高合HiPhi X 11月份的銷量為763輛,這個成績在50萬元以上的豪華品牌電動車銷量榜中僅次于奔馳EQC的864輛。
高合汽車市場與公關傳播高級總監果鐵夫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我們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清楚我們想要做什么產品,當時就決定進入高端新能源市場。”果鐵夫指出,產品永遠是品牌的第一位,“當你推動品牌向上的時候,沒有好的產品,沒有足夠的產品力和技術支撐,很難做到高端品牌或者品牌向上。”
當雷軍以超乎尋常的精力為造車開啟二次創業,百度、360等科技巨頭也加入造車大軍,人們意識到,新造車2.0時代來臨了。對于這個2.0時代,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造車并不新鮮,總有人要進入。”張君毅表示,此前波導手機就造過車,各種飲品公司在幾十年前造過車,五糧液、春蘭空調也造過車。“運用互聯網思維造車的公司都在爭搶時間機會,未來三五年一定是百家爭鳴、優勝劣汰的過程。”
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張君毅表示,純技術公司已經過了講故事就能融錢的時代,更重要的是實現商業場景落地,“這些公司更需要的不是資金,而是項目,是與合作伙伴合作的商業化場景。”
在這位投資領域的大咖看來,跨界造車想要存活下去,給市場增加價值才是最重要的,今后會形成一種“主機廠+出行公司+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的聯合體。
蔚能總經理陸榮華在現場講述了蔚能的電池管理理念。蔚能是一家專門做電池服務的公司,根據陸榮華整理的數據,蔚能管理的電池資產規模大概占行業的80%左右。未來幾年,蔚能的補能服務還會與蔚來汽車和寧德時代等公司合作。
蔚能總經理陸榮華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蔚能從非洲、東南亞、拉美把礦資源聚集在一起,造出電池給用戶使用,“這項服務有一定難度,需要打通很多環節,涉及到主機廠、電池廠、資金方、用戶、換電運營商,以及能源公司和回收利用公司。全部打通后,電池的全周期管理才能形成完整的閉環。”
顯然,能夠實現這個閉環并不容易,不過這項服務對碳減排有很大的好處。在陸榮華看來,電池標準化,能降低整個產業的碳排放以及能源消耗。不僅對電動汽車行業,甚至對國家都具有很大意義。
請關注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秦章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64186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