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像極了供應鏈地獄。”
在第二季度的財報溝通會上,作為掌門人的馬斯克告訴投資者和分析師,特斯拉在過去的4-6月經歷了異常艱難的一個季度。原材料價格上漲,產能受限,公司一直在和供應鏈作斗爭。
馬斯克此前曾調侃,如果公司發布的信息都是好消息,這樣的電話會議他本人是沒必要參加的。一旦他親自參加或主持,那說明公司確實遇到了些許麻煩,有意思的是,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溝通會他是全程參與了。
馬斯克自己十分清楚,特斯拉當下最大的阻礙并非競爭對手,而是來自供應鏈層面的限制。為了迎接這場壓力空前的外部不確定性,馬斯克甚至把三分之二的比特幣持倉轉換為法定貨幣,以增加公司的自由現金流。
長達一百天的焦慮,最后的成績有喜有憂,遺憾和成就也都赤裸裸地表現在財報的核心數據上。
昨日,特斯拉發布了第二季度的最新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4-6月累計營收169億美元,同比增長41.6%,凈利潤22.6億美元,同比增長52%。但由于上海工廠因疫情停工和原材料短缺,利潤等指標均環比猛跌。
踩了一腳急剎車
單車毛利率32.9%,總營收增長81%,凈利潤暴增658%,熟悉特斯拉的讀者朋友可能知道,該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祭出了無比“瘋狂”的財報成績單,多個核心數據都創下歷史新高。
現在,來了一腳急剎車。
剛過去的第二季度,高歌猛進的特斯拉還是在狂奔的路上歇了一腳。如果是看同比,4-6月的總營收為169.3億美元,略高于市場預期的168.8億美元,同比增長42%,凈利潤為22.6億美元,同比增長52%;調整后每股收益(EPS)為2.27美元,同比增長57%。
最為艱難的賣車季度,為何特斯拉能實現同比正增長?一方面,要得益于該公司對旗下大部分車型都進行了價格上調,漲價帶來的收益,直接抵消了利潤的下滑幅度。
另一方面,則是過去三個月較高的全球新車交付量,以及其它業務的利潤增長(如太陽能和儲能)。這里補充一句,雖然特斯拉汽車相關收入為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3%,但環比還是下滑了13.4%。
數據顯示,特斯拉第二季度在全球生產了超25.8萬輛汽車,實現了25%的同比增長,交付量則超過25.4萬輛,同比增長依舊高達26%。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甚至一躍成為特斯拉歷史上汽車產量最高的月份。
馬斯克還特意提到了中國市場和特斯拉中國團隊。過去4-6月,上海工廠扛住生產暫停和產能受限的多重壓力,與美國弗里蒙特工廠共同創造了公司有史以來的最高月產量紀錄。
雖然核心指標都實現了同比增長,但很明顯,增長幅度較第一季度已明顯放慢了很多。
再來看看環比數據,特斯拉也遭遇了自2020年以來,季度財報的首次環比下滑——
具體來說,總營收環比下滑9.7%,凈利潤環比下滑30.8%,新車交付量環比下降17.8%,就連汽車毛利率(27.9%),也低于上一季度的32.9%和2021年同期的28.4%。
馬斯克煩惱的,還有自由現金流。
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第二季度的自由現金流已經只剩下6.21億美元,和第一季度的22億美元相比下滑了70%。
馬斯克在6月的一次采訪中表示,由于供應鏈和電池方面的挑戰,特斯拉德國柏林和美國奧斯汀工廠正遭受高達十億美元的巨額虧損,他當時還把這兩座新工廠稱之為前行路上的“燒錢熔爐”。從第二季度的財報看,特斯拉的自由現金流確實受到營運資金中斷等多方面影響——
而如馬斯克所言,他們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保持上述兩大工廠的正常運營,以及保證員工工資的正常發放。
“供應鏈地獄”何時休?
過去三個月,特斯拉經歷了自動駕駛與AI業務高管出走、全球裁員和部分工廠停產的幾輪風波,但是對季度業績影響最大的,還是馬斯克在溝通會上向投資者強調的“供應鏈地獄。”
一向樂觀的馬斯克,只有在遭遇十分棘手的問題上才會用“地獄”一詞,如2018年深陷的“產能地獄”。
那時候,Model 3已宣布量產,但特斯拉依舊每周要耗資1億美元來推動產能的爬坡。現實的殘酷讓馬斯克不得不多次跳票,他親赴工廠督戰,長期睡在工廠一線,大規模量產的壓力只能用助眠藥物來釋放。不僅如此,特斯拉還面臨安全事故頻發、被指控抄襲以及虧損嚴重的難題,僅僅是2018年第一季度就虧掉7億美元。
如今,坐擁四大超級工廠的特斯拉已不再為產能儲備而苦惱,但供應鏈承壓又給馬斯克帶來新的難題。
只是和此前的“產能地獄”相比,特斯拉這一輪遭遇的“供應鏈地獄”極有可能是暫時的。
這次的財報電話會,馬斯克和其他特斯拉高管的發言都十分簡短,更多時間被留給了投資者和分析師的提問。有投資者問及原材料價格和相關的挑戰,馬斯克的回應表達了較為樂觀的預期——
他認為特斯拉芯片和電池的供應目前不存在棘手的問題,除非出現突發性的供應鏈中斷,但他也強調了鋰電池原材料的重要性,因為這是限制特斯拉電池生產的最大阻力之一。
有意思的是,馬斯克曾在官宣公司裁員之前對外透露,他對未來的經濟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并表示美國極有可能在最近一兩年遭遇經濟危機,且這種危機至少要持續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
在第二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中,馬斯克也透露了他對于宏觀經濟走勢的一些看法,但是和之前的態度不同,他認為美國的通脹可能在今年年底前有所緩解。但他同時也警告說,由于各種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他對自己的預測持保留態度。
受通脹以及零部件供應緊缺的影響,特斯拉過去半年已多次上調電動車的價格。但是在最近的財報發布會上,馬斯克卻再次提到了“降價”一事,他直言,目前的新車價格已經漲到了一個“令人尷尬”的水平,如果供應鏈和通脹等問題能解決,他希望下半年新車價格能下降一些。
“不能隨意將價格提高到任意高水平,就像彈簧一樣,因為你超過了負荷能力的界限,市場需求或許將從懸崖上掉下來。" 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如此告訴投資者。
但是,哪怕是特斯拉已對旗下車型陸續調價,這并不影響終端市場的購買興趣,馬斯克自己也毫不夸張的告訴北美媒體,市場需求實在是太高了,提車時間很長,但這絕不是特斯拉故意的。
目前,特斯拉依舊處于“越漲價,越大賣”的循環里,特斯拉中國官方網站顯示,其Model Y長續航版的交付周期已快接近24周,也就是半年時間!
有意思的是,投資者在發布會電話會議上的第一個問題,就指向了來自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市場競爭。
面對這個話題,馬斯克還是忍不住“凡爾賽”了一把,他說,自己非常尊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他們聰明,勤奮,任何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在那里都會衰落,但是,目前中國最好的電動汽車制造商還是特斯拉!”
馬斯克重視中國市場,也敬畏中國市場的行業規律。也是在財報發布會上,他親自披露了特斯拉最新的產能布局,其中,上海工廠在實現擴產后,年產能將超過75萬輛,將成為特斯拉全球產能最高的排名第一的超級工廠。
面對“最難財季”的最終業績,馬斯克算是盛贊了中國市場的貢獻,只是在上海工廠產能持續爬坡的當下,別說第二季度的“扛把子”功臣——
即使是在挑戰90多萬輛交付量的下半年,上海工廠依舊將撐起特斯拉產銷業績的“半邊天”。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18069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