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的3個月,高合會很艱難,我們翻身的窗口期最多3個月。3個月我們會拼盡一切努力把公司救活。如果救不活,那也只能認命了,最后一把拼搏。”
距離高合突然宣布停產停工僅僅過去幾天時間,身為“掌舵者”的丁磊沒有選擇就此消失,留下一地雞毛。
而是現身這家新勢力造車位于上海的總部,將還在堅守的員工招聚在一樓多媒體廳,進行了接近8分鐘的溝通,“致歉、感謝、自救”則成為他努力傳達的幾個關鍵詞。
當晚,高合也在官方APP公開回應,發布了一篇《近期服務運營保障公告》,自2月19日起,日常運營作出較大調整,目前正全力采取各種紓困舉措。
同時,用戶的服務運營、車輛的售后維保、車聯網等相關工作將作為最高優先事項竭力保障。充電站、充電樁安裝、App端充電功能等服務將暫時停止服務,待后續資源到位后再重新開啟。
另外,高合也將和戰略合作伙伴江蘇悅達集團旗下鹽城悅達智創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一起,為用戶提供售后服務保障。
平心而論,看到上述動作與承諾,突然有些五味雜陳。
一方面,確實為這家新勢力造車的倒下感到一絲絲惋惜,但最終事與愿違又怪不了別人。畢竟,種種內憂外患不斷堆積,加之戰略層面的連續誤判,才是大廈瞬間坍塌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不得不感嘆中國車市的殘酷。
如果說2023年其剛剛露出鋒利的獠牙,已經讓一批羸弱的落后者淘汰,那么2024年則徹底的開始尋覓獵物用刺刀不留情面的屠殺。
但凡任何一個品牌露出什么致命弱點,便會被迅速拖入無形的漩渦中。絕不是什么危言聳聽,隨著電動化轉型的浪潮愈演愈烈,眼下正在進行的就是所謂的“格局之戰”,整個大盤沒有歲月靜好,只有血腥與窒息的戰斗。
至于花費較大篇幅,闡述這些內容的目的,還是想和接下來這片更加溫和的細分市場形成較為強烈的對比。
十分諷刺的是,當中國新勢力造車連生存都成問題,拉胯的美國新勢力造車卻活得依舊不算太差。
就拿“特斯拉殺手”Rivian為例,雖然2023年共生產57,232輛新車,交付50,122輛新車,均比2022年的數字增加一倍之多,并且總營收達到44.34億美元,但賬上巨額的虧損仍然顯得非常醒目。
換言之,其必須面對遲遲無法扭虧為盈的窘境。
也恰恰基于如此背景,Rivian不得不宣布裁員10%來控制成本。其CEO在財報電話會上更是發出警告:“我們的業務無法幸免于當前的經濟狀況和地緣政治。”
而在“審判官”馬斯克看來,Rivian還剩下大約6個季度的時間,就可能要考慮破產了,“也許這個軌跡會改變,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
隨后,馬斯克繼續吐槽:“他們需要大幅削減開支,高管團隊需要住在工廠里,否則這家公司就會消亡。即使他們的產品設計還不錯,但讓車企運轉起來真正困難的部分是實現量產并產生正現金流。”
忠言逆耳利于行,Rivian最大的頑疾明晃晃的擺在那里。可在我眼中,美國車市遠沒有中國車市競爭激烈,尤其是新能源板塊,真正折騰出來的選手并沒有幾家。所以留給前者的時間窗口還很充裕。
無獨有偶,作為另一家豪華新貴,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Lucid于近日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凈虧損達到6.3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擴大35%,而營收則下降39%至1.82億美元。
同時,全年營收僅為5.95億美元,同比下降約 2%;而全年凈虧損達到28.3億美元,同比擴大約117%。
更加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其2023年產量僅為8,500輛左右,公司預計2024年也只能生產9,500新車,幾乎完全是一個毫無求生欲的擺爛狀態。
對此,馬斯克又一次展現了他的毒舌本質,狠狠抨擊:“他們的沙特金主爸爸是他們能存活的唯一原因。”
而電動汽車分析師Sawyer Merritt在另一條帖子中寫道:“我不知道Lucid怎樣才能很快地扭轉局面。”馬斯克則直接回應稱:“它們的市值只是沙特私有化的期權價值。”
言辭之激烈,銳評之精準,令人不禁大呼過癮。
可順勢轉換角度,必須承認的是,能夠找到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同樣是Lucid的本事,尤其是在全球經濟遇冷的時候。另外,美國車市寬松的環境,同樣給了它任性成長的土壤。
總之,毫不夸張的說,無論Rivian也好,Lucid也罷,要是兩家中國新勢力造車,位于紅海一般的中國車市,按照它們的發展節奏,估計早就被蹂躪的片甲不留。
相反,能夠挺到現在,二者最應該慶幸的就是自己的出身。至于未來究竟會不會遇到危機甚至墜落深淵,只能交給時間去給出反饋。
哦,對了,馬斯克也注定會監督這些拉胯的競爭對手們,他的個人社交平臺將會看點十足……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2017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