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中國華南地區的重要汽車制造中心,擁有完善的汽車產業鏈。作為國內汽車工業的龍頭城市之一,廣州聚集了廣汽乘用車、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日產等知名整車制造企業,年產量接近300萬輛。在汽車產業新一輪變革浪潮中,廣州搶抓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機遇期,力爭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創新聚集地,加速向萬億級“智車之城”的目標邁進。
一、整車和供應鏈
連續7年乘用車產量全國第一。2017年開始,廣州乘用車產量一直處于250萬輛規模以上,蟬聯全國城市乘用車產量排名第一。根據蓋世汽車蓋亞系統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乘用車產量295.6萬輛,同比增長5.9%,占全國乘用車比重11.3%,基本達到“每10臺車就有1臺廣州造”的水平。與此同時,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發展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量63.2萬輛,同比增長1.1倍,其中廣汽埃安產量貢獻79%,小鵬汽車產量貢獻12%。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21.4%,同比增加10.7個百分點,但仍然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4.8%。
回顧廣州汽車產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自主摸索、合資試水、合資崛起及自主品牌崛起四個階段。在自主摸索階段,廣州汽車產業以手工作坊生產模式為主,主要生產客貨汽車,主要滿足城市公共交通需求,規模小、技術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廣州汽車產業進入合資試水階段,積極引進外資和技術。1985年3月15日,廣州汽車廠與法國標致汽車等五家企業共同成立了廣州標致汽車公司。在這一時期,廣州市汽車產業嘗試采用福特制生產方式,并積極進行中外合資合作,成為全國“三大三小”汽車基地中的“一小”。整體來看,產業表現為在外資驅動下以零部件外來組裝為主,技術創新相對落后,產銷規模較小,年產量最高達到約2萬輛。
經歷了13年的發展后,廣州標致汽車公司破產,但廣州汽車產業開始進入第三階段“合資崛起”。1998年、2001年和2004年,中日合資的廣汽本田、東風日產和廣汽豐田分別在廣州黃埔區、花都區和南沙區成立。2005年,廣汽集團成立。2006年,廣汽本田增城工廠正式落成。在這一階段,廣州積極引入日系品牌,合資車企崛起,普遍采用精益生產方式(豐田生產方式),在全國“六大汽車生產基地”中位居前列。汽車產業鏈不斷延伸,技術創新不斷突破,產銷規模快速攀升。到2009年,廣州汽車產能達到116.4萬輛,占全國8.4%,位居全國第一。
在經歷了合資崛起的成功之后,廣州開始重視自主品牌的發展和創新。廣汽集團積極推進自主品牌建設,推出了廣汽傳祺、廣汽埃安等具有競爭力的品牌。2010年,廣汽集團建成廣汽研究院,廣汽傳祺在番禺建成投產;2012年,北汽項目落戶廣州增城;2017年,廣汽埃安在番禺設廠;2020年小鵬落戶黃埔。這一階段,廣州汽車產業在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源,自主品牌車型逐漸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同時,日系品牌電動化轉型不積極,自主品牌加快產業轉型步伐,廣州汽車產業的升級換代完全依靠自主品牌。
如需獲取完整高清圖,可掃碼訂購
目前廣州聚集了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東風日產、廣汽乘用車、廣汽埃安、小鵬汽車、北京汽車7家乘用車整車企業。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24年廣州乘用車產能預計將接近350萬,其中東風日產廣州規劃產能60萬,廣汽本田廣州規劃產能89萬輛,廣汽豐田規劃產能100萬輛,廣汽埃安廣州規劃產能40萬輛,廣汽乘用車廣州規劃產能35萬輛,小鵬汽車12萬輛,北京汽車廣州產能10萬輛。預計2024年廣州乘用車產量將超過245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量預計超過55萬輛,新能源產量中預計廣汽埃安將貢獻61%,小鵬汽車貢獻21%,廣汽乘用車貢獻10%。
2024年廣州乘用車生產企業產能規劃情況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數據庫
從“汽車之城”到“智車之城”。廣州實施“制造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戰略,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加速從制造大市向“智造”強市邁進。廣州是全國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同時還是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汽車及零部件)、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國家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以及首批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及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等。目前廣州已形成以整車制造為核心、零部件企業聚集、初創型企業不斷孕育而生的完整產業鏈。
但長期以來,廣州汽車產業仍然存在“整車強、零部件弱”的結構性矛盾,2022年廣州汽車產業整零比僅為1:0.47,遠低于汽車工業發達國家1:1.7的比例。為了加快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布局,推動汽車產業穩鏈補鏈強鏈,廣州著力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全力打造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從空間格局來看,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了“一核三極”態勢。其中,“一核”為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園,擁有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設計、制造和測試、示范應用等全產業鏈優勢;“三極”包括東部、北部、南部三個產業集群,產值均超千億元。作為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鏈主”企業,廣汽集團以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園為發展引擎,積極促進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聚集。廣汽埃安年產40萬新能源車產能,發揮整車引領作用,更推動了園區內包括廣汽愛信、時代廣汽、廣汽零部件產業園一期、廣汽延鋒彼歐等在內的多個產業鏈項目相繼投入運營。通過“鏈主”企業的做強做優,不僅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蓬勃發展,更成功構建了“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的發展格局。
根據蓋世汽車供應鏈平臺數據統計,廣東省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共計31,844家,其中廣州地區汽車產業鏈關聯企業4,405家,在廣州地區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中占比最高的是電子電器類企業,共922家,占比20.9%;其次是通用工藝類企業共465家,占比10.6%;電動化類企業共387家,占比8.8%等;原材料、智能制造和智能網聯類企業數量均超過300家,分別位列四五六位。
廣州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TOP10(家)
全力保障智能網聯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為了搶抓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機遇,廣州市陸續出臺多份規劃和政策文件。在《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對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定位,從廣州“十四五”規劃的“新興支柱產業”升級為“支柱產業”。針對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上的短板,廣州加快推動《廣州市支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穩鏈補鏈強鏈的若干措施》、《廣州市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等政策落地見效,從土地、資金、用能等要素上多方保障,打造“432”(打造4個自主品牌創新基地、建設3個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對口共建2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汽車產業園區發展格局。
為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廣州開拓了十個“全國首個”的領先探索,政策創新效果凸顯:首個批準5G遠程駕駛測試、首個認可其他地區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許可、首個發放載客測試牌照、首個批量開展Robotaxi技術驗證、首個在中心城區主干道開展道路測試、首個推動自動駕駛研發企業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牌照、首個轄區自動駕駛研發企業為L4級自動駕駛批量生產打造標準化流程、首個發布城市級車聯網先導區綜合規范、首個落地L4級別自動駕駛重卡干線物流示范運營線路、首個出臺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政策。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快速發展,示范應用車輛數量、道路里程和應用場景方面居全國前列。截至2022年底,廣州已累計向13家測試主體的308家車輛頒發道路測試許可,累計開放測試路段單向里程833.98公里,涉及白云、花都、番禺、黃埔、南沙、海珠等區,累計測試里程超過960萬公里。
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草案)》,聚焦破解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集聚度不高、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道路及場景應用開放不足、商業運營落地難等突出問題,積極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和智慧交通產業集群,加快培育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新質生產力。
根據《廣州市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年)》,廣州將繼續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0萬輛,新能源滲透率達到50%,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產值超過 8,000 億元,整車與零部件產值比達到 1:0.5;智能網聯汽車(L2 級組合駕駛輔助及以上水平)新車占比達到80%。
二市場狀況
(汽車消費偏好洞察)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整理,廣州地區1-3月乘用車終端銷量為11.5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5.4萬輛,占比為47.0%。自主品牌是推動新能源銷量增長的絕對主力。一季度,自主品牌在廣州地區新能源銷量為4.6萬輛,占整體市場份額的39.8%。自主品牌新能源對廣州新能源銷量的貢獻率為84.7%。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
自主品牌占比53.3%。廣州地區1-3月自主品牌銷量6.1萬輛,占比53.3%。日韓系銷量2.9萬輛,占比24.9%。歐系和美系分別銷售了1.6萬輛和0.9萬輛。在各派系銷量榜車型銷量前三名中,中國品牌中,埃安 AION S以6,669輛的銷量超越問界M7和比亞迪宋PLUS拿下銷量第一。日韓系前三名分別為日產軒逸3,301輛,本田型格2,989輛和豐田雅閣1,689輛。歐系前三名分別為大眾朗逸1,116輛,奔馳C級1,085輛和寶馬3系1,071輛。美系前兩名被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占據,銷量分別為4,078輛和1,388輛,第三名為雪佛蘭科魯澤593輛。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
豐田品牌最受歡迎。廣州地區品牌銷量TOP5分別是豐田、比亞迪、本田、埃安和日產。在品牌銷量排名前五名中,本土車企占4席,其中豐田品牌以1.2萬輛位居廣州地區一季度銷量第一名。豐田品牌如此受歡迎主要得益于廣汽豐田具有絕對的本土優勢,加上多年來憑借高品質的車型深受當地用戶信賴。同時廣州市對節能車的扶持政策,均利好豐田品牌銷量。比亞迪憑借強大的新能源品牌口碑傳播和產品極致性價比,位列廣州乘用車品牌銷量榜第二名。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
SUV是廣州地區購買最多的汽車類型。1-3月廣州地區SUV銷量5.4萬輛,銷量占比47.1%。轎車銷量5.3萬輛,銷量占比46.5%。在SUV車型中,廣州消費者最喜歡的車型是特斯拉Model Y、問界M7和比亞迪宋PLUS。轎車車型中,消費者更偏好埃安S、日產軒逸和本田型格。同時,由于廣州地區經濟發達,出生率在全國名列前茅,帶動MPV市場銷量表現較好。一季度廣州地區MPV銷量0.7萬輛,銷量占比5.9%。在MPV車型中,傳祺M8、小鵬X9和騰勢D9最受歡迎。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
新能源滲透率47.0%。1-3月廣州地區新能源銷量5.4萬輛,滲透率高達47.0%,其中純電銷量3.1萬輛,整體市場占比26.8%,插混銷量2.3萬輛,在整體市場占比20.2%。與2023年比,一季度新能源滲透率提升2.5個百分點。為了推動汽車消費和新能源汽車普及,廣州市不斷推出汽車購車補貼,推出以舊換新和新能源下鄉活動,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刺激消費者購車欲望,同時促進汽車市場的發展。燃油車銷量5.1萬輛,銷量占比44.2%。
數據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
未來五年將是廣州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座傳統的汽車制造強市,正通過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與競爭力,力爭在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加速發展,力求實現新的突破。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3685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