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概述: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型轎車市場一直被合資車企把控,自主車企想要進入中型車這個溢價相對較高的領域,是幾乎不可能的。當然這也不能阻止中國車企在中型轎車市場的探索和嘗試,從吉利博瑞到長安的銳程,從傳祺的GA6/GA8到榮威950,中國車企一直在努力。
而從最近幾個月中型轎車的市場來看,涌現出了很多自主品牌的身影,甚至是進入到頭部主流陣地,比亞迪、紅旗、長安、吉利,包括新勢力,紛紛在中型車榜單上占據一席之地,打破了中國品牌做不好、賣不好中型車的魔咒。
深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與中國品牌的集體崛起有關,另一方面也和他們在中型轎車打造時的產品策略有關。比如目前占據中型轎車冠亞軍的秦L和 海豹06,除了有比亞迪品牌優勢和新能源因素加持外,其實也跟其定價區間有關系:10萬出頭就能買到中型轎車,空間大、油耗低,何樂而不為?
這種越級競爭的產品策略,從比亞迪、吉利,到奇瑞和新勢力,屢試不爽。以至于整體市場的大盤,也出現了一些超出常理的變化,即中型轎車的總量已經超過緊湊型轎車的銷量了。來自乘聯會8月份的數據顯示,緊湊型轎車當月銷量26萬輛,而中型轎車的銷量則達到34萬輛。前8個月,緊湊型轎車和中型轎車的銷量分別為223萬輛和221萬輛。照這個趨勢,原本拉品牌形象、樹品牌高度的中型轎車即將成為轎車市場的走量主力。
由于中國消費者更青睞大空間的車型,所以這對于合資車企而言,越級的產品定義,已經是默認的一種玩法和規則,就像很多新能源電車,5米車長3米軸距原本應該三四十萬元的定位,才賣20萬元的價格,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
所以,未來合資車企要想活下來,也得走上這么一條道路,中型車的尺寸賣緊湊型的價格,中大型車的定位賣中型車的市場,將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250766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