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全新一代唐上市后,6月27日,比亞迪年產能24GWh的動力電池工廠在青海正式下線。同時,比亞迪宣布2020年動力電池總產能將增至60GWh。
下線儀式現場
位于青海南川工業園的比亞迪動力電池工廠,占地1500畝,相當于14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這一巨型電池工廠2019年全部投產后,年產能可達24GWh,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若以比亞迪剛剛上市的全新一代“唐”(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的電池為20KWh/輛計算,相當于可滿足120萬臺“唐”的電池需求。
比亞迪青海動力電池工廠
根據規劃,2020年比亞迪動力電池總產能預計可達60GWh。此前,廣東深圳和惠州的兩個基地,共計為比亞迪帶來了16GWh的動力電池年產能。
活動現場,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電動化已經成為定局,各國禁售傳統燃油車的時間表已經陸續發布,新能源汽車行業將迎來更大的爆發。”
除了規模巨大之外,高度的智能化、信息化也是比亞迪青海電池工廠的一大特點。
青海電池工廠采用的是比亞迪全球首創的第六代動力電池產線,整個生產過程,不僅由近百個機器人、MES信息化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智能物流系統以及多功能無人搬運車,實現產線的自動化和信息化,且能夠將全自動生產線的硬件、軟件實現智能互聯,使得工廠在智能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方面達到全球頂尖水平,生產效率領先行業5年以上,助力智能制造升級。
青海動力電池工廠產線
“無論這塊電池處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只要掃描電池上方的二維碼,就能了解關于它的一切信息”,比亞迪副總裁、電池事業群CEO何龍介紹道。
電池進入“掃碼”時代
這一功能的實現,正是得益于工廠的信息化系統。產線配備的MES系統,即是實現高度信息化的關鍵之一。通過這一系統,可以實時收集生產過程中所有設備/產品的相關信息,相當于給每一塊電池設置了唯一身份標識(ID),從而可以智能追溯電池的原材料批次、關鍵參數、經過的工序、生產時間及操作員工等信息。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及時反饋的設備/產品性能等數據進行分析,能夠對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進行預防。
產品一致性、穩定性和能量密度,被廣泛認為是電池的“關鍵”指標。比亞迪產線除采用“航天級”極致工藝標準,配備諸多智能化、信息化系統外,還進行了超乎尋常的“集成式”設計——集成了配料、涂布、輥壓、分切、卷繞、裝配、注液、封口等一系列功能模塊,工序多且復雜。這種“全流程、一站式”的產線設計,極大地排除了因生產中途觸碰/搬運半成品而摻入雜質、溫度濕度變化等各種有可能降低產品品質的因素。
為了進一步降低人為觸摸產品的概率,搭載電磁/光學等自動導引裝置的多功能無人搬運車也被安排在產線,用于極片轉運等多個制造環節。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李艷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7116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