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德時代首席執行官曾毓群現身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CEO Nicolai Tangen主持的播客節目,針對全球電池技術領域的競爭態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Nicolai Tangen指出,在全球范圍內,涉及電池技術的研究論文中,有三分之二出自中國學者之手,而美國僅占12%,此外,中國還擁有超過50個專門針對電池技術的研究生課程,相比之下,美國的數量則少得多。面對這樣的數據對比,Tangen不禁發問:其他國家如何才能與中國在電池產業上展開有效競爭?
曾毓群用一段他與前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對話作為回應。默克爾曾在中國訪問期間提出疑問,德國作為傳統汽車制造業強國,在發動機和變速箱制造方面有著深厚積累,為何卻難以在電池制造領域取得同樣的成就?對此,曾毓群解釋說,雖然在全球范圍內,電化學這一學科并不被視為高端領域,導致許多頂尖學府及學生更傾向于選擇金融或半導體等更為熱門的專業方向,但在國內,由于教育資源分配及市場需求的不同,仍有許多大學持續投入于電化學研究,這也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電池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
據曾毓群透露,寧德時代目前擁有一支由兩萬一千名工程師組成的強大團隊,其中不乏數百位博士以及眾多碩士研究生,這些人才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背景,更積累了三至五年的實際工作經驗,成為推動企業乃至整個行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他認為,對于希望在電池技術上追趕甚至超越中國的國家而言,加強相關領域的教育投入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在電池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曾毓群也強調了持續創新的重要性。他表示,寧德時代之所以能夠保持領先地位,關鍵在于其對研發的高度重視以及對新技術不懈追求的態度。未來,隨著全球對于清潔能源需求的增長,可以預見,電池技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唯有不斷突破自我,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此次對話不僅揭示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電池制造方面的優勢地位,同時也為其他尋求在該領域有所作為的國家提供了寶貴啟示。通過加大對教育特別是基礎科學教育的投入,有望為本國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技術人才,從而提升整體競爭力。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住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已成為各國政府與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AI同學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24710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