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內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階段,汽車市場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無論是汽車廠商、經銷商還是消費者對于汽車市場未來表現都捉摸不定。為此寰球汽車董事長兼CEO吳迎秋推出【高端對話】欄目,同各家車企負責人共同探討車市未來發展趨勢。
第六期:對話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
最近,關于小鵬汽車的話題很多。剛剛拿到B+輪40億元融資,又跟蔚來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斌打下了年底萬輛交付的賭局。賭約話音未落,品牌發布會上關于“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不在制造”的幾頁PPT,便惹得輿論一片嘩然。一時間,小鵬汽車被放在了聚光燈下。人們突然發現,小鵬汽車在前一個階段,已經完成了7輪融資,累計融資超過100億元。公司估值高達250億元,并且已經開始向產品量產投放做準備。
今天,新勢力造車正進入第二輪發展階段。上一輪不少新勢力車在關于資金、制造、交付等諸多問題上,被業界廣泛關注和質疑。有人甚至說,第二輪發展,新勢力車企誰能解決好上一輪發展未解決的幾大問題,誰能抓住互聯網的“新”,誰就有可能進入這一輪的舞臺中央。
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汽車商報總編輯吳迎秋(左)與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右)
小鵬汽車取得的這些成果,讓人刮目相看。有人說,這與其董事長何小鵬的互聯網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那么,何小鵬為什么會從互聯網行業過來跨界造車?小鵬汽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他們是怎么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對于新汽車,何小鵬又是怎么思考的?前不久,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汽車商報總編輯吳迎秋與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進行了一場深度交流。我們發現,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真正的互聯網人反而更加注重新舊融合,更加注重綜合發揮互聯網經驗的優勢。
真正的互聯網人造車
吳迎秋:最近,我見了不少造車新勢力企業的老總。私下里,我曾問過他們了解何小鵬嗎?大家的回答,感覺好像都不清晰,只知道你原來是阿里巴巴做UC瀏覽器的,做得很成功。
互聯網新汽車的第一輪熱潮過去了。在第一輪浪潮當中,我們常??吹?,處于舞臺中央的人,不得不面對很多問題,比如交貨周期、錢等,并且,在那樣的拷問下,他們多多少少顯得有點被動。那么,第二輪浪潮,什么樣的人能成為代表?誰能走進舞臺中央?圍繞第一輪浪潮出現的問題,直到今天沒有得到解決。他們能不能解決?小鵬汽車在第一輪浪潮中的形象應該是模糊的,低調的。今天不同了,先是你們對外宣稱完成了B+輪40億元的融資,接著輿論上又熱炒你與蔚來李斌的“口水仗”,馬上你要將自己的新汽車推向市場。事實上,你已經不知不覺地站在了第二輪浪潮的舞臺中央。對于你來說,首先要接受的拷問就是:你是誰?你憑什么能成功?
我們就從這里說開去吧。
何小鵬:我大學畢業以后,做的是TOB的生意,就是跟中國政府、運營商做生意。那個時候一直在想,什么時候我們做的產品,才能不僅賣給大客戶,而且也賣給最終的用戶。2004年,中國的PC互聯網已經起來了,移動互聯網剛剛開始,那時候聯網的速度很慢,但是基本的移動互聯雛形已經出現。
當時我們就在想,未來手機是不是可以像電腦一樣,甚至比電腦還有不同,能做很多事?一個很原始的想法冒了出來:做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公司,做手機的郵箱,做手機的瀏覽器。當時,跟我們一樣做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公司,全國差不多有1500家。可以說,我們是第一批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
2004年,UC瀏覽器創立,我主要負責企業內部管理,管產品、運營,構建企業運營體系。創立UC后,我們學會了如何在一個月四個億活躍用戶的情況下,去做好用戶體驗和用戶運營。此外,在互聯網創業中,我們也學會了如何戰略轉型。UC經歷了四次戰略轉型:從做企業市場到做個人市場,從做一個工具到做多個工具,從做多個工具的國內市場到做它的國際市場,然后從做產品到做內容服務體系。在四次戰略轉型中,我學到了大企業如何管理,企業如何才能夠有效率,哪些風險會導致企業垮掉,我也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個商人,學會了如何了解數據,如何使用大數據的邏輯。
2014年UC被阿里巴巴并購了,這是當年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并購案,并購金額差不多有40億美金,股票加現金,大部分是股票。這次并購也成為了中國科技企業大型合并案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與阿里整合之后,我也學到很多知識,管了更多業務線,對數據、商業、競爭、戰略的思考,有很大的不同。
吳迎秋:40億美金,對于很多人來說其實很重要,凸現了這件事在互聯網界的地位。
何小鵬: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開上了特斯拉。我覺得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對一個硬件產品的描述,和對一個軟件產品的描述,完全是兩個維度。我在2014年開特斯拉之前,早就聽說了埃隆·馬斯克。但是,我從來沒有太關注過這個事情,因為我一直沒覺得汽車還能造出什么不同。但是,2014年拿到中國第一批特斯拉,開起來之后,給我的沖擊非常強烈。
吳老師:什么沖擊?
何小鵬:原來一家互聯網企業還能夠造車!這是第一個沖擊。第二,這款車跟其他車在使用上有非常大的差別。因為是電動的,它很安靜,加速度很快。它還有一個很大的屏幕,可以讓人機交互體驗完全不一樣。它給我帶來特別多新的沖擊。
我覺得在軟件行業,很多人體驗一個產品,就是在應用商店下載它、使用它。如果好繼續用,不好就卸載或者不管了。汽車行業要去創造一個好的體驗難度很高,但是一旦你把這個產品做好,它所帶來的口碑將非??捎^。我覺得中國一定要有人造出高性價比、強自動化的車,并且形成好的口碑。它剛開始規模不用很大,甚至,剛開始有幾千輛到幾萬輛的銷售規模就足以產生未來口碑的種子。
2014年,我覺得這個時代會到來,就先去找團隊。后來找到了小鵬汽車,當時叫橙子汽車。這個團隊很年輕,他們做過從0到1的新能源車的全過程。而且,他們學習能力很強,執行力很強,能夠說到做到。另外,他們還愿意招聘比自己更強的人,并且把他們聚合在一起。我覺得,這些特點是橙子汽車當時走得很快的原因,也是我愿意投資他們的原因。
互聯網以點撬動整體,造車則靠體系的力量
吳迎秋:這一段經歷很多人不知道。2014年,阿里的收購轟動業界,凸顯了你在互聯網領域里是個有地位、有影響力的人。其實,你是互聯網領域里的一個重量級明星。你搞汽車的動機也很有意思,是2014年擁有了一輛特斯拉。它讓你看到、感覺到了互聯網領域的人,也可以造出一款跟傳統汽車不一樣的車。所以,你相信自己也能行。你做汽車的過程從投資人,到自己當老板;先讓別人干,到自己上陣。你是真正的互聯網人進入到造車這個領域。
很有意思的是現在很多人將新勢力造車叫互聯網造車,是互聯網行業的人進入到汽車行業來造車的。而經過第一輪熱潮之后,大家給它貼了一個標簽,叫PPT造車,光會說不會做。你怎么來看別人評價互聯網造車就是PPT造車這個事?
何小鵬:最開始是有少量來自互聯網的造車團隊,用了一些PPT的手法,取得了一些關注,但是最后沒有把事情做成,導致了大家給予不好的評價。從他們的邏輯來看,是期望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關注,通過關注獲得資金。我覺得這個模式在汽車領域很難,但是在軟件領域、互聯網領域是有可能的,因為這個代表了他單點的營銷能力。
互聯網創業與汽車創業不同,互聯網創業是長板理論,某一兩個點做得很強就好了。互聯網創業,把營銷做到極致,拿到錢,再把產品做到極致,其他都不管,它一樣可以成功。但汽車不一樣,汽車看到哪一個板短都得去補。如果只有一兩個板很長,其他板都很短,例如資源撬動不了、供應商撬動不了、安全體系有問題、資金體系有問題等,哪一個板有問題就都是問題,公司肯定要垮掉的。
我個人認為,部分互聯網汽車人不是做企業出身的。他們在互聯網公司里任過職,把互聯網的方式放到汽車領域里。最后他們會發現,汽車的設計、研發、供應鏈、生產制造、銷售、售后、運營,是一個非常長的鏈條,非常復雜,管控難度很高。所以,我經??吹接幸徊糠止荆闪⒑脦啄炅耍^去好像變化不大,就是因為他們在某一個點上用力過多,其他點沒有建好體系。我覺得他們在單點上突破了,但是體系沒做好,最后失敗了。這可能就是大家覺得他們講的比做得多的原因之一吧。
沒有健全的體系,企業會出問題的;沒有18~36個月的資金,這個企業是要慌的。我認為,造車到最后,還是要看管理能力、體系領導與建設能力、管理融合能力。PPT造車最大的問題在于,拿著互聯網的方法,放在造車領域里面,它活不到那個時間就死掉了。
大家對于互聯網人,最開始擔心能不能造車,再擔心能不能把車造好,后來又擔心能不能實現規模交付。因為一兩萬輛以上的銷售、交付,靠朋友圈是不可能做到的,一定要有一個真正的體系給予支撐。所以,現在小鵬汽車正在把體系建設當作更重要的事來辦。
我認為,PPT造車雖然有很多問題,但是他們還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他們雖然失敗了,但是讓市場看到了這個領域的價值。我們要看到他們的過程,避開他們踩過的“坑”,學習他們的經驗,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吳迎秋:在某種程度上看,你現在還背負了一個任務——給互聯網人造車正名?,F在在新勢力造車問題上,傳統車企、業內人士,對互聯網人的評價不高,但是你作為互聯網行業出來的人,如果這樣一個評價,你肯定也不答應。你認為,互聯網人搞汽車,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何小鵬:互聯網人對于用戶的洞察,對于新資本的了解,對于新營銷的體系構建,比大部分傳統制造業還是領先的。但是互聯網人,在制造領域有很多“坑”會踩,硬件和軟件的設計可能是類似的, 但是生產、制造、物流的交付是完全不一樣的體系。另外,互聯網是免費下載發行,這跟汽車銷售是完全不一樣的理念和體系。
很多互聯網造車企業,原來造小型硬件都會發生錯誤,硬說要把產品做到極致,但是最后做不到。即便產品做極致之后,怎么能夠讓用戶知道,讓用戶能夠產生購買行為,這個方面,他們也缺失了。因為他們想的是,當產品已經賣給這么多用戶之后,該怎么去運營這些用戶??梢姡ヂ摼W是重研發、重運營的,而傳統整車廠是重制造、重銷售。互聯網人如果忽略了這個邏輯,就會發現銷售不出規模,銷售不出規模當然就不可能運營出后來價值。我覺得做小型硬件的人,最后很多人踩的“坑”,就是忽視了供應鏈的力量,輕視了線下銷售的能力,太多看線上銷售。這是我看到的一些問題,其中有一些是我踩的“坑”,也有一些是我繞開了的“坑”。
互聯網人是有一些優點,但是要做一個硬件,特別是一個大型硬件,更多需要謙卑地學習。小鵬汽車第一個企業文化就是尊重傳統,別人在這個行業做了幾十年,要向他們學習。
傳統與互聯網,在更深層次融合
吳迎秋:這是你的切身體會,你已經看到了互聯網造車的短板,所以你現在做的很多東西,是在彌補這些短板。你的文化當中,有了一個尊重傳統的理念。這恰恰是過去一段時間新勢力造車缺乏的東西。有些新勢力車企帶著對傳統的批判而來,給大家帶來了很大沖擊,不僅僅是產品的沖擊,很多還是人為的批判。這是一個非常難界定的東西,我始終認為新汽車必須體現在“新”,同時應該向傳統學習。你怎么看?
何小鵬:我們理解新汽車,這里面有企業的角度,有產品的角度。從企業的角度,可以看到未來產品的發展。比如我把汽車企業的運營分為四塊:第一塊是設計研發,第二塊是供應鏈生產跟制造,第三塊是品牌市場銷售售后,第四塊大運營體系。原來互聯網公司干的核心是運營,也做產品設計跟研發,原來整車廠核心干制造跟銷售,也做一部分的研發,但是主要以集成為主。所以我對汽車企業運營做了一些變化。
第一條線,原來的整車企業核心叫做整車技術中心,他們主要干的是技術和集成,我把這個部門分五個部分,在這個之外我們增加了一個動力總成中心,主要做“三電”——電池、電控、電機。還衍生了三個互聯網體系,第一個叫自動駕駛中心,第二個叫互聯網中心,第三個叫AI產品中心。它們都是在車的不同領域,既有重點但也有交集。
在這五個部門中,核心研發強調創新、迭代,主要集中在偏軟件方面。在電子、動力上做一些自研,但不是全部。在整車集成上也要做研發,支持自動駕駛、支持互聯網、支持AI。從電子電器,到總線到嵌入式,到ECU包括智能儀表,因為我們這些軟件的研發,最后在硬件上要體現出來,這些要自研??抗趟俣忍耍也荒苌?,所以,在這條線上我們研發體系有很大的變化。
第二條線,我們的生產體系也有很大的變化。小鵬汽車是兩條腿走,先走的是合作。做太多事情,一家創業企業就會做死掉;同時也在自建。我們跟海馬合作,會把這個級別的車放那里做,把另外一個級別,會放在新的平臺上。實際上對于它來看,A級車的銷量比B級車還大,所以我們一起磨合,一起建一個新的工程,來把這個事情做好。
第三條線,品牌市場銷售售后,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葱袠I指數,我們跟新造車勢力的第一名差距20到30倍,今天我們差5%到10%。百度指數、微信指數,媒體跟大眾的關注度,我們不看自己內部的評估,自己內部評估不客觀,雖然第三方也不一定全部客觀,但它畢竟是一個維度。
我們花的錢很少,但在銷售體系上做了很多創新。今天我們計劃做七個方向,其中一個方向是把4S店收回來自己做。把4S店拆出來,拆成兩個2S。第一個2S是以銷售跟用戶數據為導向的2S,從原來的4S店里面搬到商場里;第二個是負責交付維修零配件的2S店,可以放在城市周邊去,成本下降,而且不用那么大的規模。
最后一個是運營體系。今天中國的功能汽車,沒有太多人做運營。小鵬汽車的運營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我舉一個例子,特斯拉97%的電子電器可以通過云端升級和管控,中國很多汽車根本做不到,小鵬汽車的第一款、第二款車型也做不到。雖然,能做到百分之幾十,還是差距蠻大的。電動汽車的半導體的數量,是原來汽油車的六倍,汽油汽車的軸承之間的連接體,是電動汽車的六倍。這意味著在大運營體系里,將來的問題大部分不是出自機械部件,而是來自于電子電器,來自于軟件。今天很多新車問題都是在軟件,軟件沒有云端的管控、監測、分析、升級、修復能力,問題很大。
第二個,當車交付給用戶的時候,如何讓用戶喜歡新的交互方式。我們現在對語音、視覺識別投入非常大,第二款車大家會看到特別多的不一樣。未來小鵬汽車會做一個自動駕駛的記憶功能,會記下來用戶使用習慣,滿足不同用戶習慣。
第三個是運營,以前的汽車都是靠零配件做起來的,今天的汽車在零配件之外用什么可以賺錢?我算過一個賬,小米手機大概一臺手機銷售后,一年可以產生一百塊人民幣的毛利,手機使用周期大部分是12個月。當然12個月之后可能淘汰給其他的朋友,或者家里的老人。汽車起碼五年,汽車產生的商業價值,起碼是手機的三倍到十倍,五年乘以五再乘以三至十,這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那是很大一筆收入。我們在汽車上所看到的商業價值,遠遠沒有發掘,但是商業想做好,必須把用戶運營做好,用戶運營做好,首先必須把用戶抓住,以及把規模抓住,這些都是依賴關系。
吳迎秋:你前不久對外講過,今后的汽車,是能自我學習,能自我更新的。你要的那個商業模式,可能希望通過這個功能產生效益、利潤。這對技術的要求是極其高的。最近,很多人在說,汽車要進入到AI時代了。我們大家都知道AI人工智能概念很新,但我們現在可能還沒到那個時代。你怎么看AI人工智能概念的?
何小鵬:智能汽車,英文叫AI汽車,它分“上半場”和“下半場”。
“上半場”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把硬件架構、軟件架構的基礎做好,把AI的初步能力應用做好,對用戶的運營和服務體系,上面有新的產品、新的內容,這是我們第一款車和第二款車已經會做的事情。
第二個階段,就像智能手機的第二個階段,出現了一些能夠去改變原來用戶的使用場景的東西,比如說微信出現后,人們打電話和發短信的頻率開始大幅度下降。但APP商城出現的時候,你在手機上使用其他能力的空間、時間大大提高了。AI汽車的第二個場景來自于自動駕駛和汽車新特色的內容和服務。但第二階段取決于第一階段的基礎。
這兩個階段之后,會迎來“下半場”。今天小鵬汽車也好,特斯拉也好,甚至包括國內少數企業也好,都還在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我們搜集用戶的數據,進行產品迭代,維持運營。明年我們會逐步發布很多AI汽車用戶的場景報告,例如用戶在干什么,他們的變化是什么等,這是我們擅長的事情。原來汽車企業是根本不在意這些的。我們還會發布一些新的指數、新的市場分析,去引導現在的體系。
從投資到投入,是看到了風口,
更是想做一番事業
吳迎秋:你講到點上了,新汽車的出現,一定是跟互聯網有直接關系。因為有關系,所以新汽車的出現一定是那批互聯網領域出來的人首先推動的。但是過去互聯網最擅長的沒有嶄露出來,沒有落地。你剛才講的應該是真正互聯網思維。這樣的想法,才是今后傳統汽車不好跟的。這才是小鵬汽車的機會。
當初你在互聯網創業的時候,有一千多家互聯網公司,最后成的也就幾家??梢姡皇撬谢ヂ摼W公司都能成功,能成的一定有可以讓人信賴的地方。今天,你們做新汽車,說的話可能有些人不信。但是,如果大家都了解了你的過去,知道你曾經在互聯網成功的時候,一定會后更多的人信你。畢竟,你第一次創業是在那樣概率下脫穎而出的,人們沒理由不相信你再次創業的成功概率。
當初找到了橙子汽車,投錢給他們去做,你投了多少錢?希望它什么時候能產出?
何小鵬:投了300萬美金左右。不光是我一個人,還有一群好朋友。那時候沒考慮那么遠。造車要很多錢,但沒有仔細地思考要多少錢。我認為300萬美元,大概能夠推動它到下一個階段,建一個小型的團隊,做出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這就是我的目標。后面我大概又投了五六輪,阿里巴巴也投了五六輪。通過不斷投資,企業達到了一個階段。
在那個時候,我覺得互聯網人造車,或者互聯網人做硬件,基本上是九死一生。我在阿里巴巴體系里也做了一些硬件,沒有成功。我也投了一些做硬件的企業,最后他們基本都轉型了,還是做軟件去了。
我投這家汽車企業,第一我相信趨勢,第二我相信中國會有一些新基因的團隊,能夠造出不同的車,第三我還是不確認,他們能不能把汽車真正地造出來,但至少他們說到做到,有執行力。找到橙子汽車,第二年就改名叫小鵬汽車。小鵬汽車的創始團隊說到做到,學習能力很強,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能夠用這么少的錢把車造出來,能夠很好地行駛,能夠迭代,能夠容納更多人。所以,我一路支持,他們也一路做得不錯。
吳迎秋:你先開始作為投資人,最后又是什么讓你自己來干了?
何小鵬:很多人跟我聊過這個事情:你投了小鵬汽車,又挺喜歡電動汽車的,又在開電動汽車,為什么不去造車?我當時給他們一個理由說,我很喜歡美食,但是不代表我要去開個餐館。當你進去之后,你就覺得它不是你的愛好,是很苦很苦的事情。
一直到去年2月16號,我才產生要自己干的想法。當時非常的巧,我的孩子出生了,我在陪產。這時候我的一個朋友,那幾個投資人之一,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新汽車變化時代到來了。這個時代特別好,一定要進來,你不進來企業雖然能夠把事情做出來,但是不一定能夠把事情做大做成,一定要進來。他給我講了半天,當時觸動我最強烈的一個感覺是,我的孩子出生了,他以后會問爸爸你是干啥的。如果我跟他說爸爸是做投資的,他很可能會沒有很強烈的自豪感。我覺得有必要做一些事情,做點不同的事情。
吳迎秋:如果你骨子里都沒有那樣的一種特質,一般人不會去干。汽車就是濕手抓面,一旦你沾上了,很難甩掉。你進去了,是脫層皮、脫胎換骨還是累吐血,都是自己找的。你有的不僅是勇氣,還有一份對事業的責任感。
現在大家討論新汽車的生死問題都和錢有關系。你剛才也講到,在資金上,至少要做18個月的準備。在錢的問題上,你似乎給大家留下了這樣印象:小鵬不缺錢,小鵬要錢就有錢。A輪、B輪,最近又B+輪,小鵬似乎很容易。原因是什么呢?他們看重你什么?是因為你在互聯網的朋友圈有關系,還是大家對你過往經驗的信任?對錢的問題你又是怎么考慮的?
何小鵬:沒沖進來之前,我也覺得錢挺難的。因為我以前在做UC的時候,十年融資了十億人民幣。去年一百億的收入,凈利都二三十億。在最開始做汽車的時候,我心里想,我要融10億、20億美金,反正中國所有科技企業放在一起,融超過20億美金的企業,絕對不超過十家。我沖進來之后,感覺今天中國的VC和各級政府,對于硬件加軟件這個大市場的看好度正在直線上升。第一點,是大勢在幫助我們,“風”吹的地方更容易拿到錢。第二點,我們提了一個挺大的夢想。只有大的夢想,才能吸納住更多更強的人進來,并且為之一起而努力。這樣可以吸納很多人,而這些人放在一起,所做的事情又會讓資本方更加相信這群人。第三點,我們自己也投了不少錢。這會給很多人信心,我們是愿意真正投入的,把這個事情做好。
強大的朋友圈我覺得意義不大,朋友圈很強大不代表他們愿意真金白銀投給你,這是兩回事。投錢給你是真的相信你,愿意賭你這個事情。朋友圈只是代表你可以連接到他們。過去我們創業那么多年,給人產生的口碑、信任,真的是一步一步積累出來的。我們很追求說到做到。做產品的人經常說,要超出用戶期望,就是做的要比說的好一些,不能說全部都好,但是一定要有差異化的亮點。從營銷角度來看,最好是說的比做的都好,我進汽車行業發現,很多車企在概念車上,把想象力都說完了,反正你能想到的它都做了。
交付賭局的本質,
是技術實力和品質控制能力的比拼
吳迎秋: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有人在說,你跟蔚來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斌打賭的事。我相信這件事跟你的造車經歷和體驗是有很大關系的。你去年生產的這批車,一共多少輛車?
何小鵬:300多輛。
吳迎秋:你認為李斌實現不了萬輛交付。這個判斷的依據,我相信一定與這300輛車的制造運營有很大關系。
何小鵬:去年的2月,我在小鵬汽車做了一個演講。演講完我問大家,每天開電動車的人舉一下手,下面坐了接近兩百人,一個都沒有。我又問偶爾開電動汽車的人舉手,多了一個。同樣的問題,我在北京、廣州的科技大會上問了三次,舉手的是只占參會人數1%到2%。這就意味著做電動汽車的人不開電動汽車??萍既Φ娜耸亲钣绣X,也是最有可能探索新事物的人群。他們也不開電動汽車,怎么能把電動汽車造好?電動汽車的市場還沒有真正培養起來。
吳迎秋:你跟李斌打賭,我覺得這個賭挺有意思,其實講出了很多真實的東西。一個是質量可靠性、一致性等問題,確實是困擾新汽車的一道坎,必須要過。第二個,你現在也許過了這道坎,但是用著用著問題就暴露出來了,這個可能現在是無解的,他也許今天真把一萬輛車賣出去了,但是到明年這個時候能否保證不出問題卻誰也難預料。這個賭要賭到明年這個時候,可能才能看出誰對誰錯。
你們現在售出的300輛車,你應該也掌握了很多反饋信息。你覺得,大家對新汽車最關心的到底是什么?說到質量可靠性問題,它對消費購買行為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何小鵬:我之所以打這個賭,核心點還是品質交付。而品質交付里面,最難的我認為來自于兩個部分的創新。
第一個是三電——電機、電控、電池體系,能不能做得好。我強烈認為中國對電動車的管理,對電池的管理應該達到IP68(P是Ingress Protection的縮寫,IP等級是針對電氣設備外殼對異物侵入的防護等級,來源是國際電工委員會的標準IEC 60529。IP68為當前最高等級),而不是IP67,IP67和IP68差異是什么?一個是電動車在水里泡一個小時沒問題,一個是泡24小時以上沒問題。中國現在城市內澇現象非常嚴重,隨便一場大雨城市的很多地方就淹了。淹肯定不止淹一個小時,淹一晚上很正常。如果淹一個晚上這個車的電池就報廢甚至燃燒,這是多大的風險?;ヂ摼W上搜索一下可以看到,現在電動車浸泡之后,很多是掉電,這種感覺很不好,風險很高。
第二個是基于互聯網和智能化的,基于軟件創新的能力,是不是穩定。我們是自主研發,而很多公司都是第三方在做。第三方比自主研發的要差,因為我們都知道運行程度、運營程度是不一樣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研體系剛開始從0建到1,建設難度也很高。一個是長遠越來越好,一個是短期會快一點,如何運用自研和第三方,對我們是很大挑戰。
我跟李斌打這個賭,是因為看到他內部在這兩個方面確實碰到一些困難。在這兩個地方很容易出現很多的問題。但是大部分人最開始視線都是傳統角度,你的工藝怎么樣?你的制造產能行不行?你的供應鏈有沒有問題?我相對擔心后者,在上述那兩個方面能不能做好。我發現,國內有很多做過汽油車的廠家,做的第一款電動汽車,都是在這兩個地方出了大問題,所以不敢交付。
我們這種企業比他們還復雜,組織新建設的,渠道也是新建設的,整車能力也是新建的。我們等于同時在做五六個創新。他們在做兩、三個創新都碰到了挑戰,為什么我們這些人做五六個創新沒有問題?我相信有些人可以克服困難,也許李斌可以,也許我也可以,但是我覺得要給更長的時間,要做更充分的準備,要做更長的階梯把這個坎給過了。一旦我們過了這個坎以后就會發現,我們走過的創新之路,必須從組織和基因層面去改變。某種角度,我認為在這兩個體系上,很多人都忽視了。
吳迎秋:你打這個賭,從本質上來說還是負責任的,而且也是實事求是的。如果李斌到了年底交付了一萬輛,這個賭約該怎么算?那個時候你怎么說?
何小鵬:這個賭無論怎么樣,對于新造車勢力,或者互聯網造車都是雙贏的。如果李斌贏了,他的好處在于互聯網造車勢力里面,有人可以在規定時間交付足夠的車,雖然不是很大量,但是量也不小。對整個供應鏈,對整個行業的認可度,絕對是好事情,當然必須是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如果最后李斌看到了一些問題,更穩健了,比如說只交付了五千到一萬輛,這也是好事。最怕交付之后出來大量口碑問題,這就嚴重了。
吳迎秋:一丁點兒的問題都不能出。后進入品牌、弱勢品牌,容錯率低是個客觀現實。如果是一個品牌力很強的產品出了問題,他們還能承受得住。但是對一個小企業,對于一個后進入企業,一個新企業,出一點問題可能就是滿盤皆輸的。這個賭打得非常有價值。對所有的新汽車來說,真的不能有半點馬虎。質量可靠性、穩定性、一致性問題非常重要。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明白,這個賭誰輸誰贏并不重要。
回到產品上,讓你來評價小鵬汽車,它跟其他新汽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何小鵬:核心點就是我們在做一個大眾能買得起的智能汽車。而智能汽車的核心能力,在于通過大量的自主研發,把互聯網和自動駕駛、產品體系做好。我們認為,做很便宜的電動汽車,產生不了智能化的能力;做一個很貴的車,產生不了規模,沒有后端。
我們認為從某種角度來看,電動汽車很難跟大眾和豐田這樣的企業競爭,而智能汽車因為有強大的中國化基因,是完全有可能的,先活著,你才有可能向更大的企業去學習,或者有同臺競爭的可能性。
今天一開始如果只做電動汽車,也許你通過營銷、通過某些方式能夠進入到這個市場,但一旦這個市場真正打開之后,你會發現競爭無比慘烈,那時候你就沒有差異化,你得拼渠道能力、營銷能力。你可以活著,但是你很難變大,更別說變強。今天從長線來看,我們要變大、變強是一個目標。但是,這個過程中又有很多變數:能不能活到那一天?錢夠不夠、管理跟不跟得上等都是可能面臨的問題。
吳迎秋:你說得很對。今天的造車新勢力已經是諸侯割據的局面。諸侯割據,就一定會出梟雄來整合局面,統一亂局。誰能做梟雄?誰能抓住機會變大變強,成為梟雄?這對所有新勢力車企來說既是新一輪發展的機遇,也是嚴峻挑戰,對小鵬更是如此。
何小鵬:謝謝吳老師。
來源:吳聲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80270
以上內容轉載自吳聲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