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智能汽車來說,軟件正在成為決定用戶體驗的關鍵因素。
即使在原有的位移屬性上,汽車也正在被加入如「自動駕駛」這樣的全新功能。更不用說在車聯網、IoT 層面,越來越多的場景逐漸在汽車上實現融合。而實現這些功能的關鍵,除了汽車架構的電氣化升級之外,背后的軟件也至關重要。
僅從零部件層面看,汽車內部的儀表、車機、自動駕駛系統、電機、電池等等部分,背后運行的代碼也越來越復雜。根據預測,到 2030 年,電子產品和軟件將占據汽車 50%的 BOM 成本,軟件又占其中的 30%。
作為汽車行業內最大的嵌入式系統供應商,黑莓 QNX 也向外界透露了近期的一些動態。這些動態背后,其實也揭示了黑莓 QNX 對上述趨勢的應對方式。
一直以來,黑莓 QNX 系統都是以安全和穩定性作為核心競爭力的。也正是如此,包括全球 10 大主機廠中的 9 家以及前 7 大 Tier 1 都在產品中采用了黑莓 QNX 的相關技術,其中包括駕駛員輔助系統、數字儀表板、連接模塊、免提系統和信息娛樂系統。
特別是在汽車虛擬化儀表(液晶儀表)領域,由于黑莓 QNX 的安全和穩定性,一直以來都是主機廠優先選擇的合作伙伴。
但是在車機娛樂系統部分,除了安全、可靠性要求之外,系統的擴展性也十分重要。畢竟在當前這個節點,很多主機廠在開發車機系統時,還處于「有沒有」比「好不好」更重要的階段。
這也導致了在車載娛樂系統端,像 Linux、Google Android 這樣的免費開源系統,逐漸成為主機廠在開發車載娛樂系統時的選擇。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很簡單,開源系統能夠更靈活、開放地滿足主機廠對車機功能的定義和需求。例如安卓背后的龐大生態,如果在安卓環境中開發,就很容易在車內落地。
黑莓是如何應對這個情況的呢?
在 2015 年,黑莓 QNX 就推出了 QNX Hypervisor 1.0 的版本。通過這種虛擬機技術,開發人員可以將安全關鍵型系統(例如主控制單元)與非安全關鍵型系統(例如信息娛樂)進行分區和隔離,確保在系統出現故障時隔離關鍵系統并對其進行安全管理。
在黑莓 QNX Hypervisor 上,則能夠支持運行 QNX Neutrino、Linux 以及 Android 等操作系統。
時間來到今年,黑莓也宣布 QNX Hypervisor 2.0 版本被認定為符合 ISO 26262 ASIL D 標準,這也是全球首款通過 ASIL D 安全認證的商用虛擬機。
簡單解釋一下通過 ISO 26262 ASIL D 標準的含義。這意味著 QNX Hypervisor 2.0 已經滿足了在功能安全領域最高要求的安全等級。一般來說,ASIL D 級別的需求意味著一旦發生故障,部件會產生相當高的安全風險,往往會危及人員生命安全。
能夠獲得 ISO 26262 ASIL D 標準認證,也說明黑莓 QNX 對于系統安全的嚴苛要求。在此之前,QNX 操作系統也已經完成了 ASIL D 的認證。
而目前來看,我能想到 QNX Hypervisor 2.0 最直接的應用,可能就是在 QNX 的系統中運行安卓等開放的車機娛樂系統,滿足第三方應用等系統功能和擴展需求。 除此之外,自動駕駛系統也會是 QNX Hypervisor 2.0 主要的應用場景,這個之后我們再細聊。
除了宣布獲得 ASIL D 認證之外, 黑莓也宣布和馬瑞利中國達成戰略合作,將 QNX 數字駕駛艙平臺整合到馬瑞利的 Electronics eCockpit 和 Digitl Cluster 解決方案中。這套方案計劃將在明年量產,最多支持 3~4 塊大屏,計劃將會應用在馬瑞利中國的客戶群體中。
事實上,這已經是馬瑞利中國和 QNX 自 2016 年以來合作的第三款硬件平臺。在這之前,雙方合作的產品已經由馬瑞利中國供應給了國內 4 家主流廠商。
另外,黑莓 QNX 也宣布和威馬達成戰略合作。威馬將在下一代車型中搭載 BlckBerry QNX Neutrino 實時操作系統和其他 QNX 軟件產品。
作為合作協議的一部分,威馬汽車將采用包括 QNX 數字駕駛艙平臺和 QNX 安全虛擬機在內的一系列 BlckBerry QNX 軟件和服務。這次和黑莓 QNX 合作,也能看出在系統穩定和安全性上,威馬有了更高的要求。
很明顯,黑莓 QNX 想通過以上方式,在智能座艙以及車載娛樂系統層面,獲得足夠的競爭力。畢竟從目前國內的開發環境來看,安卓是毫無疑問的主流。特別是背靠著巨大的第三方生態以及開發者資源之后,自主品牌和新造車勢力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在車機系統的選擇上傾向于安卓。
但安卓本身的問題也不少,例如系統穩定性和安全等級不足。由于安卓不是為車載環境專門開發的系統,所以移植到車內之后,移動端漏洞多、不穩定的問題依然存在。這些都可能會成為未來黑客攻擊汽車的途徑。至于另一個開源軟件 Linux,也需要大量投入,進行定制化的開發。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黑莓 QNX 在車載娛樂系統中就有了足夠的競爭力。特別是對國內市場來說,供應商和主機廠已經有了一套熟悉的產品開發邏輯。再加上中國特色的「汽車+互聯網」融合的趨勢,這些都和黑莓 QNX 所熟悉的全球市場有很大區別。
因此如何吸引廠商甘心為黑莓 QNX 的產品付費,除了產品硬實力過關之外,能否實現和本土化產品研發體系的完美融合,背后的商業邏輯也同樣重要。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05870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