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逐漸成為全球經濟聚焦的中心時,隨著一場疫情的突然爆發,很多行業與企業不得不開始了“去中國化”的考慮。
3月16日,美國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表示,白宮正在準備一項總統行政令,計劃將醫療供應鏈從中國等國家轉向美國,以降低對外國醫藥的依賴。隨后,美國白宮顧問庫德洛也提出建議,美國政府應支付所有搬遷費用,以協助所有想離開中國的美國企業。
4月7日,日本內閣會議也通過了一項空前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7萬億人民幣),而其中超過2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將用于支持日本企業的供應鏈改革。尤其對于一些嚴重依賴某一國的商品和零部件,日本政府將予以補貼的方式,幫助把相關商品的生產據點轉移到日本國內或其他國家。
盡管目前這些條令中有的還只是建議,有的只是疫情之下的應急之舉,但毫無疑問的是,伴隨著此次疫情的發酵,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某一產業的生產制造過度依賴于某一地區,將會造成巨大的風險。
而一旦各國開始全面實施行動,那么汽車行業很可能首先“被點名”。
中國已成全球制造業樞紐
雖然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球已經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但在這之中,中國顯然占據著更重要一些的地位。
據日經網推算,中國制造業的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就被拉低67億美元,尤其是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受到的影響更為嚴重。以韓國為例,如果中國制造業生產減少100億美元,那么中國廠商從韓國的采購額將減少近3億美元。此外,再加之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應減少,完成品的出貨逐漸困難,生產也將下滑約2億美元。
在這之中,汽車產業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事實上,2月份,當疫情還未全球蔓延之時,很多車企就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
第一電動網曾做過相關報道,2月中旬,由于湖北工廠的復工時間被一再延誤,用于全球車輛生產的零部件無法及時供應,日產位于美國、英國、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和西班牙的工廠將不得不相繼停產。
韓國也同樣如此,據韓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目前韓國車企70%的零部件均來自于中國,有170家韓國第一、第二批零部件供應商工廠在中國運營,總數達到300家。
除此之外,捷豹路虎、菲亞特·克萊斯勒等公司也都曾宣布,其在海外的工廠因受中國供應零部件的短缺,而不得不陷入停產。
據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數據,目前中國共有10萬余家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為全球的汽車生產貢獻了8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而海關總署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出口額超600億美元,其中外資在華企業的出口額占40%。
全面“撤出中國”可能性不大,但依賴性會減小
全球制造業,尤其是汽車制造業對中國高度依賴,也反映出了中國同樣也十分依賴于外資企業。
據經濟數據庫CEIC Data數據,近十年來,FDI(國際直接投資)總量累計占中國GDP總值的41%-48%。中國商務部數據也顯示,外資及外資企業對中國的GDP貢獻值達16%-34%,對就業的貢獻率也達到了11%-29%,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
如此,一旦其他國家開始行動,決定減少其本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及比重,中國的經濟也勢必將受到影響。
事實上,“撤出中國”的口號,早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打響之時,就已響起。而隨著此次疫情的爆發,更多人再次將目光聚焦于此。
對于“協助所有想離開中國的美國企業”的建議,庫德洛進一步表示,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用于費用補貼,如廠房、設備、知識產權結構和裝修等。
而在4月8日,德國媒體也報道,德國聯邦內閣決定修改《對外貿易和支付法》,旨在阻止遭受疫情打擊的德國企業被外資趁機收購。對此,德國經濟界和時評人士認為,修法的目標指向中國,其國內輿論甚至認為,這是德國“脫鉤”中國的表現。
不過,對此,經濟分析師云松令卻認為,沒有必要過度擔心。“我覺得各國企業在疫情后更多會考慮產業鏈多樣性的好處,而并非全部撤出中國。”
對此,他進一步解釋,“過去半個多世紀,人類所遭遇的全球性風險較少,所以大家越來越少考慮風險的問題,越來越多考慮效率的問題,所以供應鏈越走越像刀鋒,雖然鋒利效率高,但也同樣使得全球范圍內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情況,風險特別大。”因此他認為,“解決風險的辦法就是增加冗余度,所以肯定不會轉移走,但肯定不會那么強地依賴中國了。”
同時,他分析,“供應鏈格局的變動應該也不會是一下都走掉的形式,而是先在本國自建,或尋求供應商,穩定好之后,再慢慢減少中國業務。”
而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則認為,“脫鉤”主要可能在別的行業,汽車行業內的可能性不大。“汽車產業鏈比較長,和其他產業鏈不同,更為復雜一些。因此如果想把中國的工廠遷移到別的國家,損失會很大。除此之外,整個物流、供應商也都是在中國建立的,如果全部搬移,也很困難。以及如果遷移到其他市場,還需要重新去做市場推廣,這個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挑戰性也很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13950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