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13日,2020年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舉辦。本次論壇以“冬芽”為主題,在后疫情時代經濟下行、行業寒冬等特殊情況下,首次政企媒攜手,由汽車商業評論雜志和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主辦的盛會。
目前,全球汽車行業正在迎來新的變革,汽車設計也將出現更多可能性,如何創造出滿足出行需求和生活體驗的移動出行空間,成為汽車設計師的新挑戰。未來的汽車設計該如何發展?汽車設計的變革困境是什么?
8月13日,東風集團商品開發部部長李瑾南,華中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蔡新元,武漢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李卓,showcar 產品戰略專家張文杰以及軒轅大學創新設計學院院長孫學琛在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就“創新大設計和車企轉型變革”議題進行了討論。
以下為討論實錄。
孫學?。悍浅8兄x,幾位專家能夠撥冗和軒轅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共同探討我們今天這樣的一個創新大設計的這樣一個話題。剛才給大家先做了一個鋪墊,就是我們今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個主題,以及這個主題當中,我們希望做到的一些鼓與呼,現在也是想聽聽各個專家的一些建議和意見。
當然我們剛才是叫從世界設計組織的角度,它的一個定義我們理解到,原來設計在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用戶體驗等等這些方面,都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所以,這個里面我也想問問咱們真正的專家李主任,您也從專業學科的角度,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是不是這樣的,其他的行業,是不是也是這樣,真正的去這么使用設計的,是不是有一些很好的成功的案例。
李卓:非常感謝主持人,工業設計這個詞,應該說在現代。上學的時候很多人不清楚,但是現在我們可以說,有很多定義,而且國際工業設計協會,也對這個定義不斷的進行更新。總體來講,不管是怎么說,不管是美國、德國、日本、中國的定義,總體來講,它就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
這個活動可能會集成工程、學術、商業以及各種消費的心理。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這種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能夠為人們提供比較好的一種體驗,一種服務,或者說具體到某一個產品。當然它是一個系統的行為,所以我們說工業設計不是最后的產出的形式,可能落實到某一件產品上面去。它可能會是一個服務,可能會是一個體驗,近年來越來越講究這個東西。尤其是在我們智能化行車的時代,我們把汽車定義為第三空間,本身就是一種體驗。
我們說工業設計,設計的范圍也非常的廣泛。最常見的可能是產品設計,實際上環境設計,包括建面設計,人機交互這些方面都屬于工業設計。舉個例子,我所在的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我們前一兩年的時候做了一個非常大的系統型的設計,這是工信部的重大課題,做中國的豪華游輪。這個游輪,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屬于工業設計的一個范疇。
簡單來講,它不僅僅是外觀、外形的制造,而且里面的空間設計,空間規劃,包括房間里面的各種用品,這種文化的味道,我們講是東方的船,還是中國的文化,還是具體到比如說潮汕、江浙的文化的落腳點。所以是從內到外的,人上了船之后,視覺所接觸到的,所觸摸到的,所體驗到的全部都數量工業設計的范疇。
所以工業設計,我們講它的外觀,或者內涵是非常廣泛的,我們今天可能不會討論工業設計具體的定義。但是它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在我們的汽車里面,我們看到的儀表盤、方向盤、界面、HMI,上車以后的迎賓體驗,燈光的儀式感,其實都屬于我們工業設計的范疇。
孫學?。核怨I設計,真正能夠覆蓋的領域,我們需要重新整理。所以李主任,您剛才也說到了,關于環境設計,還有燈光光電的設計,我記得蔡院長,您好像是光電專家。我也是想跟您聊一下,今天咱們叫做創新大設計,這個里面其實也包含了空間的設計,包括跨領域的設計,您也給我們分享一下。
蔡新元:非常感謝這次會議的邀請,我今天來其實是想分享一下,我怎么看待創新這個問題。其實創新這個詞,應該講到目前為止,變成了一個沒有營養的一個詞,為什么?任何一個世界,任何一個行為,不加一個創新都不好意思。問題的核心在哪兒?是如何創新。誰能掌握創新的方法和策略。所以我覺得,因為孫院長在剛才的報道里面很仔細的聽,她其實講了非常多的創新的體系、方法。歸納成一點,未來是設計思維的天下,或者大趨勢是用設計思維的方式,來推進整個系統性創新的工作。
那么設計思維這個東西,因為我自己在學校里面教這個,某種程度上來講,非常的了解它的來源,整個的五要素的體系是怎么搭建的,為什么我很少在公開的場合討論設計思維?是因為我覺得,我現在更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可能是設計的權力是怎么產生的,因為思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就像我們剛才看了非常多的圖表,也分析了非常多的案例,我就問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國到目前為止,沒有辦法產生蘋果。實際上我們作為業界的設計師,應該講足夠的聰明,足夠的有學習能力。但是某種程度上來講,我認為我們真正的設計師缺乏的,不是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而恰恰缺乏的是創新的權力。權力是什么,一句話歸納出來,權力叫做對資源的支配和影響。
我們很多設計師,孜孜不倦,包括軒轅大學,我覺得非常好,大家都在做一個工作,我們都想去創新,但是,我們經常頭破血流,是因為設計的權力并不在你手里,設計的權力在哪里?我個人認為在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在于企業的領導者、管理者,我們叫做最TOP的管理者上面。第二個就是企業的基因,這兩者互為表里,管理者繼承了企業基因,他又承擔了這個基因進化的功能。
我也在德國讀過書,有一句話,叫做蘋果樹上長不出梨,你是什么樣的領導者,你的企業最終就會按照你的意志來辦,這就是權力構成的行業現象。目前在中國的企業里,我覺得作為一個領導者,一個最重要的能力,我把它歸納成四個字,叫做態勢感知。
其實,所有戰爭的決策,就像我們現在中美關系很糟糕,我就注意到中國建了一個非常新的研究中心,叫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研究中心,它每天在研究什么,美國的飛機走的哪條航線,全球的信息是如何匯集。我覺得一個設計的領導者,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其實就是感知我們的時代。如果他缺乏這種感知,很有可能就是最終作出的是一種錯誤的判斷。因為未來的市場到底怎么走,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沒有人知道的。
我們現在正在十四五的計劃,我那天跟一個專家討論的時候,也是講到汽車行業,就是說在十三五的時候,十二五的時候,誰知道會出現特斯拉,沒有人知道,它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它就是一種技術沖動下的社會演變的結果。那么如何去感知,我覺得首先抓住一個要點,就是天下大同,殊途同歸。
回到剛才孫院長講到的專業性的問題,講空間。我一直說空間是什么,空間一直從3千年前談建筑的時候,建筑的五要素,到今天的建筑,它的整個的演變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權力的演變過程。我們的建筑過去就是一種權力的標尺,一種權力的演進,我們做建筑的形式,空間的結構,其實都想彰顯一種權力感。
汽車難道不是這樣嗎?我們所有的汽車造型,所有的內飾,其實無不往外滲透著對權力的欲望。但是到了今天,我們覺得所有的社會結構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建筑不再是一個權力的結構了。
建筑,更多的是需要用,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的建筑是需要人去忽視它。我進到一個空間里不再感知這個空間,我感知的是我內心的一種共鳴,汽車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我們最新的汽車,我覺得去年CES發布的奔馳Actros,最典型的就是重新營造了一種沉浸式的環境,它已經極大的削弱了我們對一個車子常規的認知。包括我說一個汽車什么是權力,方向盤是權力。所以我們大量的集成,大量的各種功能在方向盤上,讓這種所有的駕駛感來自對駕控的掌握。
我歸納一下,我覺得我們正在處于一個權力被消解融化的環節里面。所有的創新卻都關注于如何掌控權力。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所謂的創新,是從領導者自身開展的一種對權力的自我消減。這樣的基礎之上,我們才有可能進行平權后的創新,我們才有可能不看長官的臉色進行創新。只有營造這樣的氛圍,我覺得中國車企才有可能擺脫模仿,實現真正的革命性的創新。
不知道能不能回答您的問題,總體上來講,幫您做一個廣告,我覺得剛才看了軒轅大學,我覺得你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叫做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什么,創造有影響力的人,讓我們做的更好。
孫學?。褐x謝蔡院長,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創造有影響力的人。接下來我還想,剛才蔡院長說到關于權力的問題,我就想到了咱們現在手握權力的,好像是咱們李部長,來講一講您這邊已經在做過的一些創新的探索。
李瑾南:接著蔡院長的話說,領導也在進化,車子如果造出來以后客戶不喜歡,所以領導也會變的越來越聰明,那是什么,要聽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聽聽客戶的聲音。我們現在出的每一款車型,造型師的主導權會越來越大,另外在上市之前,甚至在造型沒有決定之前,都會做客戶的測試,看看哪里喜歡,哪里不喜歡,尤其對不喜歡的地方要斟酌,這是趨勢,還是需要的,領導會尊重設計師的意見。
包括自主品牌的車,造型應該是越來越好看,越來越跟國際接軌,這個我想接著蔡院長的話說說權力的問題。
孫學?。何覀兊脑O計師現在已經有一些權力。
李瑾南:第二個就是接著孫老師剛才說的,汽車企業能不能做到蘋果的利潤,我看很長時間內做不到。所以我也很長時間以前,就判斷蘋果不會做汽車。但是設計會為汽車帶來溢價,帶來很高的溢價?,F在的客戶越來越年輕,可能我們確實需要開發出有型有色、有趣的車。剛才也跟蔡院長交流,說我們未來的車燈,會更加的有人性化,因為技術也在發展,會有30顆甚至100顆LED,這樣會在地面上展示一下我愛你,或者新的東西,這樣會有一種方式,這種一種技術,或者是客戶需求的展現。
但是我覺得第二個設計新技術,可能還要抓住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什么,就是對這種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也是越來越懶了,就是便利性。所以我們觀察到客戶在使用觸摸屏的時候,屏幕會做的越來越大,很多區域就夠不著。開車的時候去碰那個屏是很容易出事故的,所以這樣就誕生了語音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很早就有了,但是商業應用可能隨著大屏的出現才開始。
語音識別技術,可能僅僅打開車窗比較呆板,功能也有限,我們跟業內比較好的,百度的AI等等團隊合作,它更智能,比如說可以打開天窗,或者我要去吃個飯,說我想吃西餐,馬上都能識別出來,這樣就到了一種更加智能化的時代,這樣可能更接近于使用場景,這樣追求一種極致的客戶體驗,來給客戶帶來增值的服務。所以這個團隊,我們也在跨界的合作,比如說跟美團這些合作,我想吃西餐,馬上可以推薦附近美團的TOP3或者TOP5的餐廳,帶你導航過去,這樣就是一個無縫的連接體驗。
不管怎么說,追求技術的發展,追求客戶的極致體驗,應該是為車廠帶來增值利潤,或者更多客戶喜愛的很直接,也很有效,也是非常好的一個途徑,我們會堅持下去,謝謝!
孫學?。郝犇w介紹,我們才知道現在車企已經有很多圍繞著用戶去挖掘他的生活場景,去提供給用戶一整套甚至能夠達到無縫體驗這樣一系列的功能,是吧?這個地方也會想到一個問題,因為我也是在咱們車企里面差不多有小20年的時間。所以想問一下張總,如果業務流程已經有了這么大的一個變化,您覺得在組織架構的這個方面,它會不會也會有一些聯動?
張文杰:像蔡院長剛才說到的,要改變有決策能力這些人的思維。實際上這次藍皮書論壇,前幾天都是各個車企的主要領導到這兒來講,講到整個企業發展的思路。這一次的主題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從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面對這樣的轉變,這樣的挑戰,各個車企應該怎么做,大家討論得比較多,而且內容也是非常豐富。
我覺得像我們的創新設計學院更注重于怎么去落地。大家這次都想得很清楚、想得很明白,從傳統汽車到智能汽車的轉變實際上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每個車企都必須要做。大眾、豐田來講不覺得特斯拉是威脅,原因是特斯拉是互聯網的模式,它會把用戶、流量拿走,就像你使用慣蘋果就很難去改,特斯拉也一樣,通過不斷跟客戶建立聯系產生黏性,我相信未來特斯拉的車主隨著特斯拉不斷的演變越來越喜歡這個車,越來越熟悉和使用這個車。如果車企不抓住這個機會,用戶就沒有了,很難就抓住這個市場。
今天主題很好,談到創新談到工業設計,它不僅在工業設計方面,各個方面都面臨創新。原來傳統汽車有一段時間大家論斤去賣,意味著傳統汽車已經創新乏力,論斤賣不是我們的發展方向,因為它不能創造價值和盈利、賺錢。我們要想賺錢,要像蘋果這樣怎樣創造更大的價值,它一定是來源于創新,來源于品牌力,這就是我們將來的方向。
車企要想做到創新,一個是剛才說的領導者的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完全是用傳統的工業思維轉向互聯網思維、轉向數據思維,我相信這次變革對所有領導者的挑戰。企業基因決定了思維,如果要改變思維意味著改變企業基因,這個對所有車企都是非常大的挑戰。我相信通過這次“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很多領導者都親身參與了這個過程,我相信對于各位參會人員都會有很大的思想上的碰撞或者思想上有影響。
如果企業去做,到底怎么做?我相信思路改變以后,必須要在體系上、流程上要有保障。我們做的前端比較層面,從戰略層面思考比較多,大多是戰術層面。比如喜歡哪款車去抄一下,很多原來的車企都是跟隨模式,但是未來不行了,因為抄不到了。我們現在已經站到了技術進步的最前端了,現在除了特斯拉以外,后面其他國家在這方面做的也未必比我們好,想抄也抄不著,這時促使我們必須去創新。
我想下一步車企在這個方面要想做的時候,要確定戰略方面怎么去做,怎么去創新,怎么樣把汽車作為智能汽車把這個創新做出來,因為智能汽車給了我們很多創新的機會。在傳統汽車為什么乏力?傳統汽車經過130多年的發展,大家已經從各個角度都探索比較充分了,但是智能汽車給了我們更多機會即所謂的軟件定義汽車,也就是說未來的車已經不再由人來控制,是由軟件來控制,所以軟件一定要去定義硬件,這是一個方向。這樣的內容,大家想明白之后就應該固化到流程當中去,流程固化下來之后要對組織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創新真正的落地。
孫學?。何依斫庖幌?,您剛才說到的實際是基因需要改,內部流程機制都要改,否則就是種了一棵蘋果樹長不出梨來。雖然我們是跨界,但是大家還是相互印證了這是咱們真正的道理和邏輯。所以說到這個基因,也想問問李主任,給我們介紹一下有哪些企業是設計基因比較成功的企業?
李卓:好的,最典型的就是蘋果,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蘋果。如果到我們國內比較早的是海爾,海爾比較早的建立工業設計中心,國企當自強的代表性的品牌,它也非常重視設計。
另外正在風口上的華為,華為的創新不一定是設計的創新,可能是一種技術的創新。我看到華為投入1500億做研發,這個體量是很大的。我覺得華為給國內所有的企業都上了一課,包括給我們的創新設計形態,或者在車企里面現在都以設計為驅動。
我覺得真的必須要以一種敢為人先的思想,而且用到最先進的完全自主研發的,中國的汽車企業這么多年發展一開始也是模仿甚至背負很多罵名,今天跟前幾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所以我對中國的汽車產業看法,就像今天主題一樣“冬芽”,柔弱卻不脆弱,而且馬上就會迎來生如夏花燦爛的時代。
孫學?。阂粋€新的時代,一個新的春天。說到像華為敢為人先。我在車企里曾經體驗過車企里推動創新的阻力,想再問一下李部長,你們做創新會承擔風險的。這個會不會是一定的阻力?
李瑾南:剛才說汽車為什么做不到蘋果?因為開發周期比較長,投入也比較大,一個個車型的投入大概是十億級,所以這樣的話會受阻,這是它面臨的困境。
但是創新也在探索,比如技術研究中心做一些跨界的示范,我們也在做一些嘗試,比如跟中國移動做自動駕駛的嘗試,我們先從機場或者不太復雜的工業,也實現了商業化,目前投放了大概十幾臺車,這是全自動駕駛的車輛。
通過這種投入去收集客戶的反饋,再把它不斷的實用化,把它變成更降低成本,把它推動未來的客戶里去。所以我們在做的一個項目也是創新的嘗試,并且也獲得了設計大獎。這個會有風險也會有回報。
就像剛才張總講的戰略,戰略如果注重創新它是不怕投資失敗的。包括(20)12年我們跟華為一起做車機業務一樣,它投入一開始是3、4億美金,這個就是探索。探索完以后也許在車機領域的探索對后來的平板的設計有很大的啟發,所以平板它現在是中國第一,今天早晨看老俞說的平板已經成為第一。企業戰略如果傾向創新它一定會有投入和豐厚的回報。謝謝。
孫學?。哼@么看的話,咱們現在車企在創新的方面也是很發力的,能夠會主動愿意擁抱創新,哪怕中間會潛藏著一些風險。其實汽車行業以往總是給大家的感覺是黑匣子,真正打開的時候大家會看到內部也是有很強的創新的驅動的。
我還是想和蔡院長咨詢一下,比如說在創新的方向上,在您的領域當中也是把這個創新做的非常好的企業,能夠讓汽車行業去借鑒,哪怕在執行方面能夠借鑒的。現在我們汽車行業的黑匣子已經打開了,大家能夠共同去做,您有沒有這方面可以分享給我們的一些好的案例?
蔡新元:我覺得是這樣的,其實核心還是在于你怎么理解創新。我自己寫報告都很少用創新,創新跟昨天不一樣就是新的,是一個時間順序的問題。但是我更喜歡去對比兩個詞,一個是革命,一個是進化,這是一個企業或者一個組織成長過程中的兩種狀態。
什么叫進化?車企其實一直都在進化。從改革開放以來,從造很差的車到現在已經能夠趕追世界先進的車,它就是一個順序進化的過程。但是進化意味著生產,意味著競爭。進化后面有四個字“適者生存”,所以它一定會造成非常競爭過度的狀態。
而我更喜歡革命。什么叫革命?就是打爛一切舊世主,凡是想學習的企業都沒有學習到其精髓。就像蘋果,蘋果是一種革命,喬布斯重返蘋果的時候,蘋果快垮臺了,他再不來,蘋果很快就死掉了。當然我們可以去研究它的策略和方法,但是它的本質是一種革命。特斯拉也是一種革命,特斯拉之前誰相信電動車可以跑400公里以上?沒有人信。
我解釋一下權力的問題,我認為權力的轉移就是一種進化。原來老板說的算,現在部長說的也算,這叫進化。我說權力的削減叫革命,讓更多的人重新產生一種組織模式,重新開始對設計的程序、方法進行定義,我覺得這就叫革命。
孫學?。耗媸莵砀锩?。
蔡新元:因為你沒有產生一種革命的狀態。為什么我剛才說到一個觀點?態勢感知,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心態,你永遠看不懂李佳琪一個人一年的產值是一個大型百貨公司一年的產值(400億),你完全不能理解這件事情,你不能理解薇亞居然可以去賣火箭,還賣掉了火箭。這就是一種新生態的狀態。如果我們還在用進化的方式,當然也有可能進化成一個龐然大物,但是更多的可能你會被淘汰掉,因為市場自然環境在發生變化。
您剛才說舉個例子,其實比比都是例子,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跟我們沒關的例子。就像我說李佳琪,你把他看懂了,你就知道前浪怎么被拍在沙灘上的。
孫學琛:說到革命,已經超出了之前溝通的話題了,但是這個題很有意思,每位嘉賓都露出了微笑。接著根據革命再說兩句。張總?您怎么理解這個革命?
張文杰:剛才蔡院長提的詞特別好,實際上現在互聯網這些造車或者新勢力造車就是在革傳統汽車的命。傳統汽車行業面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信息和智能,實際上傳統車企改變的很少,或者他們已經做的很成熟,市場活的還好,所以他就不著急去做變革。
如果按照傳統車企做法來看的話,我們的進步就很慢,這個時候所謂新勢力造車進來。大家剛開始都不看好,所以新勢力造車怎么能造得了汽車?你都不懂汽車你搞互聯網你做不了汽車,所以當時大家也沒有害怕。但是我們看看今天,我們整個這次論壇所有討論的內容,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互聯網造車最本質的并不是說按照傳統的模式來做的,而是完全全新的互聯網模式來做的?;ヂ摼W模式最核心的一部分是抓住了計算機和通信以及數據,也就是說這些內容是要放到車廠去,未來的車已經不是原來的汽車了,已經不是以交通作為它的最主要的,就像打電話已經不是手機主要內容了。
汽車作為端,對于互聯網來講很多端和平臺都已經做的非常好了,只有汽車領域互聯網還沒有進來,還沒有在這里發力。現在看到互聯網發力以后,效果已經出來了?,F在如果大家說智能駕駛會不會到來?或者智能能不能到來?這已經沒有意義,已經來了。我相信這就是革命,誰革命對傳統車企沖擊非常大,如果不能夠轉變就會被這次變革所淹沒。
孫學琛:張總您認為革命者類似像蔚來、小鵬這種新造車的企業?
張文杰:互聯網造車邏輯。就像特斯拉給自己的定位是做軟件的人在這兒做的,只是把軟件裝到硬件上,而且硬件不是原來的硬件。我們現在講軟件定義硬件,實際都是在創新,而且必須是互聯網的思維,否則我們難以做成功,這也是對傳統車企的挑戰。
孫學琛:應該說革命已經潛藏在我們的隊伍當中了,而且還已經殺出來了。
李卓:說到革命,我補充一點。一個蔡院長站出來不行,要有千千萬萬個蔡院長站出來。我們就會涉及到革命思想的傳播,軒轅大學也在做這件事兒,我們今天要對著新四化或者新能源智能化的能夠把這樣的一種創新思維或者一種創新模式的,能夠把這種思維傳播出去,能夠傳遞給這些領導者以及車企的具有權利的,或者他們具有一些能夠加速革命進程的這樣的一些人的思想當中。
而且我覺得就像馬云的新零售模式,它不是馬云一個人來說,它是深入到老百姓生活當中去了。所以我認為一方面要有設計教育的,它類似于像軒轅大學這樣的一種半商業、半教育又非常促進行業和產業發展的,致力于這個發展的,我覺得這樣的機構應該加大在汽車整個行業當中的地位或者是一種作用。
孫學琛:感謝,我們又得到一位支持者。我的問題就問到這里,幾位嘉賓如果有想暢所欲言的也可以講一下。
張文杰:我再補充一點,剛才大家探討創新怎么落地,包括剛才說創新有風險。剛才蔡院長說從德國回來,在德國實際上不管是所有大的車企都有創意中心,這個創意中心就是做前瞻的研發。我們不管是前瞻造型和前端設計都是放在批量以前去做的,批量做成功了。比如我們在車展看到很多概念車比如showcar,這些通過展出之后,它定了造型元素和方向,這些確定成功以后再批量采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創新只要做前瞻,實際上它的風險也會很高。
李卓:非常感謝論壇,讓我們跨界沖擊有很好的啟發。傳統車企來說,一方面有創新設計,另一方面有自我革命。這些大佬總就會長出兩只翅膀,如虎添翼,一定會在未來的寒冬中能夠更加的成長,更加的堅持下去,堅強下去。非常感謝主辦方。
孫學?。褐x謝李部長。
蔡新元:我最后分享很小的一件事兒,我剛才聽到張老師在說造車新勢力的問題。我個人覺得目前非常像春秋戰國時代,群雄并濟。那個時候怎么看都是齊國最牛,但為什么最后是秦國贏?歷史因素非常多,我們不一一去講。
所以我對目前無論是舊勢力還是新勢力我覺得最終誰能君臨天下,不一定戴新帽子就一定能成功。但是它有一個規律,這個規律就是誰最先能夠搭起組織的一種創新的,一種新的組織架構,它才能夠驅動這個戰場能夠朝著它想去的地方邁進。
在這個過程里頭,有很多問題,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剛才李教授談的我覺得很好,它就是一場革命思想的傳播。某種程度上來講,可能我們的論壇包括今后的活動就是一個播種機,就是一個宣傳隊,就是一個一次新的長征,在長征的最后我們可能會看到真正的勝利者。
孫學?。洪L征這個比喻太準確了,我們現在的確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今天時間關系,已經到了中午的時間,意猶未盡。咱們這個里面也討論出了很多精彩的話題,有革命的詞包括。雖然我們是跨界還真的是沒有越界,我們是跨著界,帶著大家共同的達到了一個新的認知。所以再次感謝今天的各位嘉賓,謝謝,謝謝支持我們軒轅大學創新設計學院,謝謝!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蓋世直播】2020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專題。
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262.html
來源:蓋世直播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2289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直播,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