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圍繞著汽油和汽車已經形成了令人咋舌的產業鏈,這也包括國內兩大石油巨頭。如果說車企從汽油向電能的轉身比較痛苦的話,石油巨頭的轉身則會讓社會產生諸多社會負面效應。
眾所周知在多數國家,能源都是當地最為龐大也是效益為可觀的產業之一,石油企業在此會占到相當大的比重。我們并不會在本文中探討汽油企業減少銷量會因此給這些龐大的機構帶來多大的損失,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沖擊都會反映到一線工人、就業機會上。
盡管兩大石油企業也在部分加油站布局充電站的業務,但相對于龐大的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多數業內人士以及分析家并不看好。
而電動汽車一旦上升到國家戰略地位,就會暴露出電能存儲的實際問題,這與大批量的儲存石油不同的是,現階段的電動汽車無法像汽車加油那般便利的進行補給,而且攜帶和運輸更是世界難題,若在國防領域用電動汽車取代燃料汽車,恐怕這個計劃在紙面上就會被否定。
如果上面的問題都不足以阻礙電動汽車進入部分消費者的家中,那么他們在享受所謂的”新能源”帶來的表面上的環保和滿足感的時候,實際也間接在加重環境的污染。
目前居民用電多為高耗能的發電廠所產出的,所謂高耗能便是指利用不環保的資源進行的低效率的能量轉換,而火力發電則是最好的代表,各地運來的優質煤在燃燒后產生的熱量轉化成電能,而這期間產生的污染以及煤炭在開采、運輸過程中的污染,都是現今讓我們無顏使用純電動汽車的主要原因。
如果大量的家庭開始使用電動汽車,除了讓占到國內發電量大半的火力發電廠加大馬力燒煤之外,日漸飽和的電網也會產生更大的負擔,在夏季很多地區需要”拉閘限電”才能保證電網負荷的大環境下,電動汽車還是別來添亂了,畢竟很多地區的居民夏季都開不了空調,因為電不夠用。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中國能源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238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