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件發生?
華為廣州買地新建研發中心,或與智能汽車等有關
近日,廣州市白云區政府發布消息稱,白云區華僑糖廠地塊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功出讓,競得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該地塊總用地面積約178.94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6.6萬平方米,出讓金為3.39億元,未來華為擬在此建成研發中心。
根據白云區原本的規劃,該地塊主要聚焦科技創新、數字政府、智慧交通、5G等領域,重點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這與華為的ICT基因不謀而合。據悉,研發中心建成后,華為計劃從事智能汽車、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技術領域的研發,加速華為ICT技術在廣州各產業的應用。
蓋世點評:在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后的一年多時間內,華為逐漸將觸角深入到了智能電動汽車的各個領域,此次落子廣州,自然也是看上了廣州在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基因,借此布局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技術壁壘。
12月10日,據知情人士透露,長城汽車計劃推出全新智能電動汽車獨立品牌,該項目內部代號為“SL”,未來將主打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與蔚來、嵐圖等直接對標。12月11日,又有消息人士透露,長城汽車“SL”項目已定名為“沙龍智行”,與之對應的是上海沙龍智行實業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企查查
據企查查信息,上海沙龍智行實業有限公司早在2014年就注冊成立,但成立時名稱為上海哈弗汽車科技有限公司,12月10日才更名為上海沙龍智行實業有限公司。更名后,經營項目也發生了變更,變更前沙龍智行主要從事汽車整車、零部件、汽車高新技術及機電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變更后新增了很多智能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技術研發,如軟件、物聯網技術等的開發,以及新能源汽車整車、充電樁、電氣設備等銷售內容。
蓋世點評:今年多家車企發力電動車高端化,例如東風推出了嵐圖品牌,上汽推出了"智己汽車",長安、一汽、廣汽、比亞迪、寶能等也在積極布局高端化。在此情況之下,長城汽車推全新高端電動車品牌的舉動可謂情理之中,至于具體將如何推進以及最終能做到怎樣的水平,則還不好說。
沃爾沃汽車將投資8300萬美元在瑞典生產電動機
據外媒報道,沃爾沃汽車在12月9日表示,其計劃在瑞典舍夫德(Skovde)動力總成工廠開始生產電動機,為此其將對該工廠投資7億克朗(約8300萬美元)。沃爾沃發言人透露,該工廠將向沃爾沃瑞典和比利時的整車裝配廠供應電動機。不僅如此,該工廠還有可能向該公司在美國和中國的工廠提供電動機。
按照規劃,沃爾沃汽車將在2025年左右開始全面生產電動機。所謂全面生產,意味著沃爾沃將同時生產電動機的旋轉部件以及電動傳動系統的外殼。而舍夫德工廠的內燃機相關生產活動將轉移到沃爾沃一個子公司,名為“瑞典動力總成工程公司”(Powertrain Engineering Sweden)。
蓋世點評:沃爾沃汽車此前曾表示,希望到2025年純電動車銷量占其全球銷量的一半,剩下一半銷量來自混合動力汽車,且在未來10年成為一個純電動品牌,在這一設想下,電動機的產能布局顯然要跟上,此次對瑞典工廠的投資應該只是其中一部分。
12月12日,蓋世汽車獲悉,大陸集團康迪泰克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中心落戶常熟。據悉,該技術中心將集合車輛流體系統、振動控制和中國區材料研發中心在橡膠與塑料領域的技術優勢,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用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工作,以加速推進氫能與燃料電池相關技術成果在本土的轉化落地,更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圖片來源:大陸集團
蓋世點評:隨著產業政策的日趨完善,氫燃料電池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眾車企及零部件企業紛紛強化布局,燃料電池商業化隨之漸行漸近,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燃料電池或在商用車領域最先破局,依照先“商”后“乘”路徑向前發展。
12月10日,在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乘用車動力總成專業委員會上,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表示吉利正在研發全新一代混合動力系統,且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將超過市場上所有在售產品。
據悉,目前吉利控股集團已在節能環保、電氣化與新能源等相關領域,形成“高效燃油動力”和“多元化新能源”兩大并行節能減排路線。具體而言,吉利的新能源策略是純電和混動并行,其認為,混動技術是短期內滿足國家排放要求,以及成本效益的首選。今年11月,吉利與戴姆勒聯合宣布,擬共同開發混合動力系統解決方案,以打造規模效應,提高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蓋世點評:不只是吉利,從眾多車企當下的規劃來看,除純電之外,混動也是接下來的重要發力點,在這一方面,車企們勢必將掀起一番較量。
本田計劃下周一恢復英國汽車生產
據外媒報道,本田表示,希望于12月14日重啟其英國工廠生產。此前由于運輸方面延誤致零部件短缺,本田暫停了汽車生產。據悉,本田英國工廠負責生產思域車型。
據悉,今年英國重要的集裝箱港口如費列克斯托港均遭受疫情重創,疫情導致全球貿易混亂,港口集裝箱也錯亂放置,致貨物在港口囤積。最近幾周,圣誕存貨到港,再加上英國脫歐前貨物積壓加劇了這種情況,給平時自由流通的港口造成了壓力。現在,英國和歐盟正努力在12月31日之前達成貿易協議。
蓋世點評:本田暫停英國工廠生產背后,有疫情因素,亦有英國脫歐事宜的影響,如若英國在未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退歐,多企業將面臨嚴重的業務中斷風險,且即使在年底過渡期到期之前達成協議,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運輸依然有可能面臨干擾。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解全敏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3395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