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汽車行業芯片短缺持續發酵。為防止國外芯片公司斷供,我們應未雨綢繆,提前研究應對之策。那么,目前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的發展情況如何,面臨著怎樣的國際形勢,又該如何破局?本文詳細分析了我國汽車芯片產業的短板問題,并提出了行業發展的建議。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 安慶衡
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巨大
汽車芯片市場規模是巨大的,特別是由于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迅速發展,汽車上使用的芯片將快速增加,汽車芯片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據我所知,現階段,一輛普通汽車使用的芯片大約為600個,將來會增加至更多。據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介紹,我國汽車芯片的費用2019年約400美元/車,2022年將達到600美元/車;預計2022 年我國汽車市場銷量約為2500萬輛,由此估算,那時我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可達150 億美元。
全球每年產銷新車一億輛以上,所需芯片數量會相當多,芯片的復雜程度也會迅速增加,整個市場規模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非常可觀。目前,汽車芯片產業規模只占整個芯片產業的10%,但技術發展趨勢表明,車載芯片將超越手機芯片成為第一大半導體市場,未來汽車芯片產業的發展值得我們關注。
中國汽車芯片產業面臨嚴峻形勢
1. 當前我國車用芯片的自主化率非常低。
據有關單位統計,我國在計算控制類芯片的自主率小于1%,通信類芯片小于3%,傳感器芯片、存儲類芯片市場占有率小于5%,功率半導體也小于10%。車用芯片的自主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 中國自主車用芯片產業鏈長期受制于人。
當前,大家都在關注芯片短缺的問題, 這一問題不可回避。僅以芯片的晶圓生產為例,這是需要很大投資的產業,很復雜, 晶圓供應現在問題很大。大家都知道,全球車用芯片擺脫不了臺積電。臺積電代工生產的晶圓主要是為全球前幾大半導體供應商供貨,自主半導體企業在采購周期、價格上沒有什么話語權。當然,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此外,芯片發展還面臨消費電子等領域半導體需求的擴張以及國內在半導體裝備、材料等方面的制約,這些因素都使中國自主芯片發展十分困難,短期內想要改變這個現狀很難。
3. 國外大公司一方面自身困難,一方面也正在想辦法應對中國車用芯片的自主化發展。
他們通過加快跨國企業自身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加快技術迭代,提高技術壁壘,限制高端設備或材料的出口,實施調價策略等辦法,阻止中國的芯片產業發展,也使得市場和技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4.國外芯片公司斷供的可能性不是絕對沒有的,我們應未雨綢繆,提前研究對策。
中國汽車芯片企業
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從另一方面看,嚴峻的形勢也會助推中國汽車芯片加快自主發展。眼下,中國的企業正在加強自主開發,在努力尋找國產芯片,在努力提高算力等技術水平,在采取多備貨等多種措施爭取渡過難關。
特別是最近幾年,在相關部門的倡導和鼓勵下,在行業領軍企業的努力下,我國汽車芯片產業還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在功率半導體領域,比亞迪和中車時代的IGBT芯片取得了很大突破。比亞迪給汽車行業帶了個好頭,比亞迪漢賣的很好,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很成功,比亞迪的股票漲得很快,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比亞迪的芯片不僅自用,還能外供,值得學習。
2.在計算控制芯片領域,雖然我國目前與世界領先企業還存在很大差距,但是借助汽車智能化的深度推進,國內企業在ADAS專用芯片等細分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如,地平線等明星企業在自動駕駛智能芯片開發應用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地平線與長安汽車等合作非常成功,長安新品車型UNI-T是首款搭載國產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汽車,長安汽車和地平線聯合開發的智能駕駛艙 NPU計算平臺,內置中國首款車規級AI芯片——地平線征程二代,具備每秒4萬億次的算力。
最近,地平線將與上汽集團的合作升格為與上海市進行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智能汽車生態建設。加上此前奇瑞和長城分別與地平線進行的深度合作等等,表明地平線發展大大加速,開始與多家公司合作,正在沖刺百萬級出貨,并提出了“雙100”(100萬顆芯片搭載100萬輛汽車)的目標,以實際成果推動著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給中國人以信心。
3.在車載通信芯片領域,華為、中興通訊和大唐電信等都發展了自己的芯片和系統,積極進入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領域,除了手機還有別的產品,堅決渡過難關謀求發展。大家都知道,華為曾遭受美國多輪制裁,芯片代工被禁,正當全世界都認為華為不行了的時候,最近華為宣布“鴻蒙”系統搬上手機,華為又開始了新的起點。華為目前也在與不少汽車企業合作,支持汽車企業發展,華為是我們發展自主的榜樣,有這么好的企業在帶頭,在支持汽車,汽車芯片何嘗不能渡過難關。
此外,東風汽車、零跑汽車等整車企業也加大了進軍半導體產業的步伐。東風汽車集團公司旗下的智新半導體有限公司年產30萬套功率芯片模塊的生產線將于2021年4月投入量產;零跑汽車宣布推出AI 智能駕駛自主芯片“凌信01”等。也許最后實現這些目標還很難,但這些企業畢竟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4.近日,“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旨在通過跨界融合汽車和芯片兩大產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建立聯盟,實現我國汽車芯片的自主研發生產。我相信通過聯盟的工作,一定會推動我國汽車芯片的發展步伐。
我不能給汽車行業的未來下結論,但顯而易見,雖然距離我們改變芯片主要依靠進口的現狀還差得很遠,但整個汽車行業已經在高算力芯片平臺、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AI算法等方面取得進展,在芯片企業與整車企業合作上取得進展,這還是很令人高興的。
對汽車芯片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 加大力度發展基礎研究。
攻克汽車芯片關鍵技術可能需要腳踏實地,穩扎穩打。我們要從基礎層面入手, 拿出更多的國家科研經費,耐得住寂寞, 從基礎材料和工藝方面打牢產業發展的基礎。
關于這一點,中科院一把手已經在全世界面前拍了胸膛,將迅速解決所有高科技領域的“卡脖子”難題,其中芯片生產相關的幾十個高科技難題被列為重中之重。以中國雄厚的經濟基礎,中科院的實力,加上中科院領導的雄心壯志,芯片領域的研發應該會走出困境,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中國高科技領域跨越式的飛躍。
2. 重點推動龍頭企業發展。
國家及行業應對汽車芯片產業給予高度重視,實施一段時間的產業扶持政策。據悉美國政府要投資370 億美元發展芯片,這樣的力度還是很大的。希望我們的政府在一段時間內對還沒有壯大的自主產業給予重點保護扶持,加大力度培育其發展壯大。國家該投就要投,要用中國龐大的市場與有效的政策,快速哺育1~2 家或2~3 家自主龍頭企業,實現產業自主可控,有能力參與國際化競爭。
我們應該全力支持中芯國際等內地市場上最強的生產型芯片代工企業,從芯片材料、工藝、設計等基礎環節實現自主可控。同時對于華為、地平線等芯片設計公司給予實際的鼓勵,營造芯片產業蓬勃發展的氛圍。
3. 積極推動汽車芯片產業創新和深度融合。
我們應該解放思想,鼓勵汽車芯片企業來華建廠,或者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等途徑加快芯片發展。同時要努力建設第三方平臺,推動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協同創新,同步開發。中汽智創公司在幫助協調解決國產芯片在整車應用問題上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取得不小的進展,值得支持和推廣。
當然,自主整車企業也應該在國家政策支持的基礎上, 適當地給予國產芯片企業試錯與驗證性能的機會,在應用中總結問題,進行產品改進優化,形成整零協同機制,以應用促發展。
4. 在當前芯片短缺持續發酵的情況下,社會各界應積極協調各個環節,政府和各方特別要協調處理好上游代工廠的問題,以最小的代價來應對此次汽車芯片斷供危機, 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突破技術壁壘上來,為全球汽車產業復蘇創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
來源:汽車縱橫
作者:安慶衡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4275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縱橫,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