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車的華為,推出了首款幾乎由華為全面操刀的鴻蒙汽車。
依舊與賽力斯深度合作,與此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華為對車的理解。取名:AITO問界M5。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介紹AITO問界M5性能的各個環節,不厭其煩地拉BBA、保時捷出來對比。對此,有人說華為“不講武德”,但仔細一想,其實這很華為。
AITO問界M5與BBA、保時捷在壓縮比和熱銷比上的對比,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對于AITO問界M5,華為充滿了期待,它在汽車市場上亟需一場勝利來證明自身路線的正確,因此AITO問界M5必須大賣。據相關媒體消息,對于本次推出的新車,內部對它的銷量預期是賽力斯SF5的三倍。
另據了解,12月24日起,這款車將陸續登陸全國118個城市的華為門店;2022年1月20日起,開啟預約試駕及預定,預計2月底該車可開始交付。一位華為的銷售人員還向相關媒體透露,除了進入華為門店,接下來AITO還將在北京設立品牌直營店。
花25萬買到百萬豪車配置?
AITO問界M5的定位是中型 SUV,車長 4770mm,寬 1930mm,高 1625mm,軸距 2880mm;配合20英寸風帆全鋁輪轂和0.32Cd的超低風阻。
內飾擁有瑪瑙棕、象牙白、極夜黑3種配色,采用簡約設計風格,10.4英寸曲面全液晶儀表盤、15.6英寸2K HDR智能中控大屏以及無縫全景天幕。用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的話來說,就是外觀豪華緊湊,內部寬敞舒適。
車身外觀方面,共有陶瓷白、松霜綠、冰晶灰、鎏金黑、謐海藍和天青藍6種顏色,雖然在前臉和大燈處都做了改進,更加貼合余承東口中“智能化、時尚化、年輕化”的品牌定位。但針對車身側面采用的轎跑流線型車身設計以及尾部的流線型造型,不少網友稱其看起來有些“保里保氣”。
松霜綠款AITO問界M5尾部的流線型造型,圖片來源:華為
而其混合動力系統和底盤源自賽力斯SF5車型,這種架構和車輛在硬件方面的強綁定也決定了華為目前在很多維度上暫時是無法完全發力的。比如這輛車采用的發動機和增程式的驅動方式,以及這輛車的輔助駕駛能力。
AITO問界M5搭載了華為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臺,1.5T四缸增程器3.0,擁有15:1最高壓縮比,41%的高熱效率,以及3.2kW·h/L 的最大發電效率,滿油滿電情況下車輛可實現CLTC工況續航1242公里。
華為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臺,圖片來源:華為
在全方位感知系統上,AITO問界M5配置了1個CMS攝像頭,1個DMS攝像頭,1個DVR攝像頭,1個視覺感知攝像頭,4個APA攝像頭,12個長距離超聲波雷達以及3個毫米波雷達。沒有激光雷達也沒有4D成像雷達,支持L2+智能駕駛輔助以及360度智能全景泊車。
此外,這款車的感知能力也與座艙內的功能進行了打通,比如通過對環境光的感知,可以在進出隧道時自動調節內外循環,提供車內空氣質量感知與提醒等等。
與 SF5 類似,AITO問界 M5 也采用了雙電機模式,前橋異步交流電機+后橋永磁同步電機。其中永磁同步電機采用高速油冷技術,三合一集成,四驅車型組合峰值功率可達 365kW,零百加速4.4秒。
在駕駛性能上,AITO問界M5采用全鋁合金底盤,搭載前雙叉臂及后多連桿獨立懸架,車身重量同比更輕,同時又兼顧運動性能和舒適性,NVH方面也有一定改善。
最后,作為華為手機能力的輸出,首款鴻蒙汽車還有SuperCharge快充技術加持。分別使用40W無線快充和66W有線快充充電30分鐘,手機可充至60%,筆記本快充可使用4個小時。
SuperCharge快充技術加持,圖片來源:華為
按照余承東的說法,AITO問界M5在外觀、內飾、性能上都媲美百萬豪車,不過價格卻很親民。新車分為后驅標準版、四驅性能版以及四驅旗艦版,綜合補貼后的售價分別為25萬元、28萬元、32萬元。
HarmonyOS智能座艙首上車
作為首款搭載HarmonyOS智能座艙的車型,華為在智能座艙上的前沿技術也幾乎都在這款車上集齊,包括HarmonyOS車機操作系統、HUAWEI SOUND音響系統以及HUAWEI Share功能。
在一個月前的華為生態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就曾劇透過一張搭載HarmonyOS 智能座艙的界面,隨著AITO問界 M5的發布,這張圖的出處也因此揭曉。
據悉,AITO問界M5可通過A柱內側搭載的DMS攝像頭觸發3D人臉智能識別功能,上車即可識別并自動登錄個人賬號。發布會上,余承東也特意強調,可以在系統設置中手動關閉 DMS 開關、設置不同應用的攝像頭訪問權限,以確保數據隱私與安全。
A柱內側搭載的DMS攝像頭,圖片來源:華為
智能座艙層面的美學設計和華為HarmonyOS風格高度一致,且有大面積的可視化交互區,桌面下方個性化快捷欄Smart Dock卡片式設計也和移動設備上的鴻蒙系統的交互邏輯如出一轍,使用者可以根據個人使用習慣對此進行自定義。
而通過移植上車的智慧分屏功能,還可用三指滑動將中控屏幕左右分屏、切換分屏位置、全屏,滿足不同場景下的交互需求。整體而言,整個屏幕所承載的信息更為豐富。
三指滑動切換分屏位置演示,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AITO 問界 M5 預裝了包括車載地圖、華為音樂、華為視頻、酷狗、喜馬拉雅、優酷等應用,華為也專為智能車載場景打造了華為應用市場,吸引更多優秀內容的進駐。
其中,全新車載地圖服務由華為Petal Maps提供,能為車主帶來HarmonyOS智能座艙智慧導航體驗,可實現手機車機間導航任務輕松接續無縫流轉。
此外,如何處理車內的交互也是影響體驗的重要因素。對此,華為專門優化了智能語音助手小藝,可實現最高60秒連續對話,不用持續喚醒、可視可說,且擁有四音區智能識別。據了解,語音車控首次采用華為自研的領先的端云協同架構,同時發揮端側時延低,云側大模型大實體的優勢,提供更加自然、流暢、快速、準確的語音交互體驗。
而專門打造的小藝建議功能,可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和所處場景,智能動態推薦服務和應用,便于用戶高效觸達所需服務。
小藝建議功能,圖片來源:華為
在聲音系統方面,AITO 問界M5作為華為全新技術展現的載體,搭載了HUAWEI SOUND音響系統,19單元聲學設計+7.1 環繞聲場,可以實現低頻下潛至 30Hz、107dB 的震撼低音效果,可針對各個乘客的位置優化音效。還有專屬的3槽式香薰系統,打造嗅覺氛圍體驗。
而要說到鴻蒙系統最大的優勢,莫過于實現人-車-家的多終端互聯互通,這一點對于“鴻蒙全家桶”用戶來說可能更加明顯。通過HarmonyOS智能座艙,AITO問界M5可與手表、手機等其他智能終端間實現無縫流轉,打通“人、車、家”之間的壁壘。據了解,HUAWEI WATCH 3系列將率先支持用戶通過手表進行車況查詢、遠程控車、無感解鎖以及手表尋車。車載中控智慧屏還可以切換車內、車外視角、與其他移動設備視頻通話等。
HUAWEI WATCH 3解鎖車,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據余承東介紹,目前搭載HarmonyOS華為的設備數是2.2億+,2021華為生態設備出貨量是1億+,AITO 問界M5的出現補全了華為在多終端互聯的最后一環。而鴻蒙所追求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所帶來的簡捷、流暢、連續、安全可靠的交互體驗,在HarmonyOS智能座艙上也得到了展現。
造車與不造車,只是選擇問題
12月23日,華為以智能增量供應商的定位站在了AITO 問界M5身前,而品牌擁有方賽力斯團隊卻當起了“甩手掌柜”,全程坐在臺下。
據了解,這輛車的工業設計、功能定型是華為深度參與的;智能電動車最核心的電驅動、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等組件是華為生產的;整輛車的軟件體驗和后期OTA升級是華為賦予的;上市宣傳幾乎由華為全權完成;銷售渠道由華為完全掌控。也就是說,華為幾乎一手包辦了AITO 問界M5。
余承東聲稱它匯集了華為工業設計、工程技術、系統軟件和鴻蒙生態優勢。此外,在智能座艙、音響,甚至家用充電樁上,幾乎所有部件上都印有華為的logo。因此,這又掀起了“華為造車”的熱議。
帶有Huawei Logo的SOUND音響系統,圖片來源:華為
華為能不能造車?怎么不能?現在在技術上華為幾乎沒有短板,尤其是軟件定義汽車時代下。
華為想不想造車?怎么不想?智能汽車賽道天生和ICT業務一脈相承,由手機產業向智能汽車賽道延伸是其技術發展的本能。尤其是對于眼下正受制于手機芯片壓力的華為來說,華為有這個胃口。
而余承東在開篇就曾表示:“華為具備制造一輛汽車的全部能力,但是華為不造車。華為的目標是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不松口造車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華為的定位一直是“賦能汽車產業的增量供應商”。這其實既是為了避免與中國汽車本土市場及自主品牌直接競爭從而影響其業務,又是為了保證不與德國汽車工業形成直接競爭關系, 以免影響其他歐盟業務。
華為作為增量供應商 賦能AITO問界M5,圖片來源:華為
造車還是不造車,只是選擇問題。此前任正非簽署的華為“不造車”戰略文件有效期是三年,想必2023年年底前華為的對外口徑不會變。而徐直軍在2021年9月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表示,余承東想造車,但他只有一票。
而事實上,再討論華為到底造不造車其實意義不大了,因為它在新造車賽道已經走出了獨特的華為模式。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Jeff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6460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