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件發生?
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啟動
2月18日,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啟動。結合近日吉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發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備案公示信息,雙方投資209億元打造的新能源工廠將于4月正式開工,預計竣工時間為2024年12月。該項目占地面積246萬平米,規劃年產能15萬輛,建成后將生產三款純電動新能源車型。
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啟動大會;圖片來源:一汽
按照更早之前傳出的消息,奧迪一汽新能源工廠初期會引入高端電動車平臺——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平臺,生產兩款純電SUV奧迪Q6L e-tron(eQ5)、奧迪Q6L e-tron Sportback(eQ6)和一款純電動轎車E6L Limousine。
蓋世點評:奧迪一汽是奧迪在中國的第一家控股合資公司,不僅是投建新能源工廠,接下來其在國內電動車領域勢必還會有很多大動作,不過從工廠投建的節奏看,奧迪一汽首款車型似乎不會太快推出市場。
傳大陸集團考慮拆分為4家公司
據外媒報道,大陸集團正考慮拆分為四家獨立的公司以提高市值,但該公司還必須說服其大股東舍弗勒集團接受這一計劃。
據悉,大陸集團考慮拆分為輪胎、自動駕駛、汽車和ContiTech這四個部分,未來這四家公司可能會被出售,也可能單獨上市。此舉將使大陸集團的市值從當前的約175億歐元提升至400至450億歐元。
該媒體還稱,大陸集團大股東可能會反對該計劃,但未說明原因。舍弗勒集團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大陸集團拒絕對該報道置評,并表示目前沒有改變公司結構的計劃。
蓋世點評:按照上述說法,如若分拆上市,大陸集團市值有望得到相當大幅的提升,看起來確實誘惑力極大,不過企業自然不是“想拆就能拆”,這其中有太多的利弊需要權衡。
傳大眾欲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
2月17日,據外媒援引內部人士的消息報道,大眾汽車集團正與華為進行談判,希望收購華為的一個自動駕駛部門,收購價格或達數十億歐元。雙方高管已經進行了數月的談判,其中涉及一些大眾集團不太有優勢的技術系統。
該報道稱,大眾希望收購的華為自動駕駛部門擁有700名員工,其中有大約50名專家。對此報道,大眾集團一名發言人拒絕了外媒的置評請求。
此前,對于大眾和華為可能成立自動駕駛合資公司的傳聞,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在1月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兩家公司確實在進行商討,但是彼時沒有可以確認的消息(包括成立合資公司)。
蓋世點評:目前來看,華為幾乎不可能出售核心的自動駕駛資產,且假設真的要賣給大眾這一外資企業,中間也會涉及多方面障礙,可行性甚低,因此相對于收購,二者“合資”的可能性更大,也更靠譜些。
奔馳因芯片供應緊張暫停在德國接受E級車訂單
據外媒報道,受全球芯片供應短缺影響,梅賽德斯奔馳將在德國暫停接受E級車的訂單。
奔馳E級車;圖片來源:奔馳
梅賽德斯奔馳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已經暫停接受E級車的訂單,此舉只針對德國市場。他在發給媒體的一封郵件中表示:“現有的庫存新車依然可以訂購。”此外旅行版本的E級車型也依然可以訂購。暫停接受訂單的措施已經于2月11日生效。
另外,今年1月底的時候,該公司還宣布將暫停接受G級越野車型的訂單。
蓋世點評:盡管多數車企表示,芯片短缺問題將在今年內解決,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形勢似乎仍比想象中嚴峻,在今年徹底結束這一局面可能性并不大。
電裝收購臺積電日本子公司逾10%股權
2月15日,臺積電、索尼集團半導體子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和豐田零部件供應商電裝聯合宣布,電裝將投資3.5億美元,收購臺積電日本芯片子公司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JASM)逾10%的股權。
臺積電將通過JASM在日本熊本縣新建一座芯片工廠。臺積電計劃于今年開始建設該廠,并于2024年底投產。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臺積電還將利用12/16納米FinFET工藝技術和此前宣布的22/28納米工藝技術擴大該工廠的生產能力,并將12英寸晶圓的月產能提高到5.5萬片。
蓋世點評: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長疊加芯片短缺的現狀,使得芯片在全世界各個行業范圍內成為了多方爭搶的“肥肉”,顯然電裝也想借此分得一塊。
上汽集團今年歐洲市場銷量目標超12萬輛
2月17日,上汽集團表示,今年集團將重點布局歐洲市場,計劃全年銷量目標超過12萬輛、網點布局超1200家。同時,基于上汽集團全新純電架構打造的“全球車” MG EH32,今年將率先在歐洲市場首發。
據悉,上汽MG品牌在歐洲已設立超過500家門店,近兩年在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典等歐洲發達國家市場銷量不斷上揚。數據顯示,今年1月,上汽海外整體銷量突破6.5萬輛,同比增長74.4%,在歐洲、澳新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銷量占比高達四成。
蓋世點評:事實上,不只是上汽,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小鵬汽車等諸多車企正扎推奔赴歐洲,當然對于這些車企來說,無論是要撬開歐洲的大門,還是要尋求更大的增量,要克服的困難都不是一丁點。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Mina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68393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