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人才評價工作委員會、江蘇大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技術教育分會承辦的第二屆汽車行業人才培養院長論壇在江蘇鎮江隆重開幕。
集體合照
第二屆汽車行業人才培養院長論壇以“交叉 融合 面向未來的卓越工程師培養”為主題,圍繞產業重構下的學科改革與卓越工程師培養、面向產出的專業建設與推進路徑、交叉融合下的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經驗、產學研協同育人與創新創業機制探索與實踐、卓越工程師產教協同育人等內容展開討論與交流。大會開幕式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會士、國家工程中心主任、江蘇大學原副校長陳龍教授主持。
陳龍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會士;國家工程中心主任、江蘇大學原副校長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先生和江蘇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顏曉紅教授發表開幕式致辭。付于武先生指出國際競爭的實質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人才是影響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變量。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過程,需要高校與企業的共同參與,任何級別、任何領域都需要卓越工程師。以深厚的理論基礎為基礎,追求行穩致遠;以豐富的工程經驗為助力,達到技術純熟。當然,在基礎理論、創新、工程方面的素質提升之外,還要有學科交叉、融合思維的參與,通過協同合作、協同創新實現全要素、全生態鏈整合,賦能卓越工程師可持續發展,以適應新時代人才的需求。這正是本次論壇的重要議題。未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也將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及產業人才供需兩端的橋梁作用,為企業輸送人才,為國家培養人才,全力做好人才培養及人才評價工作,培養一批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服務制造強國戰略添磚加瓦,為建設人才強國貢獻力量。
付于武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
顏曉紅教授指出當前世界汽車產業正在發生一場巨變,汽車“新四化”,即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正在成為汽車產業新的發展趨勢,給百年歷史的傳統汽車工業帶來了一場革命,迫切需要汽車專業高等教育的呼應和支撐。面臨“新四化”所帶來的技術變革機遇,我國汽車工業目前面臨著專業人才不足、優秀人才“一將難求”等一系列問題,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相偏離的問題仍然比較嚴重。今天的論壇,以“交叉融合 面向未來”為主題,將從學科建設改革方向和思路、面向產出的專業建設、產業重構對人才能力的要求、產學研協同育人和創新創業、企業人才培養模式經驗分享等主題進行深度探討與交流,對于促進我國車輛工程學科建設、加快復合型人才培養、助力汽車行業工程技術人員能力持續提升等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江蘇大學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充分借鑒兄弟院校的好做法和好經驗,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為建設汽車強國和交通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顏曉紅 江蘇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在主旨報告環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項目主任王之中先生以“需求牽引,問題導向——服務‘交通強國’建設”為題作會議開場報告演講。
王之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項目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會士項昌樂教授以“新時代車輛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為題,發表主旨報告演講。項院士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汽車由傳統交通工具向綠色智能移動空間轉變、汽車產業鏈向跨界融合的交叉型產業生態體系轉變,從而推動車輛工程學科體系向多學科交叉融合變革。項院士強調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創新型精英人才,構建車輛工程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體系,需要重點解決協同提升知識、素質與能力的問題,通過搭建貫通多學科知識的課程體系、注重創新能力的教學體系、踐行專業認證標準的管理體系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政體系推動新時代車輛工程創新人才培養。
項昌樂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會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院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丁榮軍教授發表題為“智能運載裝備 技術融合創新與人才協同培養”的主旨報告演講。丁院士指出運載裝備產業升級需要新技術驅動,智能運載裝備技術與人才需求巨大,培養智能運載裝備產業人才,推進產業技術升級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共性技術為平臺,行業應用為依托,同心多元,引領技術不斷創新。在人才協同培養方面,丁院士強調高校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打好“基本功”,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搭建多學科跨專業的知識體系、多模式多途徑的培養機制、產學研多主體培養,通過技術融合創新與人才協同培養推動智能運載裝備產業發展。
丁榮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院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
大會開幕式舉行了隆重的“行業人才培養杰出貢獻獎頒獎儀式”,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國汽戰略院執行院長侯福深先生頒發此項殊榮。《汽車理論》作為中國高校汽車教育核心專業課程的公認優選教材,自1981年初次出版,41年來惠澤萬眾學子。該書主編余志生教授,曾任教于清華大學汽車系,現已97歲高齡,他將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汽車工程人才的培養,見證了我國汽車產業從篳路藍縷到蓬勃發展的艱辛創業之路。他憑借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風、光明磊落的人格底色,贏得了業內同行的一致認可。因余志生教授年事已高,不便到場,所以本次“行業人才培養杰出貢獻獎”由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院長王志教授代為領獎。
“行業人才培養杰出貢獻獎”頒獎儀式
大會開幕式還同時舉辦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啟動儀式”,由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院長王志教授,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胡興軍教授,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張立軍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倪俊特別副研究員,湖南大學車輛工程系主任白中浩教授,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院長顏伏伍教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會士、國家工程中心主任、江蘇大學原副校長陳龍教授上臺共同啟動大賽儀式。
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啟動儀式
隨后,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奚立峰教授發表題為“產教融合,以‘真問題’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執行力”的主旨報告演講。奚教授指出目前機械類人才培養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學生接觸“真問題”少,人才培養專業面過窄、校企深度不融合等問題,破局需要持續探索和推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培養卓越創新工程人才。教學改革的重點要從傳統工程教育的“精耕細作”轉變為新時代急需的“寬廣厚實”,并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學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多重舉措,產教融合,以“真問題”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執行力,解決選題難、動手難、推進難、創新難等問題。
奚立峰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
國家督學、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模范教師、大連理工大學原副校長、沈陽化工大學原校長李志義教授以線上直播的方式發表題為“《華盛頓協議》畢業要求最新變化對工程教育的啟示”的主旨報告演講,分享了《華盛頓協議》畢業要求框架的最新變化及新版《華盛頓協議》畢業要求框架的啟示,李教授強調工程教育要充分理解工程領域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充分體現本科階段的“STEM+C”教育、充分理解KSA“三位一體”的內在邏輯、充分認識第一性原理思維的重要性等。
李志義 國家督學、國家教學名師、全國模范教師、大連理工大學原副校長、沈陽化工大學原校長
哈爾濱理工大學頭雁教授、精進電動創始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教授發表題為“汽車電動化對人才能力的需求與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演講。蔡院士指出在燃煤發電占比不變的現狀下,強混合動力汽車是降碳主力,新能源車降電耗助力降碳。當前,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人才需求提升,對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此外,蔡院士在報告中結合自身工作、學習經歷重點探討了卓越工程師培養,他表示卓越工程師要從文化、環境和各層次教育筑起,要有容許科研失敗的科學態度;同時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科研的機會等。
蔡蔚 哈爾濱理工大學頭雁教授、精進電動創始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織部部長蔡杰先生以“構建廣汽集團數字化能力中心 探索汽車產業人才數字化轉型模式”為題發表演講,分享了廣汽數字化轉型的探索與實踐。蔡部長指出數字化能力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石,從行業經驗來看,數字化轉型歸根結底是“人”的轉型。廣汽成立數字化能力研修中心,打造廣汽數字化賦能體系,加速整個集團各層級人員的數字化能力躍遷、知識沉淀與共享。未來也將緊跟汽車產業跨行業變革,打造數字化人才隊伍,強化“官-產-學-研-金”聯動,共同打造數字化人才生態圈。
蔡杰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織部部長
昆易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奇先生以“工具鏈助力智能汽車教育發展”為題發表演講,陳董事長指出智能汽車是大國競爭的主戰場,為快速應對未來智能汽車競爭,關鍵在于是否擁有懂汽車的“軟件+AI”新型人才。通過工具鏈助力智能汽車人才培養,一方面增加軟件和AI的理論教育;另一方面通過工具鏈助力,建立實踐環境,和產業結合,滿足實踐需求。
陳奇 昆易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
本次大會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召開,共設置1場全體大會、2場閉門會議、4場主題分會場、38個主旨報告,覆蓋汽車產業人才培養熱點話題。大會全程線上直播,吸引近7000人線上參與,來自于85所高校、31家企業,近300名代表現場參會。本屆院長論壇受到高校、企業的高度關注,期待通過這一平臺分享經驗,凝聚共識,協同合作,共同為行業人才培養建言獻策,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忻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8231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