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AITO問界改名 HUAWEI問界,而且,據說在華為終端店面里面,已經允許銷售直接稱呼問界汽車為華為汽車,此舉,引發了大家的猜測:華為這是要下場造車了嗎?
不過,這次華為依舊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并表示華為不會造華為品牌的汽車,HUAWEI問界是華為生態汽車品牌。
那,問界究竟是誰的呢?
問界品牌屬于華為和賽力斯共同打造的品牌,但是,其本質就是一臺華為汽車。
從兩者的合作模式來看,華為占據著絕對的主導權,從產品的研發,智能科技的應用,三電系統的搭建,銷售渠道的鋪設,甚至是品牌車型的發布會,質量管控等,都是由華為來完成的。
賽力斯成了一個代工廠。
早在2021年,上汽董事長陳虹在股東大會上就直接公開表示過,上汽不能接受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否則它就成了靈魂,上汽就成了軀體。
“靈魂”論或許有些夸張,卻也揭露一個現實,在電動化時代,沒有核心技術的車企,與代工廠沒有任何差別!
如今的賽力斯不正是這樣嗎?問界的皮是賽力斯的,而靈魂是華為的!
與華為有深度合作的企業中,除了賽力斯外,還有極狐和阿維塔,為何只有賽力斯被奪了“魂”?
離開了華為,這三個品牌會有哪些變化?極狐和阿維塔依舊可以活下去,而賽力斯不行,離開了華為可能就剩下倒閉了。
說白了,賽力斯需要依靠華為活下來,而華為需要的是一個展現成果的舞臺,即使沒有賽力斯,還會有其他品牌可以選擇,不同的處境也決定了兩者間主導權的差異化,從首款車型SF5到問界M5、M7,華為的角色完成了從供應商到掌舵者的轉變。
不過,華為也回報了賽力斯,動用一切的資源來打造問界。得益于華為在全國終端的渠道以及品牌的影響力,問界品牌2022年就賣出了8萬輛。
在廣大用戶心目中,問界汽車=華為汽車,就看華為何時脫下這層外衣了!
從“3年之約”到“沒必要下場造車”,華為對待造車的態度也在發生轉變。在華為內部,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曾說過:余承東是堅持要造車的,不過,他只有一票!
或許,在華為內部,當下的問界模式才是適合華為的選擇。
試想,如果華為親自下場造車,需要考慮造車資質、廠房建設、產線搭建等問題,而這些都是高投入的固定資產,問界模式下很好的解決了這些重資產投入的問題,其次,華為的優勢并不在制造,而是軟件,截止2022年,華為在汽車領域投入研發費用已超過了200億,并且還在不斷增加。
與其ALL IN,如今的問界模式才是保證華為風險最小化的做法,也有利于華為步步為營,通過問界模式拓展其聯盟!正如華為所說:通過成立問界生態汽車聯盟,選擇少數幾家車企加入,強強聯合、共同開發,把體驗打造到極致,做好產品區隔,共同抓住汽車行業變革的時間窗口。
目前,華為已經確定了與江淮、奇瑞的合作,相關車型已經提上日程,其中,奇瑞將采用“HUAWEI inside”合作模式,而江淮則直接融入問界模式。按照華為的規劃,到2026年,其聯合業務目標是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達100萬輛。
未來,我們或許見不到掛著華為Logo的汽車,但是,會見到更多有著華為魂的車型到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文哲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97645
AITO問界M5車友群交流群已建立,戳
這里馬上加入群聊,更多一手消息及時關注。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