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智能汽車崛起的當下,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會推出一些別致的配置吸引消費者,但實際上,真正實用的配置就那么幾個,更多的配置其實是很雞肋的,完全是交了智商稅,不僅花了冤枉錢,而且徒增保養維修費用。
那么車上哪些配置最雞肋呢?第一電動面向車友發起了針對“車上最雞肋配置”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無線充電是車友們覺得最雞肋的配置,其次是車內氛圍燈、FM收音機等配置。
NO.1 無線充電
充電功率低、效率慢、手機發熱是第一電動車友們對無線充電這一配置吐槽最多的地方。
以前無線充電是很新鮮的概念,小米的無線充電剛推出來時,筆者還特意買來嘗鮮,但沒想到手機放上去3小時都沒充滿,后來也就擱置了。汽車上的無線充電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功率太低,還不如一個USB接口來得痛快。
NO.2 車內氛圍燈
其實,氛圍燈的作用就是增加車內氛圍感,給駕駛員及乘客更好的氛圍感受。相比車內漆黑一片,氛圍燈的出現賦予了車內光亮與色彩,讓人的心情會更加愜意。但如果氛圍燈投射出來的是很刺眼的光芒,會對行車安全造成隱患。此外,如果是那些濃艷色堆疊的氛圍燈,給人一種夜店既視感,實在是感覺不到美在哪里。如百年老牌奔馳車內的氛圍燈是隨音樂變換的玫紅色,真的是拉低了奔馳整體的檔次。
NO.3 FM收音機
隨著智能汽車上車機交互功能越來越普遍,FM收音機的功能就顯得比較雞肋了。目前音樂及視聽資源都可以通過車機系統進行播放和收聽,FM收音機的收聽率已經非常低了,尤其是90后和00后這些年輕消費者,聽收音機的概率非常少。但有一種特殊的消費人群——出租車司機為了解悶或了解時事政治,可能會打開收音機聽聽新聞等,也僅此而已了。
NO.4 大燈清洗
這個配置是很多車型的標配,看似高級,實則很多人一年都用不了一次,即使車燈已經臟到不亮的地步,就憑這個清洗裝置,恐怕也是洗不干凈的。就像抽油煙機配的自動清洗功能一樣,看起來很實用,臟了一鍵自動清洗,實則就是個雞肋,華而不實,那么多油污,手動清洗都費勁,更不用說自動清洗了,白白花了冤枉錢。
NO.5 全景天窗
此前一聽說某某車上配有全景天窗,就覺得這個車很高端的樣子,也想著以后買車一定也要帶天窗的。實際上,天窗雖然看上去高級,也能增加車內的亮度和視野,但很多人一年下來沒開過幾回,再加上如果天窗做工不好的,隔音、異響、甚至可能出現漏雨等情況。如果車主有孩子,怕對孩子有安全隱患,這個全景天窗更是開不了幾次了,所以全景天窗基本上沒啥大的用途。
NO.6 自動泊車
曾經高高在上只裝備在豪華車身上的自動泊車功能,如今也下探至十萬左右的車型。這是一款褒貶不一的配置,很多人都親切的將其稱為“人工智障”。一般來說,消費者在使用這個功能的時候,往往是因為遇到復雜狹小的環境,自己無法解決。但目前多數自動泊車功能,只能應對簡單、無障礙物的環境。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讓多數消費者“失望至極”。
NO.7 車載冰箱
雖然車載冰箱聽起來很酷,很潮流,但實際用處卻不大,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且還占用車內空間,完全是個很雞肋的功能。首先,車載冰箱容量小,一般只能放下幾瓶飲料或零食。其次其需要消耗大量電能,如果你的車停車時間較長,那么車載冰箱很有可能將你愛車的電池耗盡。再次,我們即使使用車載冰箱也是大夏天為了能及時喝到冷飲,在天寒地凍的數九寒天,誰還會使用冰箱冷藏物品。
NO.8 手勢控制
現在很多車企為了吸引消費者,推出一些特別的配置,來顯示自己的獨特性,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車內手勢控制。其實手勢控制功能與語音控制功能的原理是一樣的,只要用手在屏幕前作出相應的手勢,汽車就會作出相應的反應,但這個功能會受到光線的影響,在陽光很充足的時候這個功能是完全不管用的。再有這個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若車上某個人無意間做了一個動作或某個孩子搗蛋,在屏幕前比比劃劃,這些肢體動作都無意間限制了這個功能的使用。
寫在最后
以上這八項汽車配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在一些消費者的車上擁有不止一項。其實車企在推出某款車時,優先考慮的就是實用和方便,但有些配置有利就有弊,以上配置確實在大多數情況下用處不大。
一般來說,同一款車通常都有低配、中配、高配、頂配等幾種配置版本,每個配置相差1-2萬左右。消費者在購車時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個人喜好和用車環境來確定選擇哪款配置車型,以免多花冤枉錢,交了智商稅。
除了這些配置,你的愛車上,還有哪些雞肋功能?歡迎在評論區指出~~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李艷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19765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