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鋰鹽廠商陸續公布2023年業績預告,綜合來看,凈利下滑的情況很普遍,多家鋰鹽廠商凈利下滑超六成,即便是號稱“鋰業雙雄”的天齊鋰業與贛鋒鋰業也不例外。
據企業官方公告,天齊鋰業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66.2億元至89.5億元,同比下降62.9%至72.56%;贛鋒鋰業預期2023年歸母凈利為42億元至62億元,同比下降約69.76%至79.52%。
贛鋒鋰業2023年凈利同比下滑;圖片來源:企業公告截圖
除此之外,盛新鋰能、雅化集團、融捷股份、天力鋰能等鋰鹽廠商凈利預計下滑八成以上,其中天力鋰能預計2023年度凈利虧損3.5億元至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且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單從四季度來看,以上幾家鋰鹽企業均在虧損邊緣,其中盛新鋰能、雅化集團確定虧損,天齊鋰業、融捷股份則確定性環比下滑。
贛鋒鋰業也極有虧損可能,此前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贛鋒鋰業實現歸母凈利60.1億元。據此計算,2023年四季度,贛鋒鋰業歸母凈利潤為-18億元至2億元。
如上局面與2022年形成鮮明對比。要知道,在2022年,幾乎所有鋰鹽廠商都“賺翻了”。
這一年,天齊鋰業凈利達到241.25億元,同比增長超10倍;贛鋒鋰業凈利超200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盛新鋰能凈利55.52億元,同比增長超5倍;雅化集團凈利為45.38億元,同比增長近4倍;融捷股份凈利潤24.4億元,同比增長近35倍。
鋰鹽廠商們凈利潤的漲與降,與鋰價的變化有抹不開的關系。
業內周知,前兩年,鋰價漲勢兇猛,碳酸鋰價格從2021年年初的5萬元/噸,一路漲至2022年11月的60萬元/噸。
數據來源:上海鋼聯
但進入2023年以來,鋰價卻急轉直下。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碳酸鋰價格由年初的51萬元/噸跌至4月的18萬元/噸,短暫反彈后繼續下跌。2024年1月30日,碳酸鋰價格已跌至9.75萬元/噸,跌幅高達83%。
鋰價持續下行,鋰鹽廠商2023年盈利自然會有所收縮。
在2023年業績預告說明中,贛鋒鋰業就表示,受鋰行業周期性影響,終端需求增速放緩,鋰鹽產品價格大幅下降,鋰礦原材料價格跌幅小于鋰鹽及下游產品價格跌幅,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
天齊鋰業在業績變動原因中也提到,受鋰化工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公司鋰化工產品銷售價格較上年下降,鋰化工產品毛利下降。
這也意味著,接下來鋰價的走勢如何,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據SMM分析,預計后續春節前后國內碳酸鋰市場供需將呈現雙弱格局。
按其說法,鋰電下游企業處于去庫周期,且春節前后需求整體減量狀態下,市場無明顯采購需求,難以支撐現貨價格有較好表現,但市場供應同樣存減量預期,鋰鹽企業挺價情況也限制現貨價格下行空間,后續碳酸鋰現貨價格或將整體維持弱穩運行狀態。
格林布什鋰輝石礦;圖源:天齊鋰業微信公眾號
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則表示,2024年上游鋰電原材料依然會維持價格波動,但會趨于理性。這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量:
上游原材料產能過剩,目前開工率基本維持在40%~50%;
國內外原材料價格、成本存在差異,國外普遍高于國內;
電池廠產能過剩,擴產速度遠高于市場規模增長速度,且行業仍處于去庫存階段,電芯單價走低;
車企出于對電池降本、整車以價換量的訴求,以及消費需求緩慢釋放的壓力均會傳導至上游,影響上游鋰價走勢;
隨著產業鏈供需關系走向平衡,行業經歷市場化調節會逐漸趨于理性狀態。
作為鋰鹽廠商,天齊鋰業也坦言,鋰價存在周期性的價格波動風險。
不過在其看來,下游終端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與船和儲能產業未來的高成長預期、有關政策的傾斜是客觀存在且可合理預期的。因此其認為,從中長期來看,行業上下游擴產周期、資本進入時期和投入情況等的錯配是相對短期的,鋰行業基本面將持續向好。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1823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