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浮動,萬物在希冀中注入盎然生機。智能網聯與汽車的交融碰撞,在一股來自產業政策雙輪驅動的新質生產力力量中,進一步迸發出全新動能。
2009年的中國車市,以超1300萬輛的總銷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也是在這一年,博泰車聯網誕生,率先開啟汽車智能化賽點。
2015年,新能源汽車進入產業發展元年,9年后的今天,汽車全面進入下半場智能化戰局。在這段日新月異的日子里,博泰的發展同樣突飛猛進,一躍成為國內智能網聯領域領軍企業。
汽車行業是一場關于技術、資本與人才等多方的較量。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風起云涌更甚,資本市場在一輪又一輪的狂歡中逐漸走向理性。當潮涌潮退,持續的資本“背書”則是任何一家科技創新企業實力的“試金石”,而博泰依舊能脫穎而出。
3月份,乘著上海市虹口區的政策東風,博泰入駐北外灘。幾乎是前后腳時間,博泰又斬獲約15億元股權融資,并與7家頭部國有銀行達成190億元授信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拿下行業的信任票。
當前,定位汽車智能網聯領域頭部力量的博泰,正從產業鏈上游到下游,從技術到資本,加碼創新,與車企同頻共振,行進在加速奔跑的路上。
迎接產業政策東風,入駐北外灘
生產力的迭代,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內生引擎。今年以來,處于熱議中心的“新質生產力”,便是生產力質的躍遷。
從字面意義上來說,新質生產力是一種以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是擺脫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產力。換句話說,其是經濟發展的新起點、新動能,規模和速度取決于當下,又決定著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新”賽道。
邁入數字化時代,以科技創新為上,發展至第十五個年頭的博泰,憑借在智能座艙業務、智能網聯業務、智能零部件業務等領域積攢的“硬件+底層軟件+中間件+全部應用算法”的全棧交付能力,已被公認為是符合創造新質生產力要求、具備強大創新能力的典型。
在這樣的“全新身份”中,3月26日,博泰車聯網正式入駐虹口北外灘,并與虹口區簽署投資促進協議,成為上海第一批入駐北外灘的40家創新企業總部的代表之一。
圖片來源:博泰車聯網
營商環境的優化,是企業發展路上的“潤滑劑”。今年2月底,《上海市堅持對標改革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正式公布,這是上海連續七年吹響優化營商環境的號角。緊隨“號角”,虹口區營商環境7.0行動方案也正式亮相。
該方案旨在圍繞建設北外灘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北中環科創集聚帶推出12項舉措,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提高科技創新濃度,更好服務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和城區核心功能提升。博泰的入駐,無論是對自身還是北外灘乃至虹口區未來的發展,無疑是件兩全其美的事情。
圖片來源:博泰車聯網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而技術則是推動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北外灘周邊高校林立、院所云集,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業發展和科創總部集聚。一直以來,虹口區都在聚焦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向“專精特新”和“高精尖缺”發展,從而培育形成更多“獨角獸”“隱形冠軍”等行業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
入駐北外灘,對于博泰而言,既可以獲得附近如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及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華東電力設計院等大院大所的技術資源,也可以從周邊完善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體系中獲益,甚至還可以獲得附近龐大的金融資源的支持。尤其是后者,現如今,虹口資產管理規模已超8萬億元,達百億級私募有15家,數量居上海市第一。這些都將給博泰未來的發展帶來極大助力。
與此同時,北外灘是助力虹口區在“十四五”期間“脫胎換骨、功能重塑、能級提升”的核心承載空間。基于“上海北外灘都市新標桿”的發展定位,虹口的目標是把北外灘打造成總部集聚地,引領虹口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而博泰作為上海第一批入駐北外灘的40家創新企業總部的代表,無疑會在北外灘乃至虹口區未來的發展中發揮出表率作用。
深受資本青睞,拿下15億融資+超百億銀行授信
而在入駐北外灘的當天,博泰車聯網還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上海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7家銀行進行了授信簽約,累計獲得授信額度190億元。同期,國泰君安與博泰車聯網也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助力博泰走得更遠。
圖片來源:博泰車聯網
官方表示,這次集中授信簽約,一方面體現了市場對博泰科技創新賦能轉型升級的認可,以及對其在科學管控、業績創造、資金安全等方面的肯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銀行金融機構在助力民營高科技企業發展,落實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使命擔當。
“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舉措。”博泰車聯網董事長應宜倫談到,與7家銀行的深度戰略合作,對上海博泰的運營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融資款項將加快助推上海博泰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成為博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力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博泰第一次獲得銀行授信。早在2019年2月,博泰與上海銀行簽署銀企戰略合作協議,予以博泰15億元授信額度;2023年4月,再度獲得上海銀行20億元授信額度。
圖片來源:博泰車聯網
更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是在獲得超百億銀行授信的前后腳時間,博泰還成功斬獲了15億元新一輪融資。
本輪融資將重點投入新一代智能化融合域控產品的研發,全面加速智駕域控的全棧技術創新。同時,公司計劃深化艙駕融合解決方案及高性能中央計算平臺,以上海為軸心,聯動浙江、安徽、江蘇,構建長三角一體化的智能制造與供應鏈新體系,區域布局未來燈塔工廠。
翻看過去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史,怕是再找不出能像當前這般如此“內卷”、復雜多變、競爭焦灼卻又飽含機遇的時刻。比亞迪于龍年率先打響的“電比油低”新一輪價格戰,讓整個汽車產業鏈繼續承壓。資本市場也早已在幾年前慢慢從狂歡轉為冷靜,如此背景之下,博泰還能拿下相當規模的新一輪股權融資,實屬不易。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加上本次融資,截至當前,博泰已完成多輪融資,融資總額超數十億元。投資方涵蓋平安資本、建信信托等知名財投機構,上海國盛資本、東方富海基金、井岡山基金等國有投資平臺,以及東風集團、一汽集團、小米集團、海爾資本、隧道股份、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等多家產業鏈領先企業及機構的戰略投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知道,沒有哪家企業隨隨便便就能成功。能在短短幾天內就能接連拿下15億元股權融資和超百億銀行授信,不僅顯示資本對博泰的青睞,更表明博泰在汽車智能化賽道的頭部地位優勢。
事實上,就博泰而言,15年來錨定汽車智能化賽道執著創新、鍛造新質生產力,才能迎來厚積薄發。
15年,厚積薄發
2009年,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在剛剛起步的時候,博泰車聯網就率先進入車聯網賽道,成為國內最早“吃螃蟹”的企業,并致力于實現核心技術的安全掌控和建立汽車智能化領域技術的世界標準的目標。
在科技創新上,“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博泰車聯網強調,關鍵核心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自身安全。
縱觀博泰的發展史,堪稱一路高歌猛進。
圖片來源:博泰車聯網
成立僅一年后,博泰推出的全球首個3G車聯網產品、首個支持OTA的三屏一云產品——inkaNet量產;2011年,研發并落地全球首個中文自然語言車載語音交互系統;2012年,國內首個避開擁堵的車載導航地圖產品量產;2013年,NXP i.MX車規級硬件平臺量產;2014年,與康寧聯合推出全球第一塊不反光的車載玻璃屏幕;2015年,首個面向To C市場的、具備極致用戶體驗的車載智能設備——IPDA擎感智能車腦發布;2016年,第三代車聯網云平臺——擎Cloud 3.0發布。
2018年,博泰與東風集團、百度度秘事業部聯合打造的人工智能車機系統——東風風神WindLink 3.0正式上市并量產;2019年,擎Mobile隨身車聯網發布并搭載新寶駿全系車型;2020年,全球首個基于物聯網和智能城市結合的移動商業實踐平臺落地;2021年,發布全球首個基于車身面板發聲的車外人機智能交互發聲系統,同時量產基于NXP i·MX8QM和高通8155研發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產品;2022年,與黑莓、高通、亞馬遜達成戰略合作,打造全新一代擎感整車智能化平臺,支持艙駕一體和行泊一體等諸多功能;2023年,推出“艙行泊一體”解決方案、“整車中央集成控制大腦”解決方案……一路拿下了多個行業第一。
圖片來源:博泰車聯網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博泰車聯網與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成立“車規集成電路聯合實驗室”,日前還聯合上海微電子、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等成立車規集成電路合資公司,將布局的觸角向上伸至汽車產業鏈最為關鍵的環節——車規級芯片領域,進一步助力國產芯片的突圍之路。
憑借在全產業鏈的布局,以及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產品交付經驗,迄今,博泰已經建立了操作系統、智能語音、智能座艙硬件以及云平臺等核心技術平臺,具備提供硬件、軟件、云端服務及運營一體化的能力。
并且,作為發展與制造的支點,博泰已在廈門、瑞安、柳州建立智能制造工廠。其中,廈門制造基地通過了紅旗、蔚小理、日產、現代等車企的體系審核,并在一年時間內通過了華為嚴格的七大體系審核。
博泰表示,未來會在全國多地輸出廈門工廠經驗并推進產能儲備,以在商務、研發、生產、售后服務等重要價值環節全面服務業務供應需求。
進一步聚焦到資質與認證方面,博泰已發展成為當前少數幾家獲得汽車電子與智能化行業相關資質和體系認證最為完整的企業。
舉例來看,博泰已經獲得了IATF 16949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體系ISO/SAE 21434汽車網絡安全認證、ASPICE L2能力評估等十余項國際標準認證,以及高新技術企業、GB/T 29490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SRRC無線電型號核準認證、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互聯網地圖乙級測繪資質等國家級認證。
圖片來源:博泰車聯網
多個頭銜傍身,博泰的目標不止于Tier 1
隨著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競爭風起云涌,中央集成式架構下的軟硬件愈發復雜,主機廠對Tier 1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據此前應宜倫透露,博泰并不滿足于Tier 1的角色,希望能夠更進一步,變成對于主機廠而言Tier 0.5乃至Tier 0.1的戰略合作伙伴。
基于強勢科技創新支撐,博泰已經與主機廠形成了深度綁定關系。目前,博泰已服務包括豪華、合資、自主等近30個汽車品牌客戶及其近百款車型,迭代200余個車款并落地量產近千個項目,涉及一汽、東風、上汽等央企,以及頭部ICT企業、頭部新能源車企,如極氪、阿維塔、嵐圖、哪吒等主力車型。
如此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博泰持續的投入。官方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博泰已投入研發資金近20億元,并保持將每年近30%的營收投入到研發中。
與此同時,博泰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成果也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截至目前,博泰累計申請知識產權6692件,其中發明專利占專利比重為83%,涉及車載平臺、車聯網、定位導航、人機交互等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各方面。
根據中汽信科的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底,博泰在智能網聯平臺技術領域的專利排名第一;在智能座艙人機交互技術上,位居車聯網領域第一。
此前,博泰與華為已形成專利交叉許可,涵蓋雙方智能網聯汽車在車機領域的全球專利技術,同時還獲得了華為通訊領域標準必要專利在全球范圍內的許可。可見博泰的朋友圈在持續擴大。
圖片來源:博泰車聯網
去年,博泰憑借在人工智能與高端汽車數字化制造領域的優勢,入選了首批40家上海市創新型企業總部名單。
不止如此,博泰還是由四部委聯合頒發認證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也是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市戰略新興產業重大專項承接單位、2023上海硬核科技企業TOP100以及上海市民營企業總部、上海市創新型企業總部,并在去年首次入選“上海制造業企業100強”、“2022長三角品牌影響力百強企業”。
多個頭銜傍身,博泰的業績也將有望實現跨越式增長。根據官方數據,博泰全年增長將有望實現翻番,其中不僅包括國內頭部新勢力車企及頭部ICT企業的規模化業務,還成功拓展國際市場,取得了海外訂單的重大突破。
在電動化的后半場,智能化儼然成為了車企突圍決勝的關鍵,汽車產品架構和形態也在加速迭代。
“博泰作為一家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的智能化企業,已經伴隨行業發展,邁入從1到10的跨越式增長期。在行業頭部集中效應日益顯現的背景下,擁有深厚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將成功占據行業領先地位。”天風證券研究所汽車產業首席分析師邵將評價道。
在入駐北外灘之后,未來,基于本次多筆巨額資本的持續加持,無論是在技術研發、生產和服務多方面,博泰車聯網勢必將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競賽中留下更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2528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