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特斯拉在智能駕駛領域堅持純視覺路線。對于激光雷達傳感器,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持否定態度,他曾嘲諷稱,“只有傻瓜才會使用激光雷達”。
然而,近日美國激光雷達傳感器制造商Luminar Technologies透露,特斯拉是其2023年第一季度最大的激光雷達客戶,采購額“占該季度營收的10%以上”。根據Luminar的財報數據,該公司第一季度營收為2100萬美元,由此推算,特斯拉在該季度采購激光雷達產品的金額超過200萬美元。
這一消息讓人倍感意外,似乎特斯拉對于激光雷達技術的立場發生了轉變。難道,特斯拉要向激光雷達妥協了?
用于自動駕駛出租車?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預測,特斯拉花費200萬美元采購激光雷達,大概率是用于測試,或是有其他用途,不會放棄其堅持已久的“純視覺路線”。
馬斯克曾于2019年直言,“任何依賴激光雷達的人都注定要失敗,昂貴的傳感器是不必要的”。但事實上,隨著技術工藝不斷成熟,激光雷達近年售價持續下探,已從超10萬美元降至數百美元。
其中,Luminar是全球第一家推出500美元低成本激光雷達方案的企業。其新一代Iris+激光雷達去年已發布,不僅價格更低廉,還更輕薄,能無縫集成至量產車型上。該產品已于去年向主要客戶發貨,預計將搭載到2025年及以后的量產車型。
圖片來源:特斯拉
由于成本下降,激光雷達正在智能車領域快速普及。在中國市場,“視覺+雷達”的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成為主流,小鵬、蔚來、問界等大部分車企均采用此路線。而特斯拉則成為少數堅持純視覺感知的新能源車企。
從特斯拉200萬美元的采購金額看,最多只能購入4000顆Luminar的平價激光雷達,遠無法滿足其產品裝車需求。畢竟,特斯拉目前全球月銷量已超10萬輛。
事實上,特斯拉除了攝像頭外,連基礎的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都未搭載。特斯拉高管曾解釋,“額外傳感器會增加系統復雜性和成本”。馬斯克推崇“越少部件越好”理念。特斯拉認為,擁有一支收集更多數據的車隊比擁有更多的傳感器更重要。如果視覺系統能夠完成駕駛任務,便無需多余的傳感器和相關成本。
不過,最新消息顯示馬斯克將于8月8日發布一款自動駕駛出租車。外媒猜測,這可能與特斯拉突然成為Luminar最大客戶存在關聯。
視覺比激光雷達更可靠?
馬斯克認為,純視覺感知方案比融合激光雷達等傳感器方案更加可靠。他時常在社交媒體上質疑雷達融合方案,比如“雷達很難看到小人,但特斯拉的視覺非常明顯”“當雷達和視覺不一致時,視覺有更高精度,因此純視覺能力超越雷達融合方案。”
然而,業內有觀點認為,純視覺路線在應對復雜路況和惡劣天氣時可靠性存疑。比如大霧天氣,視覺系統的可靠性會受到影響。不過,有特斯拉車主分享的在大霧天駕駛視頻顯示,AP輔助駕駛功能能正常運作,可檢測到前方停車和對方來車。
但純視覺路線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特斯拉前AI高級總監就曾提到,“純視覺能夠精準感知深度、速度、加速度信息,實現純視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還需要大量數據。”由于門檻和壁壘較高,國內車企中目前只有極越等少數車企追隨特斯拉的腳步。
最新消息顯示,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即將進入中國市場。FSD已進化至V12版本,可實現導航輔助、自動變道、自動泊車、智能召喚、信號識別、城市道路自動轉向等功能,并已在美國和加拿大推廣。目前,FSD在美售價為8000美元。
圖片來源:百度
日前馬斯克閃訪中國,與中國多位高官會面,討論在華推出FSD的相關事宜。特斯拉APP顯示,FSD官方購買頁面由“稍后推出”改為“即將推出”。與此同時,特斯拉已與百度地圖達成合作,并通過國家汽車數據安全合規要求。外界猜測特斯拉FSD入華進入倒計時。
另據中國日報最新報道,特斯拉還提出想在中國落地“無人駕駛出租車”。對此,中方或先支持在國內測試、作示范,但暫未完全批準FSD全面落地。
但可以預見,一旦FSD入華,必將在汽車市場形成“鯰魚效應",為推動國內智能駕駛技術發展貢獻力量。但是否能像其當年國產車型入華產生那樣,推動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向前邁了一大步,還需時間驗證。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2985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