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其才,事爭效率”是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提出的用人理念。一個月前,他在個人視頻號上強調“人少用,活多干,錢多給”。
目前來看,廣汽埃安確實秉承著該原則。日前,因內部部分崗位調整,沒有用人需求,廣汽埃安與8名應屆生解約,并為此賠償了5000元違約金。卻未想,這一舉措被誤傳為“密集裁員應屆生”。與此同時,“埃安裁員20%”的消息也甚囂塵上。
由于近期業績低迷,加之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透露“也裁了不少人”,使得謠言一度被視為可信。
面對謠言,廣汽埃安及時予以澄清,堅決否認“解約裁員”的說法,甚至報案處理此事。這令人不禁質疑埃安的做法是否過于強硬,同時也對其最新經營狀況表示關注。
辟謠態度強硬且持續
一般而言,車企向媒體辟謠并發布相關澄清聲明后,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但廣汽埃安還向公安機關正式報案,將對造謠者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堅決維護企業權益。
對此,廣汽埃安相關負責人對蓋世汽車表示,“主要是希望對一些有不良意圖的不法人士和網絡水軍形成警惕作用。”在他看來,有部分不良意圖的人,可能會惡意攻擊或惡意斷章取義,“我們也是希望能夠充分運用法律武器保障企業權益”。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圖片來源:廣汽埃安
不僅如此,6月13日,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內部會議上回應了此事,堅決否認“裁員解約”一事,“外界說我們要裁員20%,但我們總共才7000人,難道要裁掉1400人嗎?”他還透露,廣汽埃安今年已錄用118名應屆生,已于近日安排分批入職。
據介紹,廣汽埃安每年都招聘大學生,即使最少的一年也招了80人。“我們的觀念是再艱難也要有大學生,不能讓新鮮的血液斷層,”古惠南如是說。這反映出廣汽埃安對于年輕人才的重視。
為了增加不裁員的可信度,古惠南還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發展規劃,“下半年將新增超2000個崗位需求”。除了從各個部門精簡人員進行支援和分配之外,廣汽埃安勢必將對外招聘。廣汽埃安新增大量用人需求,與長沙、泰國、印尼等工廠下半年投產,以及擴張昊鉑直營店計劃有關。
去年底,廣汽埃安接管了廣汽三菱長沙工廠,斥資40余億元對原工廠的工藝設備、動力設施車間工藝設備、部分廠房等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廣汽埃安表示,該項目首期年產能20萬輛,計劃2024年6月實現量產。
與此同時,廣汽埃安加速發力東南亞市場。根據規劃,到今年7月,埃安泰國工廠即將竣工投產,規劃年產能5萬輛。另外,位于印度尼西亞的工廠也將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投產,規劃年產能2萬輛。
三大工廠陸續竣工投產將帶來大量的用人需求。據古惠南透露,針對海外工廠用人規劃,“初期將采用國內支援為主,當地人才為輔的模式。之后逐步過渡到以當地人才為主,國內派遣人才為輔。”
圖片來源:廣汽埃安
而且,為與埃安品牌銷售渠道區隔開,并提高昊鉑曝光度,廣汽埃安今年計劃建設超過100家昊鉑品牌直營旗艦店。
這些擴張計劃將帶來大量一線和銷售崗位的用人需求。招聘平臺也顯示,昊鉑直營店發布了銷售顧問、汽車主播、運營專員等崗位。招聘主體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馮興亞,現任廣汽埃安董事長。
廣汽埃安通過多種渠道積極辟謠,并闡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用人計劃。此舉是為維護自身形象,穩定員工隊伍。
謠言廣泛傳播的背后
廣汽埃安今年市場表現不佳,是“裁員解約謠言”廣泛傳播的主要原因,并使得該謠言在初期就顯得可信。
數據顯示,廣汽埃安今年前5個月累計銷量僅10萬輛,同比大跌38.71%。這與去年全年48萬輛的銷售業績形成鮮明對比。2023年,廣汽埃安風光無限,不僅銷量大增77%,還在下半年實現盈利,成為繼比亞迪、理想之后第三家盈利的中國新能源品牌。
未想進入2024年,新能源市場競爭漸趨白熱化。尤其是比亞迪榮耀版系列在0-20萬元價位擴大優勢,加上長安啟源、吉利銀河等競爭對手緊追不舍。在價格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廣汽埃安旗下埃安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受到沖擊,份額遭遇擠壓。
有業內人士認為,埃安品牌銷量下滑與B端市場低迷有莫大關系。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網約車市場共銷售85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8%。其中,廣汽埃安以21.9萬輛穩居第一位,占據該市場25%的份額,是其總銷量的五成左右。
但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整理的埃安品牌上險量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在B端和C端兩大市場,累計銷量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在B端市場,埃安品牌累計銷量4.7萬輛,較去年同期的6.4萬輛下滑26.6%。在C端市場,埃安品牌同期累計銷量為3.9萬輛,同比下降26.4%。
具體到車型,主要是作為銷量支柱的埃安S和埃安Y銷量腰斬。兩款車今年前4月合計銷量為8.2萬輛,占總銷量的九五成,較去年同期11.2萬輛下滑26.8%。而這兩款車由于價格合適,真實續航偏高可極好滿足網約車市場的用車場景,也是埃安在B端市場的主力軍。
再看各省市銷量,埃安在大本營廣東省銷量降幅較大。廣東省去年1-4月累計銷量為4.4萬輛,而今年縮減至3萬輛。除廣東省外,廣汽埃安品牌在其他省市前4月累計銷量均沒有過萬。銷量第二多的省——浙江省,前4月累計銷量不到7000輛,較去年同期減少了4000輛。
從省市銷量TOP15來看,埃安品牌在主要省市的吸引力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
與此同時,廣汽埃安沖高不順。小米SU7上市使得20萬元市場加速重構,疊加特斯拉Model 3、智界S7等競品影響,廣汽埃安高端品牌昊鉑在中高端市場的征戰之路并不順利。
有觀點認為,昊鉑沖高不順,與廣汽埃安“網約車之王”標簽有關,消費者有所顧慮。同時,該品牌定位不夠精準,造型設計也有提升空間。乘聯會數據顯示,昊鉑品牌今年一季度累計銷量不到3000輛。反觀特斯拉Model 3,單月銷量穩定在萬輛以上,而新人小米SU7大定訂單突破10萬輛。
總的來說,廣汽埃安今年市場表現低迷,成為“裁員解約謠言”廣泛流傳的溫床,也讓該品牌今年80萬輛的銷售目標蒙上了陰影。
其實,整個集團都“很難受”
不僅是埃安,其實整個廣汽集團都被價格戰、內卷戰搞得很難受。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近期公開反對無底線內卷,“企業目的是盈利,為國家做貢獻。我們應該有大局格局,長期主義,而不是眼前去卷。沒有效益企業不可生存。”在他看來,“汽車企業打價格戰,讓利可以,讓本不可取”。
曾慶洪表示,廣汽集團也裁了不少人。根據財報數據,對比2022年和2023年員工數量,廣汽集團一年減少了3000余人,占總員工的3%。
廣汽埃安印尼工廠規劃圖,圖片來源:廣汽埃安
然而,其他車企普遍認為內卷是必然趨勢。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卷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過程,是行業快速回歸良性競爭的最佳方式”。發展勢頭強勁的比亞迪,更是價格戰、內卷戰的有力支持者。
廣汽集團高管炮轟無底線內卷,主要原因是集團整體產銷和盈利持續下滑,毛利率走低。
此前,廣汽集團是合資品牌給力、自主業務良好的國企代表。2022年時,廣汽集團全年銷量達到243.4萬輛,同比增長13%。其中,廣汽豐田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廣汽本田達74.2萬輛,自主品牌為63.4萬輛。在“兩田”助力下,加上自主品牌向好,廣汽集團當年凈利潤達到80.6億元,創近四年新高。
但進入2023年,受新能源車企沖擊,“兩田”市場表現遇阻,即使加大促銷力度也難保銷量下滑。自主品牌業績雖有增長但無法彌補“兩田”投資收益減少。這導致集團凈利潤暴跌至44億元,毛利率回落至6%。
2024年以來,車市競爭格局馬太效應越發顯著。尤其是在0-20萬元市場,比亞迪攻勢越發兇猛,吉利銀河等品牌價格也持續下探。面對競爭對手的步步逼近,埃安、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等首當其沖。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產銷快報
今年前5月,廣汽集團自主和合資兩大板塊銷量全面下滑。廣汽集團前5月累計銷量70萬輛,同比下降24.5%。其中,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合計銷量不到50萬輛,同比降幅超20%。自主品牌銷量也出現了雙位數降幅。
今年一季度,廣汽集團投資凈收益已萎縮至18.4億元。民生證券分析,由于合資企業投資收益下滑,導致廣汽集團報告期內凈利潤同比暴跌20.7%至6.9億元。相比之下,競爭對手比亞迪,前5月累計銷量達到127萬輛,同比增長26.8%;一季度凈利潤45.69億元,同比增長10.62%。
而且,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廣汽豐田二季度再度加大促銷力度,支柱車型凱美瑞的終端售價已降至14萬元以下。而廣汽本田裁員1700余人以削減成本。如此情景下,廣汽集團今年日子或將更加難過。
“兩田”表現不佳、自主品牌增長乏力,是廣汽集團不愿看到價格戰和內卷化的主因。但行業發展趨勢已經難以逆轉,廣汽集團必須加大研發投入,擴大品牌影響力,提升新能源產品競爭力,減少對合資企業的過度依賴,方能重振雄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ichang/23457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